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开禧二年,六月时分,宿州的东南边,有座灵璧小城。
淮北夏天最热的时候,到了中午头儿,天气又干又热,就算有点儿小风,那也是吹起一溜土。这时候,好几百个身穿厚重铠甲的战士,就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一动不动地站着,脸上没啥表情,就等着……
热浪中,汗水偷偷从铁甲上溜走,武器闪着刺眼的冷光,分外锋利。除了战马时不时烦躁地哼哼几声,整个队伍都憋着一股劲儿,静得让人心里发慌。
最前面,骑在马上的大将军朝北看去,脸色慢慢变得严肃。往远处望,轰隆隆的马蹄声音传来,金国的一大群骑兵,就像洪水一样,在漫天灰尘里,朝着灵璧城的北边冲了过来。
盼星星盼月亮,这下可算是到了!
长刀慢慢从鞘中抽出,后面紧跟着一面黑色的大旗,迎风哗展开。那旗帜红彤彤的,上面一个大大的“毕”字特别显眼。
那汉子举着大刀大声喊道:“今天咱们跟敌人拼到底,就算死也得死在灵壁北边,绝不死在南门那边!”说完,他一扯缰绳,第一个骑马冲了出去。
“就是死在灵壁北边,也绝不倒在南门外面!”
在轰隆隆的声响里,我后面那四百多个勇猛无比的骑士猛然间跃上马背,就像大海巨浪里拼命往前划的小船,也好像大风大雨中猛地冲出去的飞箭,直愣愣地冲向人数比自己多十倍的金国骑兵大队。
公元1206年,南宋发起“开禧北伐”,结果在宿州吃了败仗,大军慌忙往南撤退。这时候,有名的大将毕再遇,带着他手下不怕死的勇士们,留在最后断后。他们只有四百八十匹马和骑士,却在灵璧的凤凰山跟五千多的女真追兵拼了命地打,最后竟然把追兵给打败了……
论功业,南宋中期第一人南宋那会儿,真的是英雄好汉一茬接一茬。它存在了一百五十二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女真、蒙古这些厉害的游牧民族斗智斗勇,面临着他们的不断挑衅。
而这种生活环境不光老是挑起战争,它还帮南宋锻炼出了很多出色的打仗高手。
开头最耀眼的是那位誓死效忠国家的英雄岳飞,而故事收尾时最激动人心的,是给王朝延续了数十年寿命的孟珙。
另外,还有好多让人心潮澎湃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韩世忠仅靠八千人马,就把十万金兵给困在了黄天荡。
吴玠,他家族世代守护四川,经过三次大战,终于让四川地区迎来了长达百年的安稳日子。
虞允文这个书生,他居然带着军队,在采石矶那里,把四十万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王坚仅凭钓鱼城这小块地方,硬是让蒙军三十六年都没能攻下来。
在这些大名鼎鼎的将军里,可能今天要说的这位“毕再遇”,现在并不是很多人知道。
但如果要看实力和战功的话,从1164年“隆兴和议”签下到1207年“开禧北伐”失败,南宋中期这差不多五十年里,估摸着也就只有这么一个人了。
毕再遇,老家在兖州,他是在1148年,也就是绍兴十八年,出生在杭州西溪。他的父亲是毕进,建炎年间跟着岳飞保护八陵,在江淮地区打来打去,立了好多战功,最后升到了武义大夫的官位。
就像是老天爷特意做的安排,毕再遇的老爸毕进,还有孟珙的爷爷孟林,他们过去都是岳家军里的大将。
南宋时候,有三个特别厉害、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将领,他们之间因为岳家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好像冥冥中注定一样,让这些名将的血性和能力在百年间得到了延续。
毕再遇打小就显露出当将领的好苗子,书上说他长得魁梧,本事也大,拉弓能拉到两石七斗那么重。
这种超凡脱俗的表现,就算跟能拉开三百斤硬弓的战神岳飞比起来,也就差那么一点儿,但在南宋的军队里头,绝对是战斗力爆棚的高手。
毕再遇年轻的时候,孝宗皇帝召他到皇宫里射箭,他的箭术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皇帝特别欣赏有才能的人,看到他射箭这么厉害,心里头那个高兴,于是就赏给他战袍和金钱,作为对他的鼓励和奖赏。
他长大成人、过日子那会儿,正好是隆兴和议签订之后,南宋跟金国和平相处了四十年的时间段。
毕再遇这人吧,一身本事和满腔的爱国心,可惜,就是没地方使。他虽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却始终没能得到展现的机会。
时光匆匆流走,人的一生能经过几个年头;
岁月匆匆过,黑发转眼白如霜。
当宋和金又打起仗来,毕再遇真正能在战场上大展身手、奋勇杀敌时,那个当年热血沸腾、手持长剑的青年,早已变成了胡子花白、年满六十的老头。
到了这个岁数,对一般人来说,就像是日落西山,只盼着平平淡淡地过完剩下的日子。就算心里还想着为国家出点力,可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不过话说回来,“风浪越大,鱼越贵”,就算已经到了晚年,毕再遇那颗热血沸腾的心也没停下来。他用最耀眼夺目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战场传奇。
他用生命末尾的十年光阴,展现出了南宋中期最厉害将领的非凡英姿!
声东击西,破泗州一战成名南宋宁宗皇帝在1206年,也就是开禧二年的五月,让大臣韩侂胄带头,对金国发起了大规模的攻打,这事后来被人们叫做“开禧北伐”。
这次北伐行动,主要分成了三块地方打。东边是南宋的主力部队,他们从两淮那边开始,打算一路打到徐州和亳州。中间这一路,是从荆襄那边往北走,经过唐州、邓州,目标直接就是汴梁,也就是开封。西边,是从四川出兵,目标是关中地区。
那年五月份,皇帝下令让负责安抚山东、京洛一带的东路军首领郭倪,指派毕再遇和统制官陈孝庆等人去攻打并占领泗州。
之前默默无闻的小军官毕再遇,终于在六十岁那年,盼到了在宋金战场上施展才华、大展拳脚的时候。
那场战斗里,毕再遇自个儿站出来,说要当先头部队去打头阵。不过,他这第一场任务,那可真是危险得要命。
一开始,因为这不是啥大型攻城大战,所以主将郭倪只给毕再遇派了八十七个敢死队员——想想看,用不到一百号人去攻打一座城,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另外,宋军打算攻打泗州的消息不小心走漏了。毕再遇他们还没出兵,金人就有所警觉了。他们赶紧把榷场关了,城门也堵得严严实实的,准备好好应对宋军的进攻。
毕再遇一听到消息泄露了,心里盘算着得想个妙招赢。于是,他决定比原计划提早一天动手,带着人马急匆匆地过了淮河,直接就把泗州城给围了。这样一来,敌人的防守计划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泗州城被分为东边和西边两块地方。毕再遇先是指挥好几艘插满彩旗、武器亮闪闪的战船,明目张胆地开到西城石屯那地界,装出一副马上就要在那里猛攻的样子。
他亲自带着几十名敢死队员,走那条很陡的山路,悄悄摸到东城南门那儿。趁着金兵的注意力都被西城那边的战船给拉走了,他们没声没息地爬上了城墙,然后动作快得像闪电一样,干掉了守城的士兵。
剩下的战士们也都赶紧跟上,往上爬,猛地发起了攻击。守城的金兵根本没想到,一下子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没一会儿功夫,就有好几百人倒下了。剩下的那些吓得不行,赶紧打开北门,慌慌张张地逃跑了。
东城一被拿下,毕再遇立马就在城头上换上了宋军的旗帜,然后他叫手下的将士们朝着还在硬扛的西城那边大声喊:“大宋的毕将军在这儿,你们这些中原的老百姓,赶紧过来投降吧!”
攻心策略没多久就见效了。守在西城的那个淮平知县,他本来是个汉人。宋军一展示强大实力,没多久,他就向毕再遇表示,愿意交出城池投降。
刚上战场那会儿,毕再遇就表现出了当统帅的好本事。他不仅计谋多多,能把事儿安排得明明白白,而且打起仗来也是勇猛无比,毫不含糊。
泗州之战是开禧北伐的第一仗,赢得那叫一个轻松,没费多大力气就胜利了。东路的大将军郭倪一听这好消息,高兴得不得了,立马就跑去犒劳士兵们。他还把皇上赏给他的刺史牙牌,亲手送给了立头功的毕再遇。
虽说刺史这个职位听起来有点空,但它好歹也是个五品的官儿。可当有大奖送到毕再遇面前时,他却连连摇头,直接说:“咱们国家在河南有那么多州,整整八十一个!现在仅仅因为攻下了下泗这两座城,就给我封个刺史,那以后要是再立功,拿什么来奖赏?”
泗州那一仗,让原本没啥名气的毕再遇突然火了起来。这,只是他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将在战场上大展身手的开端。
战灵璧,孤军断后血染征衣泗州第一仗打赢后,郭倪立马派他弟弟、池州副都统郭倬,还有司马行军公事李汝翼,带着军队往西北去,一块儿攻打宿州,就是现在的安徽宿县。
这时候,又叫毕再遇带着四百八十名骑兵打头阵,一路往北攻打徐州。
不过,郭和李两人在宿州发起的攻击碰壁了。那时候正好是炎热的夏天,天天下大雨,宿州因为地势高,所以没咋受影响。但城外宋军的营地可就惨了,全给淹了,成了个大水塘。历史上都记载着,“赶上连绵大雨,宋军露天扎营,又困又累”。
这时候,金兵瞅准机会溜出城外,南宋的军队,正好碰上下雨天,陷在泥地里动弹不得。一下子乱了阵脚,毫无防备。主帅郭倬一听说金国还有援军要来,吓得赶紧在夜里带着队伍往灵璧方向逃跑。金兵打了胜仗,立马派了五千骑兵在后面紧紧追赶。
宿州打了败仗那会儿,毕再遇正接到命令往徐州赶。巧的是,他在泗州西北边的灵璧城,撞上了被打得四散逃跑的郭倬部队。
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毕再遇反复跟郭倬说,打仗嘛,输赢都很正常,还使劲劝他留在灵璧城,一起对抗敌人。可那时候,逃跑的士兵们都已经吓破了胆,一点斗志都没有,根本不听劝,还是铁了心要逃跑。
现在,毕再遇的偏师其实可以选择撤退来保护自己,但他一想,金国追兵正咬得紧。要是他让开了路,郭、李带领的主力部队可能就凶多吉少了。
金兵马上就要杀到,毕再遇果断下令,让自己手下的人马留下来断后,他独自一人去面对那五千金兵的铁骑,好让大部队能够安全往南撤退。
接着,毕再遇派了二十个勇士死死守住灵璧的北门,他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四百多骑兵,直接冲进了满山遍野的女真马队里。
灵璧那场决定生死的较量,就在炎炎夏日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拉开了序幕。毕再遇一马当先,骑着他的黑马冲了出去,那马儿黑得发亮,精神抖擞得不得了。再看马上那位,头发胡子都白了,可挥起双刀来,简直就像天上的神仙下凡一样威猛。
金兵压根儿没想到,宋军都已经快全线垮了,居然还能蹦出这么一群不要命的队伍,猛地发起反击,这下子他们心里头不由得有点发怵。
看到毕再遇后面尘土飞扬,喊打声连天响,金兵一时弄不清宋军到底有多少人马,心里头就更乱了套。
遇到死路,就得看谁更胆大心细,毕再遇拎起大刀就往敌人堆里冲,一顿猛砍猛杀。他左躲右闪,衣服和盔甲都被鲜血给浸透了,身上挨了好几刀,但他却越战越猛。他的这股子狠劲儿,把周围的士兵都给带起来了,大家也都变得异常勇猛。
金兵伤亡很大,打得没了斗志,全都往北逃跑。毕再遇见状,趁机一口气追了三十多里地,然后才带着队伍返回灵璧城。
但由于宋军在宿州吃了大败仗,金军的主力部队很可能会趁机往南打,毕再遇原本打算攻打徐州的计划只好泡汤了。现在最关键的是,得想办法在敌人紧紧盯着的情况下,安全地撤回泗州。
阻击战斗打赢后,毕再遇马上让城里的守军先撤走,接着就下令烧了灵璧城。手下人都不明白,为啥不等天黑再烧,其实这正是毕再遇聪明的地方。要是晚上放火,火光一亮,城里啥情况都暴露了。可大白天点火,烟尘大得遮天蔽日,刚被打败的敌人哪敢靠近看?
毕再遇使出了一招疑兵之计,让女真人的前锋吃了亏,结果他们真的就不敢随便进攻了。
撤退路上,毕再遇想了个妙招,他在军营里摆了好几只大鼓,然后把活羊倒吊起来,后腿高高绑住,前腿就悬在鼓面上。那些羊不舒服了就开始使劲蹬腿,前蹄子就砰砰砰地敲在鼓上,听起来就像士兵们在擂鼓一样。
金兵看到宋军的旗帜在风中飘扬,战鼓声此起彼伏,他们只能排兵布阵,远远地观察着。等到那战鼓声渐渐消失,金兵冲进宋营,才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只剩下几只快要断气的羊。毕再遇就是用这种“挂羊敲鼓”的巧妙方法,悄无声息地带着人马撤退了。
一天夜里,他们悄悄撤走,只在营地里留下了旗帜。还把羊绑起来,让羊的前脚踩在鼓上,这样鼓就会自己响。金兵完全没察觉营里已经没人了,跟那儿耗了好几天。等他们发现不对劲,想追的时候,人家早跑远了。——《续资治通鉴》的事儿。
回到泗州后,毕再遇因为北伐时立了大功,再加上后面一连串的好表现,宋朝廷一口气给他升了二十三级官,从武节郎直接变成了武义大夫。
夜袭淮阴,火烧粮草又立新功开禧北伐在攻打宿州失败后,迎来了一个大变局。东路军攻打两淮的计划完全泡汤,另一边,中路军在进攻唐州和蔡州时也是连连碰壁,伤亡非常大。
开禧三年(1207年)一开头,守卫川蜀那块的吴曦,居然把阶州、成州、和州、凤州四个地方拱手送给了金国。这事儿一出,南宋的战场情况可真是坏上加坏,糟糕透顶了。
金兵瞅准时机,聚集了三十多万兵力,也是分成三路发动反击,这样一来,开禧北伐就从南宋一开始的全面攻打,变成了得赶紧守住阵地的局面。
在1206年的六到七月份,东线战场上,咱们好不容易拿下的泗州城,因为位置太偏,在淮北那边,宋廷觉得守不住,就决定放弃了。然后,毕再遇就带着他的部队,转移到了淮河南岸的盱眙,在那里扎了营。
那年11月,金国的军队过了淮河,把楚州(就是现在的江苏淮安)给围了起来。宣抚司那边赶紧下令,让毕再遇带着七千兵马,从盱眙出发去救楚州。
现在金兵带着七万大军打到了楚州城门口,毕再遇心里盘算着,敌军人多势众,硬碰硬肯定不行,于是他就琢磨着怎么使个巧计来打败他们。
经过多次探查,我们总算找到了敌人的弱点,金人的粮食都堆在楚州往西北大概三十里的淮阴那儿。那个地方只放了三千人看着,防守挺松的。
毕再遇马上安排了一群敢死队员,让他们带上火种,趁着黑夜抄小路绕过楚州往北走,偷偷地靠近淮阴。到了半夜二更天,他们就用哨声作为信号,然后点火烧了金兵的粮车。
夜里,突然间好多地方一起起了大火,金兵搞不清楚状况,再加上周围喊声大得吓人,吓得他们立马就开始逃跑。就这么着,淮阴的粮草全给烧了个精光。
夜里偷袭淮阴得手,但两淮地区的状况还是挺让人头疼。那时候,金军的西路部队已经过了淮河,占领了濠州和滁州,紧接着就逼到了长江北岸的重要地方六合,淮西那边真的是危险重重了。
毕再遇琢磨了一下,觉得金兵现在粮食和草料都没了,肯定没法立马进行全面攻打。楚州这地方城墙结实,士兵也勇猛,粮食还充足,所以短时间内,保护自己肯定是没问题的。
六合是金陵西边的保护墙,要是它失守了,那麻烦可就大了。想到这点,毕再遇马上带着军队火速赶往六合。他们刚一进城,金兵的前头部队就到了城外西北大约二十五里地的竹镇。
看到金军气势汹汹地逼近,毕再遇赶紧下令全军安静下来,隐藏旗帜和战鼓,悄悄地在城外布置了伏兵,然后又在城头上安排了弓箭手埋伏好。
金兵往南打,一路顺利得很,心想攻下六合肯定也是小菜一碟。可当他们大摇大摆地快走到城墙边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炮响,紧接着,城头上就像下雨一样,万箭嗖嗖地射了过来。
箭如飞蝗,密密麻麻地射向金国士兵,他们根本来不及反应,就纷纷中箭,疼得直叫唤,倒在地上。这时候,城里突然又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声,那些早就藏在城下的敢死队员,像潮水一样冲了出来。这时的金军已经吓得魂都没了,根本没有力气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人一个个倒下,最后只能狼狈逃跑。
智计百出,解六合之围虽然先锋队伍吃了败仗,但金国的大军很快就一批批赶到了,他们出动了十万大军,把六合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金兵从四面八方猛烈攻打,而宋军就靠着城墙拼命防守。战斗打得热火朝天,城里的箭很快就快用完了。这时,毕再遇又想了个新招儿。他让人趁着战斗间隙,在城头上高高举起一把青色的绸伞,然后安排好多士兵,拿着草人在旁边走来走去。金兵一看这阵势,还以为宋军的大将上了城墙,于是都抢着射箭。
转眼间,城墙上上下下被箭射得跟刺猬似的,战后宋军一数,没想到轻轻松松就缴获了二十多万支箭。
“雨伞挡箭”那招之后,兵器短缺的问题算是暂时搞定了,但守城的难题还是越来越棘手。
金兵一个接一个地调动兵马,把六合城四周都围了个水泄不通,搭起的营帐一眼望去,连绵有几十里长。可被困在中间的毕再遇,却显得特别淡定,他让宋军就在城门口奏起音乐,看起来悠哉游哉的。金兵要是靠近了,就用弓箭把他们打退;等金兵稍微放松点警惕,毕再遇又派奇兵出城,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就这样,来来回回地折腾,把城外的金兵折磨得够呛。
金军连续被骚扰了好几天,整天整夜都没法好好休息,累得不行,于是就打算撤军了。毕再遇瞅准这个机会,立刻带着所有的主力部队,突然发起了猛攻。金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宋军一路追着他们往西跑,一直追到了滁州。后来因为雨雪太大,毕再遇才带着胜利的部队回去了。
1206年冬天12月时,六合的难关总算是过了,但楚州那边已经被金兵围了整整三个月。毕再遇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又立马掉头回救楚州,他带着兵马分几路去攻打金兵,士气高涨,一下子就把楚州的围给解了。因为这功劳,毕再遇后来不光管着扬州,还当上了淮东安抚使。
开禧三年,也就是1207年初那会儿,吴曦的叛乱终于被摆平了,淮南那边也慢慢安稳下来。领导打宋国的金将仆散揆,不幸在军营里头病逝了。这样一来,局势就开始往南宋这边倾斜了。
不过,宋朝朝廷里那些主张和谈的大臣们开始悄悄搞动作了。礼部二把手史弥远,他拉上杨皇后,俩人突然出手,发动了一场政变。他们干掉了韩侂胄,还把他的人头割下来,拿去跟金国求和。
1208年那会儿,是南宋的嘉定元年。为了跟金军和解,南宋决定多交点岁币,还额外给了三百万两银子作为犒军钱,说白了就是赔款。就这样,宋和金达成了嘉定和议。
开禧北伐匆匆忙忙地打响,结果早就注定了是个惨剧。但在这场惨败里头,幸好有个毕再遇,这种文武双全的人才,真是多少年都碰不上一回。他给快要垮掉的南宋,好歹挽回了一点面子。
嘉定和议一签,宋和金就不再打架了。毕再遇看着这样的求和,心里头又气又难过,他好几次上书请求回家种地,但宋宁宗赵扩就是不答应,直接下旨挽留。
1217年那年的四月,金兵又一次往南打过来。那时候,毕再遇已经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了,身体大不如前,没法再上战场为国家打仗了。
宋朝朝廷因为他打仗立下的大功,就让他以武信军节度使的身份退休。没过多久,这位名将就在湖州的霅溪去世了,走完了他七十年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