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人忽略的春秋隐藏霸主

姜诸儿的旧时光 2024-02-23 14:52:48

诸儿上学那会学的春秋五霸,还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后又有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此间除了铁打的齐桓公和晋文公霸主地位,其余几位一直都颇有争议,但也无非是在这几个人里争论来争论去。

然而诸儿今天想讲的这个人物却并非这五霸之一,而是处在春秋中后期的一位个人能力十分卓越的晋国君主,晋悼公,用“惊为天人”来形容其也不过分。

毕竟是少年英才,小编私心还是要挑个年轻的形象emmm

晋悼公论个人能力,诸儿认为决不逊于他祖上晋文公。晋悼公是晋厉公的侄子,晋悼公即位前,晋厉公想要将政权收归自己手中,却又决策失误,被人反杀,这场内乱又使得晋国错失独霸中原的大好时机,晋国实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当中。正是晋悼公的出现,经过一系列改革,缓和晋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兴。晋悼公正式继晋侯之位时年仅14岁,尽管晋悼公28岁就英年早逝,但这短暂的十四年为君的政绩,简直可以用耀眼夺目来形容。

其实14岁的晋悼公的君主之位本是白嫖所得,嚣张的晋国卿族在刺杀了晋厉公后又拥立远在洛阳为质的晋悼公为新任国君,本以为他年龄小是做傀儡的最佳人选,没成想小小年纪的晋悼公就职第一天就语出惊人:我能为君本非我欲,岂非天意?寡人羁旅他邦,且不指望还乡,岂望为君乎?君之贵者,命令以自出也。若以名奉之而不遵其令,不如无君矣。卿等肯用寡人之名,只在今日;如其不然,听卿等更侍他人。吾不能坐拥空名之上,为州蒲(晋厉公名)之续也。一言以蔽之:如果想让我回国继位,那就必须要听我的。否则,就另寻他人。这一番刚柔并济、软硬兼施的话使得卿大夫们十分震惊,纷纷簇拥其即位,“唯君是从”。

晋悼公即位当天就开始推行一系列新政,紧接着重组八卿。面对晋国多年的顽疾公卿家族,借厉公被反杀之际来个朝堂大换血,提拔公卿家族中年轻的一代,试图让年轻人从老一辈中接过权利,同时为保持家族势力的平衡,着重提拔韩赵魏三家。新兴贵族若想站稳脚跟,必然唯晋侯之命是从。除了公卿家族,还破格提拔很多人才,悄然分走原本公卿家族的权力,就这样,中央集权就在悼公即位的第一天完全确立。当然,如果你以为晋悼公强大的仅仅是政治上的制衡手腕那就大错特错了,在他推行的新政措施中,存在大规模的经济制度改革,发扬士会所建立的法度,关爱社会下层群体,缩减诸侯对晋国的进贡以展现仁义。历史上能做出这番成就的君主也不乏,但你能想象这是一个14岁的孩童做出来的事情吗?说他是外挂都不足为奇!晋悼公就如同上天赐予晋国的一份礼物,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解决了晋国内部的矛盾,将朝政梳理得井井有条,治国之道、御人之术驾轻就熟,令群臣瞠目结舌,诸侯竞相归附。

后晋悼公出师救宋,拉开新一轮的晋楚争霸序幕。晋悼公基本上贯彻的是联吴制楚的策略,为扶植吴国,攻打晋吴通道上的偪阳国。且不说偪阳国这个小国防御力极强,晋悼公的过人之处在于费尽心力攻打下来偪阳国后,转手就把它送给了宋国,此举实乃英明非常,另宋国对晋悼公死心塌地的追随。之后的时间里,继续以三驾疲楚的战略以最小的代价消耗楚国。终在公元前562年,中原十二国亳地会盟,各诸侯国在晋国领导下共同遵守条约,维护秩序。此后,墙头草郑国终因向楚求救无果后臣服于晋国,也就在这一刻,除秦楚以外的中原诸侯国全部拜倒在晋国脚下,六卿家族也已经被晋悼公驯服的服服帖帖,以他马首是瞻,此刻天下再也无人能制衡于他,成为名副其实的霸主!

要知道的是,晋悼公从即位以来,除了借拱卫周室召集诸侯以外,从未朝觐过周天子,也从未找天子讨要封赏,甚至要求诸侯要向朝贡周室那样朝贡晋国,这说明了他已经把自己放在与周天子同等的位置上。以至于宋平公为晋侯演奏商王专用曲目《桑林》,事实上已将他奉为天子,而晋悼公也并未推脱,而是在演出开始后暗自退到幕后,上演辞让戏码,勉为其难的接受天子之位,而此时,他不过才二十多岁。

在诸儿看来,晋悼公虽无霸主之名,但实有霸主之实。许是天妒英才,年仅二十八岁的晋悼公却病重去世。晋悼公去世后,晋国再无能主,一颗耀眼的天星就此陨落。诸儿有时会想,倘若再给晋悼公几年时间,会不会完全取代周天子,提前进入到一统天下的局面呢?!

欢迎底下留言评论~我是诸儿,带你一起闲话闲聊~

2 阅读:30
评论列表
  • 2024-02-24 18:17

    写的什么鬼?晋悼公的时候,内政政治上最大的敌人是智姓三氏,前几代国君迫使这个家族一分为三,赵魏韩三家势弱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