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朋友是具有友谊关系的人,而友谊关系是指一种亲密、友好、平等、能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敞开内心世界、相互信任、相互需要和帮助的关系。朋友之间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志向、兴趣。朋友关系可以不受年龄、地位、贫富制约,虽然,年龄相似、地位相近、贫富相差不大的人之间可能更容易建立朋友关系,但能否成为朋友的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平等,能否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
我们现在有许多父母尽管在思想上也知道要像朋友一样对待孩子,真正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平等处事。但一到遇事出现意见不一致或发生争论时,父母往往会不自觉地站在权威的立场,要求孩子听从自己的想法或顺从自己的愿望。做为父母,在对待孩子时要真正像对待朋友那样,确实是很难的。因为,朋友之间必须能平等,但从父母的含义来看,父母是长辈。既然是长辈,就必然不同于小辈。
另外,要保持父母与子女的平等,事实上有这样几个困难:首先,成年人的朋友观与青少年的朋友观不同;其次,在家庭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再者,父母的思维方式与子女的不同;还有,所做的主要事情不同,父母的主要事情是工作,而青少年的主要事情是学习。要成为朋友,难在父母。这是因为许多家长在孩子面前总觉得自己是义不容辞的教育者、指导者,甚至是治疗者,同时又认为孩子是理所当然的被教育者、被指导者和被治疗者。
这从道理上讲或许无可非议,特别是对年龄幼小的孩子。由于他们受到自己知识经验的贫乏、对问题认识的肤浅和价值观发展水平的低下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孩子常常会表现出偏激、感情用事、对错不分和以自我为中心等弱点,因此需要父母时时关心、指导和纠正。但作为父母如果因此就形成一种定势,认为自己总是正确,而孩子总是需要纠正的,那就错了。
因为即使是小孩子,也有正确的时候,而父母也有出现失误或考虑不周到的时候,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智者干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终有一得”吧。况且,孩子们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的判断能力也会逐步增强,他们正确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做父母的必须认识到这一事实。其实,要求父母像对待朋友那样对待子女,并非要求家长完全与子女平起平坐,而只是希望做父母的在思考问题。
最后或与孩子讨论事情时,更多地考虑子女的想法,尽量减少先入为主的想法,给孩子多一些表明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比较家长和他们自己的想法。使孩子在比较中学习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考虑得更周全,更成熟,让孩子在接受家长的观点时心服口服。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的想法会更有经验些,更加切合实际些;但有时,子女的想法可能更有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