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去姥姥家?原因太现实了,当妈的别勉强!

木棉亲子课堂 2025-02-05 11:42:29

过年期间是聚会的时刻,也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刻。

如今快节奏的时代,过年的节奏也变快了,尤其是当代的孩子们,从不喜欢社交到零社交。

前天我们聚会,大姑姐带着大女儿过来了,说起小女儿,大姑姐一脸无奈:没办法,初一初我们回老家过年,她自己在家睡大觉不出门,初二亲戚来我们又回老家,她还是不起床,不走亲戚不走动。

婆婆趁机说着:小时候在这里住,开学了还不想回家,现在啊,一年都来不了几次。

这种情况也不是个例,很多小时候常常在外婆家住着的孩子,长大后反而不愿意再去外婆家了。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孩子小的时候,我常常带他住姥姥家,去年孩子上了一年级,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伙伴,有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今年过年回老家突然不在姥姥家住了,白天去姥姥家玩儿,吃饭,但是到了晚上就想回家。

有些地方的有这样的说法:外孙子是狗,吃饱就走。

意思是外孙子是外姓,尽管小时候常常在姥姥家,可归根结底还是会跟爷爷奶奶更亲,等到长大了就不愿意再去姥姥家。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的国情便是如此,由于姓氏文化的影响,在很多老人心里,孙子才是自家的根,外孙则是外姓。

抛开这些传统的因素,其实孩子长大后不愿意去姥姥家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01丨

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朋友圈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的社交重心逐渐从家庭扩展到朋友。在自己家附近,他们有熟悉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玩耍、做游戏、分享秘密等。

而到姥姥家可能会远离自己的朋友社交圈,他们担心错过与朋友相处的机会,例如不能参加小伙伴组织的足球比赛或者周末聚会等。

很多上初中的孩子到了周末会约着出去喝奶茶,看电影,相比于听老人的唠叨,孩子们更愿意跟自己的朋友们待在一起。

02丨

个人兴趣发展

孩子越大,可能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绘画、音乐、阅读等。

在自己家里,他们的兴趣爱好相关的物品一应俱全,环境也很熟悉。

但是到姥姥家可能缺乏这些条件,比如没有自己专用的绘画工具,或者姥姥家的环境比较嘈杂不适合安静阅读等。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大多都会学一些才艺特长,寒暑假的时候还会有加强班学习,如果去假期去姥姥住,则会错过学习时间,后期还需要补课。

03丨

家庭环境与习惯不同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会养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就像现在很多的孩子在自己家里习惯于晚睡晚起,甚至白天都不起床,但是姥姥家可能遵循早睡早起的作息,这会让孩子感到不适应,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在姥姥家比较拘束。

另外就是饮食方面,孩子在自己家可能习惯了某种口味的饭菜,而姥姥做的饭菜可能不符合孩子的口味,或者姥姥家的用餐时间与自己家不同。

04丨

居住环境不适应

孩子在自己家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房间布置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的。但是在姥姥家可能需要和其他人共用房间,或者房间的布置比较简陋,没有自己喜欢的装饰和玩具等,这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

05丨

独立意识更强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希望有更多自己的空间和自主权。

在姥姥家,可能会受到更多的管束,比如姥姥出于关心,会对孩子的行为、穿着、学习等提出各种建议和要求,这与孩子追求独立的心理相冲突。

如果姥姥家有舅舅舅妈以及表兄弟姐妹,孩子还需要顾忌舅妈一家人的感受,就算住下来也会觉得不自在。

总的来说,其实这跟孩子是否有良心没有什么关系,孩子不愿意去不一定代表没有良心。

孩子们不表达,不一定内心都遗忘了,亲情永远都是亲情,并不是经常聚在一起就是亲的。就像龙应台在《目送》里面所写的:第一次送儿子上幼儿园,他会紧紧拉着我的手,会哭着舍不得放手,后来儿子长大去美国做交换生,送儿子到机场,挥手告别后一直期望儿子能回头望,但孩子一直没有。

所以龙应台说:我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0 阅读:1

木棉亲子课堂

简介:母婴育儿写作达人、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