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安陵君接到下人通报,称信陵君派人来访。信陵君此时正掌控着魏国兵权,听说他派使者过来,安陵君赶忙让人请进来。
使者进来后,传达了信陵君的指令:“您赶紧派缩高到我这来,我将提拔他为五大夫,并兼任持节尉。”
当前,信陵君正率大军攻打管邑(今河南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不想遭强硬抵抗,迟迟未能攻破。正一筹莫展之际,信陵君得知安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缩高之子恰巧就是管邑的守将,所以才想调缩高到前线参战,希望他能帮助魏军攻破管邑。
听到这,安陵君心里不高兴,随口敷衍道:“安陵是一个小国,不能强行驱使自己的百姓。请使者您自己去,我将派人将您领到缩高的住处,以传达信陵君的命令!”
使者无奈,只得跟随安陵君下属前往缩高家,宣布了信陵君的征调令。
缩高听了,心里一紧,坚定地拒绝了征召:“您很看重我,想让我去攻打管邑。然而,让父亲去攻打儿子,这会让别人看笑话。如果我儿子看到我就投降,那么他就背叛了自己的君主;父亲教导儿子背叛,恐怕也不是您所乐见的。所以,我冒昧地再拜辞谢了!”
使者无奈,只能孤零零地一人回去复命了。
得知缩高拒绝听令,信陵君大怒,再次派出特使威胁安陵君:“安陵这地方,也如同魏国一样。如果我无法攻下管邑,那么秦兵就能轻易杀入魏国,整个社稷必将受到威胁。希望您能将缩高生擒送来;如若不然,我就将派十万大军兵临安陵城下!”
安陵,就是魏国分封出来的小国;安陵君也是魏王之后,理应同魏国共患难。管邑距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不过咫尺之遥,原本属于韩国,后被魏国夺取,这些年来又被秦军占领。信陵君攻打管邑,也是为了魏国社稷,安陵君哪能如此不配合?
一方面在道义上进行谴责,另一方面又强硬地以武力相威胁,可见这次信陵君确实有些出离愤怒了。
可安陵君依旧是不卑不亢:“我的先君成侯,受襄王之命来驻守此地,亲手接受了大府的法令。法令的上篇中说:‘儿子杀死父亲,臣子杀死国君,有常规刑法而不能赦免。即便国家大赦天下,弃城而逃的人也不在赦免之列。’如今缩高郑重地辞谢了高官厚禄来保全父子间的大义,可您却说‘要生擒缩高送来’,这是让我违背襄王遗诏、废弃大府的法令啊!我宁愿去死,也不敢这么做!”成侯,是安陵的首封君,在魏襄王时受封;大府,则是收藏图书之所,魏国的重要文献都收藏于此。
魏襄王,就是魏安釐王的爷爷,也是信陵君的爷爷。信陵君让别人违背爷爷遗诏,这难道就合理吗?安陵君这么回怼信陵君,其实也是在提醒他——我也是魏王之后,威胁对自家人动武,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还没等信陵君使者回去,意外就出现了。
缩高听说安陵君如此维护自己,心中愧疚不已。他对家人说:“信陵君为人,太过刚愎自用。国君这么回复,安陵的大难必至。我已经保全了父子之义,现在也不应该违背人臣的大义。怎么能让我的国君招来魏国之患?”
说完,缩高径直奔向信陵君特使的住所,然后当着他的面自刎而死!
得知缩高自刎而死,信陵君顿时怅然若失。
信陵君之所以能扬名天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重信讲义。逼迫缩高上前线去攻打自己儿子,确实不是什么正大光明之事。现在缩高宁愿自刎也不从命,自己不就成了逼死无辜的大恶人了吗?
想到这,信陵君内心不安起来,立马换上白色的孝服,离开正舍而居住到偏屋,然后再派使者向安陵君谢罪:“我无忌是个小人,因为困于政务而失言于您,冒昧地向您再拜谢罪!”
为维护信义,缩高不惜以命抗争,最终迫使信陵君让步,这是士人坚守个人气节的又一次胜利。
然而,回顾整个事件,总觉得其中透露出那么一丝丝诡异,让人难以释怀。难道这件事的背后,仅仅就是古代士人要坚守自身气节吗?
公元前257年,秦国围攻邯郸到了最危急时刻,平原君赵胜多次向信陵君求救。因为无法说服魏安釐王发兵,信陵君被迫剑走偏锋,请如姬盗来了兵符,又赶往军中杀死了老将晋鄙,私自率魏国大军赶赴邯郸,解了赵国之围。自此后,信陵君就一直留在赵国,十年没有回国。
虽然信陵君是矫诏出兵,但也确实是打了一场胜战。因此,魏安釐王虽然生气,却也没有真正降罪于信陵君,还是保留了他的封邑信陵(今河南商丘宁陵县)。
不过,信陵君出走后,魏国就倒霉了。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秦孝文王继位;公元前250年,孝文王正式即位才三天,又不幸离世,儿子秦庄襄王继位。
秦庄襄王登上王位后,立即重启东扩进程,不但灭了东周,还任命蒙骜为主将,向三晋发起了全面进攻:公元前249年,蒙骜伐韩,迫使韩国献上成皋(今河南荥阳)、鞏(今河南巩县),然后设置了三川郡;公元前248年,蒙骜又率军讨伐赵、魏,攻拔了两国在山西境内的诸多领土。
眼见秦军势不可挡,魏安釐王顿时慌了神,马上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来主持大局。可在赵国养尊处优的信陵君,却不想回魏国,还禁止门下引见魏国使者:“谁敢替魏国使者通报,就是死罪!”
虽然信陵君十年不回国,可魏王对他却不算绝情,还保留着他的封邑。在魏国遭逢大难时,信陵君却坐视不理,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可信陵君之所以拒绝回国,不光是因为救援邯郸与魏安釐王产生了矛盾,更多是因为魏安釐王长久以来的不信任。
信陵君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手下门客三千,其中不少能人异士。曾有一次,魏安釐王正与信陵君博戏,边境上却突然燃起了烽火告警,称赵国大军来袭。魏安釐王大惊,马上就要召集群臣会商。可信陵君却安抚他说,这不过是赵王在田猎,不足为惧。过了一会,边境守卫果然证实了信陵君之说。
信陵君如此神通广大,这让魏安釐王震惊不已。从此后,他对信陵君就生出了猜忌,再也不敢将国事交给他!
正因在魏国受了太多委屈,信陵君这才拒绝回国。
不过,在赵国贤人毛公、薛公的耐心劝说下,信陵君幡然醒悟,最终还是回到了魏国。当魏安釐王见到信陵君时,两人相视而泣。随后,魏安釐王授予信陵君上将军印,让他领军与秦军对抗。信陵君随即四处联络诸侯,推动山东诸国再次合纵。邯郸一战中,赵、楚二国都与信陵君有过愉快的合作,这两国很快就答应参加;韩国是秦国东扩的最直接受害者,自然也不会拒绝合纵;燕国刚刚被赵国教训了一通,迫于压力,也不得不同意合纵。
除了齐国外,山东其他五国都派军队前来支援魏国。
于是,信陵君率五国大军前往抗击秦军,在河外(今陕西华阴至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一带)击败了秦国名将蒙骜。战败的秦军被迫退守函谷关,再也不敢出头!
孟尝君之后,信陵君两次合纵都取得了大胜:前一次,救了赵国;这一次,又救了三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两次胜利都是在秦国明显一家独大时取得,证明了合纵永远都是对抗强秦的最佳手段。从此,信陵君名声大噪。
秦军龟缩在函谷关内不敢出动,信陵君手中正握有兵权,他就想趁机彻底拔掉秦国留在中原的据点。管邑曾在韩、魏、秦之间多次换手,如今正被秦军占领,是韩、魏二国的心腹之患。所以,信陵君才会率军围攻管邑,进而引发了他与安陵君、缩高之间的一系列冲突。
信陵君为国而强迫缩高上前线,这是维护国家大义;安陵君与缩高坚决不从命,也是为了维护父子、君臣之间的信义。
表面上看,似乎双方都无可厚非。然而,在知晓安陵是如何被分封的历史后,整个事件就显得有些异样了。
虽然安陵君、信陵君都是由魏王分封,但安陵始封君成侯的经历却不同寻常。
秦昭王九年(公元前299年),在秦国推动下,魏公子劲、韩公子长各自被魏、韩二国分封为诸侯。而此时,正是魏襄王执政。由此判断,魏公子劲很可能就是安陵的始封君——成侯。这也就是说,安陵之所以能立国,是因为其国君长期亲秦!
在谴责安陵君时,信陵君说过,“安陵这地方,也如同魏国一样”。仅仅说“如同”,却没有肯定说安陵属于魏国,就是因为安陵虽然是魏国分封,其实更加亲近秦国。也因如此,安陵人缩高之子选择效忠于秦国,缩高本人也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面对因抗秦而威望大增的信陵君,安陵君总是一付爱理不理的态度,这不单是因为安陵君也是魏王之后,更是因为安陵君有强秦作后盾。
以分封制的特性而言,安陵就是一个独立国家;如今安陵明显更亲近秦国,信陵君又有什么手段来强逼安陵听从自己指令?所以,在缩高被逼自杀后,信陵君也不得做出让步了。
虽然战国四公子中春申君活到了最后,可以他们在整个东周的影响力来说,信陵君才算得上是四公子的“末日余晖”——信陵君之后,春申君再次主导合纵却以失败告终,足见春申君确实不如信陵君。可为何强大的信陵君,却挽回不了魏国覆灭的命运?
史料记载,后来秦人大肆收买晋鄙门客,让他们在魏国散播谣言,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迫使魏安釐王后来又解除了信陵君的职务。郁郁不得志的信陵君,在魏安釐王死后也随之而去,再也没能大展身手。
然而,即便魏安釐王没有听信谗言,信陵君就可以创造奇迹吗?以他讨伐管邑的过程看,确实很难!
在魏国内部,信陵君都已无法令魏人戮力同心,又怎么去与强秦对抗?
四公子唯楚国春申君黄歇非皇室后裔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秦国好几代未出昏君
[赞][赞][赞][赞][赞]
战国四公子唯信陵君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