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知道朱自清,都是因为他写的散文《背影》。就那几句“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一下子就把父亲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了。
朱自清当父亲的时候,身份升级了。他写过一篇散文叫《儿女》,在这篇文章里展现了他和儿女的幸福生活。
老先生到了晚年都没能跟大儿子团聚,这已经很不幸了。更让人难受的是,他大儿子朱迈先在1951年莫名其妙就被安上“匪特”的罪名处死了。过了好多年才被平反。这中间弯弯绕绕的事儿到底咋回事儿?朱迈先又为啥被冤死?
朱迈先的父亲常年在课堂上忙着教书,他就只能跟着祖父母了。
1925年的时候,朱自清为了生活,也想着能有更好的发展,就决定去北平继续学习深造。很快,到了1927年,朱自清的奶奶突然就去世了。朱自清急匆匆地赶回扬州,可还是没赶上见奶奶最后一面。他特别伤心,和父亲办完丧事后,就赶忙回北平了。
就在火车站那儿,朱自清瞅见父亲翻越过站台的背影,就这么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散文《背影》。
打那以后,祖母走了,朱自清就懂了,亲人在身边陪着那可太珍贵了。所以,他就把最小的俩孩子接到北平来了,可大儿子朱迈先,就被他留在老家了。
朱迈先就只能跟着朱自清的父亲一块儿生活了。可真是祸不单行,没多久,朱迈先的妈妈突然就没了。这一下,本来就疏远的父子关系就更没什么联系了。而且,妈妈刚走不久,朱自清就在北京又结婚了。打这以后,朱迈先和他爸爸朱自清基本上就断了联系了。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交通和联络都不怎么发达。打那以后,朱家父子有将近十年没联系过。朱迈先当时年纪小,对于朱自清身上发生的那些变故和变化,知道得不多。说不定,朱迈先和朱自清之间的关系,就跟朱自清写的《背影》里那对父子的关系似的,看着挺淡,可又有点微妙。
朱迈先14岁的时候,朱自清就发觉,朱家是书香门第,在教育上可不能耽搁任何一个家人。瞧着朱迈先已经到了读书的年龄,朱自清终于下了决心,要把他接到身边一块儿住。
这时候,朱迈先到北平读中学去了。
朱自清为什么要把朱迈先接到北平生活?他在自己的散文《儿女》里详细讲过。他觉得自己人到中年了,才发现自己没有陪伴孩子,这是个挺“残酷”的事儿。
朱自清也讲过,他父亲来信提到了朱迈先的情况,还提醒朱自清可千万不能耽误朱迈先。
在北平的时候可快乐了,朱自清总算能好好地和自家大儿子相处了。就这么着,朱自清写了《儿女》来记下那段日子,在书里提到的那个成天趴在父亲背上像蜗牛壳似的“阿九”,就是朱迈先。
朱先生对朱迈先在思想上的影响那是最大的。毕竟,朱迈先长时间跟父亲分开住,所以他就更容易接受自由、新理念这些东西。
朱迈先进了学堂之后,靠着自己的聪明劲儿和勤奋的学习态度,没多久就在班上成了尖子生。他当时读的学校,是北平很有名的崇德中学,也就是现在的北京31中。
在中学的时候,他可是全校出了名的积极分子。他最拿手的就是“文字”这块儿,在这个领域里,他很主动地挑起了大梁,牵头编撰了学生自治会的刊物《崇德学生》。
朱迈先继承了父亲的文学天赋,创作起来那叫一个高产。他老是给文学刊物投稿,可积极地去宣传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了。
朱迈先身边的同学都对他印象特别深。孙道临,后来成了电影界的名人,当时和朱迈先是同班同学,孙道临就对他有着特殊的印象。而且,朱迈先的思想和个人魅力还影响到周围的同学,像著名剧作家黄宗江、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都被他给折服过。
过了好多年,杨振宁回乡探亲的时候,还专门去打听朱迈先的情况。
你瞧,朱迈先的成长那可不容易。不过他年纪轻轻就很有才华,就像他老爸一样有文学天赋。他心里装着理想信念,在那个时候可劲儿往前冲,朝气蓬勃的,这就给他过不了多久加入革命队伍在思想上打了个好基础。
朱迈先心中怀着理想信念,受到进步思想和理念的影响后,立马就投身到民主革命的浪潮里去了。
没过多久,朱迈先就成了那时北平学生运动里的积极分子,还加入到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里去了。
之后,学生们就组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接着深入到人民当中去宣传抗日救国的事儿。
朱迈先可是这些先进学生代表里的一个,那时候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一二·九”学生运动里去了,在运动里起到了很重要的组织作用。就在1936年的时候,还在上高中的朱迈先就悄悄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打响了。在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时刻,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举起了抗日大旗。
北平可是抗日的中心!当时,侵华日军想扩大战场规模,为了拦住他们,北平的地下党组织就决定赶紧派一批同志往南下去,到南方把抗日阵线组织起来开展工作。
朱迈先便是这批南下党员中的一位同志。
朱迈先跟着队伍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扬州,在这儿,他打算去他父亲的母校——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接着念书。
在扬州中学的时候,朱迈先一直都把自己共产党员的使命牢记在心。他上学期间,在学业上那可是相当勤奋努力。而且,他还积极地搞抗日救亡运动,主动地去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热情地传播党的政策,不断地发展党员。另外,他还接受组织的指派,当上了扬州地下党组织的一名支委。
没过多久,19岁的朱迈先就被组织安排担任中共扬州特支书记,开始在扬州领导党的革命运动了。
朱迈先看着当时的局势,心里就想,在文化界可得加把劲!得把救亡力量更广泛地宣传出去,发动起来,让民众的救亡意识统一起来,这样就能形成更团结的救亡统一战线。
于是,他就跟陈素、江上青这些人一块儿,加入了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这就是特别有名的“江文团”,然后就离开扬州,到内地去宣传抗日活动。
中共长江局指派“江文团”到安徽安庆、六安一带开展宣传活动。一路上,他们用组织演讲、发表文章、绘制画册这些法子,向老百姓和青年团体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不少青年同志受到很大鼓舞,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里去了。
往中原转移的时候,条件特别艰苦。
但朱迈先,一点怨言都没有。他一直冲在最前面,写文章、开大会、贴标语,什么时候都是积极往前冲的积极分子。
没过多久,国共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按照党组织的工作要求,组织安排地下党员踊跃投身友军,奔向敌人后方。
在这样的大政策之下,朱迈先所在的“江文团”里好多同志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朱迈先也一样,他参加了当时国民党桂系的31军,就这么成了抗日救国军的一员,还被分到了这个军的政治部工作。
没过多久,31军就转移到了广西这个大后方。朱迈先也跟着部队到了广西。在接下来的桂柳会战、桂南会战里,他跟着部队参加了好多场战斗,和桂军一块儿抵抗日军切断大陆交通线的企图。
抗战的时候,桂军为了挡住日军,那可是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日军,想要打通和东南亚的联络线,稳固在中国战场上的战略优势,就挑了广西这块地儿登陆,接连搞了桂南、桂柳会战,想着赶紧把国军的力量给解决掉,好让重庆那边投降。但桂军拼死抵抗,一次又一次地把日军的战略想法给挫败了。
抗战胜利之后,19师的蒋雄师长就把部队调到海南去了,朱迈先也跟着部队被派到了海南。这时候,他已经升为政工队长。当了政工队长以后,朱迈先可比以前更有影响力了,这样他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动员基层的官兵加入党组织,他发展的加入组织的同志也比以前更多了。
1948年的时候,朱自清先生病得很重,都快不行了。朱迈先急忙赶到北平去陪在父亲身旁。朱自清先生在临终之际,就那么深深地看着朱迈先。他心里很明白,这一辈子,最对不住的亲人就是这个大儿子,打小就没好好照顾过他。
不过还好,朱迈先接受了新思想,大胆地踏上革命之路,成了一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拼搏的共产党员。
虽然没说话,可朱迈先从朱自清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嘱托,“爸,放心吧。”
就这么简单几句话,朱迈先就让朱自清心里踏实了,革命事业的火种就在这儿延续下来。
丧事料理完后,经人介绍,朱迈先到国民党后勤总署组训司当了秘书。1949年的时候,他以前的老上级,19师的师长蒋雄主找到了他,还邀请他去广西桂北第八专署做秘书。
朱迈先心里明白,这可是个超级棒的机会!人民解放军打完“三大战役”后就取得了绝对优势的胜利,全国解放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在这个时候回广西的话,对咱们党解放大西南的工作是很有好处的。这么一想,他就应了老上级的邀请,到桂林去任职。
在组织安排下,迈先跟着桂北军区司令周祖晃等7000多人在桂北接受和平改编,这让广西全境的解放工作顺利进展得更快。
起义成功以后,朱迈先就到广西军政大学去学习,好为广西以后的建设积攒力量。1950年从那儿毕业之后,朱迈先就按照他父亲的遗愿,当上了一名教师,在桂林松坡中学教书。
从这时候起,他走上了跟父亲相同的道路。
但是,这世事难料。
1950年的时候,咱国内反动派的势力还没被彻底清除,于是“镇反”运动就开始了。在这“镇反”运动期间,他的老上级蒋雄被抓了。蒋雄做了“供述”以后,朱迈先因为是蒋雄的“亲信”,也跟着被逮捕了。然后,他俩就被押送到蒋雄的老家湖南新宁县去等着受审了。
朱迈先一直解释自己是党员,可他是秘密入的党,没公开登记党员身份,党员名册里没他的记录。他是以前的地下党员,身边好多同志都牺牲了,也没人能给他证明。
在这种情况下,朱迈先的辩解显得特别无力。1951年11月,新宁县法庭判定朱迈先犯“匪特”罪,判处死刑,马上就执行了。
就这么着,朱迈先蒙冤死去了,只留下年轻的妻子和两男一女三个年幼的孩子。
朱迈先去世后,他的妻子傅丽卿没办法,只能去找朱自清的遗孀陈竹隐夫人帮忙。朱迈先虽然不是陈竹隐夫人亲生的,可陈竹隐夫人一直把他当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在这困难的时候,陈竹隐夫人还是帮了傅丽卿,每个月都寄钱给傅丽卿和她的三个孩子。
傅丽卿跟丈夫一同经历了革命岁月,打这以后,她就特别相信自己丈夫是个非常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前对他进行抓捕和审判,那都是错的。
朱迈先打小就是英才,结果含冤而死。可他自始至终都坚定着自己的理想信念,纹丝儿都没动摇过,实实在在地为朱家守住了信仰这条底线,真不愧是革命先辈。现在,人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还留存着。哪怕过了百年,人们也不会忘了阿九,这个给中国革命出过力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