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一年三月十六日,打了一辈子仗的新中国开国大将陈赓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国防部发布的消息中提到:“陈赓同志这一辈子,都在为无产阶级奋斗,他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上。”陈赓大将军的离世,让党和国家痛失了一名卓越的军事奇才,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哀伤之中。出乎意料的是,海峡那边的蒋介石听到陈赓将军逝世的消息,竟像失去了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不仅为陈赓将军办了追思会,还跟身边的人感慨道:“要是没了陈赓,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了。”蒋介石这一辈子几乎都跟共产党不对付,可他为啥会对解放军里的高级将领陈赓念念不忘呢?陈赓和蒋介石之间,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老故事,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俩最后走上了不同的路呢?
就像老革命英雄罗瑞卿讲的那样,陈赓大将军从年轻时就投身到了为老百姓打天下的斗争中。在我党一次次的革命大战里,他总是冲在最前头,啥困难都不怕,自己的安危也顾不上。陈赓是个地道的湖南汉子,1903年在湖南湘乡县呱呱坠地。他小时候被老爸管得可严了,六岁就被送去私塾念书。天天读那些四书五经,陈赓心里头可反感私塾老师的老一套了,对老爸在家里的严管也是一肚子怨气。陈赓十二岁那年,就没再去私塾了,而是转到湘乡县的一所新式小学上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新思想和新教育方法,天赋渐渐显露头角。同时,他也开始有了让国家变得强大富饶的想法。就是从那时候起,“别国强大我们弱小,别国富裕我们贫穷”的观念,深深扎根在陈赓心里,影响了他的一生。
从陈赓将军自己讲的故事里,咱们能知道陈家以前就有当兵的老传统。加上陈赓看到国家又穷又弱,心里头着急,很小就下定决心要去当兵。才十三岁那年,家里想给他包办婚姻,可陈赓脾气倔,顶着家里的压力,说啥也要出去闯闯,干出一番大事业。就这么着,刚满十三岁的他就报名参加了湘军,那么小个人儿,硬是在部队里咬牙挺着,扛着杆枪,那枪都比他高呢。虽然年纪不大,但打起仗来特别勇猛。在那个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年代,陈赓还算是个有文化的人,因此在部队里很受重用。不管是讨伐吴佩孚,还是护法战争,或者是湘鄂之战,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他都参加过。还没到成年,他就已经是个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的老战士了。
要是陈赓只是个平凡小兵,他可能就会在无数场战斗中慢慢变老。但陈赓在部队里亲眼目睹了底层士兵的苦难,还有军阀连年混战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痛苦,这让他开始琢磨,自己当兵到底是为了啥?难道就是为了帮军阀们抢地盘、争权力?陈赓头一回对自己的军人身份感到了羞愧。那时候,五四运动闹得沸沸扬扬,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行动起来。陈赓心里琢磨着,想重新捡起丢了好久的书本。一九二一年,陈赓机缘巧合之下告别了军队生活,半工半读地过起了日子。就是从那时候起,陈赓将军开始接触到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并且在一年之后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没多久,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联合俄国、共产党,帮助农民和工人的方针。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为了组建革命军队,黄埔军校就办起来了。陈赓作为共产党员,响应党的号召,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了黄埔第一期的学生。
黄埔军校就像是培养中国革命新星的摇篮,让陈赓感受到了满满的希望和朝气。在黄埔的日子里,陈赓依然十分出众,大家都叫他“黄埔三杰”之一。那时候,黄埔军校的领头人是蒋介石,这也就是蒋介石和陈赓第一次打交道的时候。那么之后,陈赓和蒋介石之间还有哪些故事呢?陈赓从黄埔军校出来以后,是大家公认的黄埔三杰之一。他在国民革命军的第二次东征战役里,当上了连长,主要就是保护蒋介石的安全。1925年秋天10月份,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再次出发,去攻打变节的军阀陈炯明。这次,周恩来和何应钦带着第一师去了海丰,而蒋介石坐镇总指挥部,指挥第三师行动。那时候,陈赓是个连长,他负责带着连队保护蒋介石的安全。
打仗时,陈赓带领的第三师撞上了陈炯明的主力林虎部队,两边在华阳地方打了起来。因为敌人太强,第三师很快就不行了。这时候,蒋介石急了眼,他自己抄起枪就冲到最前面去指挥,可仗还是打得一塌糊涂,蒋介石的这一招也没顶啥用。部队全被打散后,蒋介石心里想着干脆以死报国算了。可这时警卫连长陈赓连忙拦住他,不让他做傻事。陈赓将军对他说,这支队伍的军官很多都不是黄埔军校出身,也不全是他的学生。咱们先退到安全地方,把队伍重新集结起来,日后还能再战。蒋介石其实并不太想自杀,听了陈赓的话后,他稍微冷静了点,就顺势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但在那么多军队的包围下,蒋介石吓得魂都没了,浑身发抖,连路都走不了。叛军步步紧逼,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危急关头,警卫连长陈赓二话不说,背起蒋介石就跑,一口气跑到河边,赶紧把蒋介石送上船。接着,陈赓又指挥部队在后面抵挡追兵,掩护蒋介石安全过河。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陈赓总算是把蒋介石从生死边缘给救了回来,保住了他的性命。
那次事情后,蒋介石对这个年轻人印象深刻。东征结束后,因为陈赓救过他的命,蒋介石就把陈赓调到了身边做侍卫参谋。这个位置让不少黄埔军校的同学都眼红,陈赓能自由进出蒋介石的住处,所有给蒋介石的文件都得先过他这一关。但也是因为这样,陈赓没过多久就看穿了蒋介石假革命的底细,最后,不管蒋介石怎么挽留,他都铁了心要离开。国共第一次联手结束后,两党各走各的路,陈赓和蒋介石也站到了对立面。不过,他们之间的事情还没完。1933年3月,陈赓在上海秘密工作时,不小心被叛徒给出卖了,在贵州路的丽都大戏院被抓了。那时候,蒋介石正在南昌忙着指挥打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一听说陈赓被抓了,立马就叫人把他送到南昌来。蒋介石特别想把这位出色的学生拉到自己这边,还亲自跟陈赓说了好多感性的话,但陈赓就是不买账。这时候的陈赓已经是个铁了心的共产主义战士,蒋介石开出的高官和厚待都没能让陈赓动心。不管是软的哄还是硬的逼,陈赓都没有按校长的意思去“认错”,回到蒋介石那边去。
可能是因为陈赓多年前救过蒋介石的命,也可能是蒋介石想着能劝动红军里的其他黄埔军校出身的人,所以他没像对其他共产党人那样对待陈赓,而是放了他一条生路。但这个做法并没让陈赓或者党内的其他黄埔生思想上有什么转变,倒是给我党后来的营救行动帮了大忙。没过多久,日本鬼子就挑起了七七事变,全面攻打咱们中国。国家存亡关头,国民党和共产党又一次携手并肩。打鬼子那会儿,陈赓将军担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的旅长,他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拯救国家立了大功,是我们党军队里的一位勇猛将领。1955年授勋时,立下赫赫战功的陈赓大将荣获了共和国大将军的头衔,位列开国十大将之中,这算是党和人民对陈赓将军大半辈子南征北战的一种特别高的赞扬和奖励。
确实,蒋介石教过陈赓,陈赓也曾在关键时刻救过蒋介石一命,但这可不代表陈赓就把蒋介石当成了头儿。说不定蒋介石在怀念陈赓的时候,还想不通为啥自己对陈赓那么好,他最后还是“反”了自己。其实啊,像陈赓将军这样加入共产党的黄埔学生,他们可不是背叛,只是在那个热血沸腾的革命时期,他们觉得中国得走一条全新的革命路,一条能让中国真正亮堂起来的路。尽管蒋介石最终变成了中国那时最大的反动领袖,还主导了像四一二那样的残酷反革命大屠杀,但陈赓将军回想起当年在东征时救下蒋介石,背着他避开追兵,走过艰险的山路,蹚过汹涌的河水,心里并不觉得后悔。
那是因为,身为军人和革命者的他,觉得那是自己该做的事。正因为他拥有这样的好品质,才是真正的陈赓。要是他当时因为个人情感或党派立场,抛弃了蒋介石,或者对他下手,那不就跟国民党的反动分子没两样了嘛。放下党派间的争斗,全心全意投入革命,这才是革命家该有的肚量。可蒋介石没领悟到这个理儿,所以他们俩注定没法一起走一条路。
别扯淡了,不是蒋光头抓到陈时用酷刑,陈能英年早逝?忘恩负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