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的王伦被范仲淹挑断脚筋枭首示众,朝廷剿灭梁山只需一招,宋江该怎样应对?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08-17 11:44:52

《宋史》中是有宋江名字的,而且是出现在《徽宗本纪》里,梁山宋江规模虽然不及江南方腊,但是比名不见经传的田虎、王庆的影响大多了。

《宋史》还记载了梁山泊素来多强盗,官府对付强盗的方式也很严酷,一般都是先割断脚筋再审讯,审讯的结果多数都是杀头,即使不杀,扔回梁山泊也会饿死——强盗也不养白吃饭的。

史料中的梁山好汉并不少,比如在四川称帝的史斌,就是九纹龙史进,抗金战争中临阵脱逃导致小众经略相公种师中战殁的招安巨寇杨志,就是梁山上那个青面兽,黑旋风李逵招安后当了“乐将节级”,在金兵南犯时杀了金州守将叛国投敌。

宋江、史进、李逵的名字或历史原型在《宋史》中都能找到,就连梁山首任寨主王伦,也在宋朝史料中出现过:此人是虎翼军的一个士卒,趁着沂州地震之灾造反,最后被范仲淹生擒活捉,按照当时的惯例,是先挑断脚筋,然后枭首示众了。

王伦造反的时候,绰号是“黄衣秀士”而非“白衣秀士”,这也是有讲究的:在宋朝,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不管是秀才还是举人,通通都要穿白袍子,《水浒传》把王伦的绰号改“白衣秀士”,一方面说他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另一方面也是跟宋江的“杏黄旗”区分开来——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后,对黄色管制一直很严,不管是王伦还是宋江,穿黄袍竖黄旗,都是造反的标志。

唐宋时期的梁山之所以有名,是因为那也算一个军事重地,还单独设有“梁山军”,就跟黄文炳住的“无为军”一样——当时的“军”:“梁山军,同下州,高梁郡。开宝二年,以万州石氏屯田务置军,拨梁山县来隶。”

很多小说夸奖某位高手“打遍天下八百军州”,指的就是梁山军、无为军那样的地方。

虎翼军士卒王伦黄袍加身起兵造反而被范仲淹按照惯例,生擒后挑断脚筋枭首,宋江则被张叔夜击败招降,后来还参加了征方腊之战。

宋江征方腊之后就从宋朝史料中消失,可能是被方腊打死,也可能是被朝廷秋后算账做掉了,施耐庵说宋江被钦赐御酒毒死,可能也有一些历史依据。

梁山好汉全伙受招安,对朝廷和宋江来说,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想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不利于劝人向善教人学好;梁山好汉不可能融入主流社会,他们当官对老百姓来说也不是好事。

史书中的宋江并没有困守梁山坐等朝廷大军征剿,而是四面出击流窜劫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剽掠山东一路,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

梁山是什么样的,《宋史通俗演义》的作者蔡东藩去实地考察过,发现水泊环绕的梁山顶多能驻扎一千人,所有的粮食都要用小船运进去——梁山泊又叫梁山梁山泺,是很多河流泛滥后汇聚成的浅水湖泊,关胜和董平称梁山军为“水洼草贼”还是很有道理的:泺泊同音同意,用作地名也念作“落”,有时候跟淀字通用,是水浅草多芦苇茂盛。

《宋史·河渠志》记载:“天禧三年,滑州河溢,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泺;熙宁十年,河决澶州曹村,东汇于梁山泺;元丰五年,河决郑州,溢入利津阳武沟刁马河,归纳梁山泺。数十年中,受河流者三焉,所以成巨浸也。”

三次河流泛滥汇聚而成梁山泊,这就跟我们钓鱼的沙坑一样,不下雨,水位就会迅速降低,而且岸边一定有很多芦苇杂草,水质也很差,不像河水那样清澈可以饮用,洗菜也不行。

林冲初次上梁山,就是“对过芦苇泊里,三五个小喽啰摇着一只快船过来”,因为是冬天,芦苇都枯败了,旱地忽律朱贵只能射响箭招呼,而不能用火箭或烟花,因为那样会把藏在芦苇丛中的小船都烧了。

梁山泊是浅水湖,行不得大船,因为多生芦苇,也怕火攻,但是官军要想剿灭梁山,还真用不上火攻,因为水面放火,毕竟伤害不大,他们还有更高明的一招,而且有人已经用这种办法对付“梁山贼寇”了。

关于梁山泊,还出过一个笑话,这个笑话明确记载在《世说补》中——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有人提出要把梁山泊的水放干,可以得到万顷良田,王安石当时很高兴地问那梁山泊之水往哪里放,中书舍人、《资治通鉴》副主编刘攽告诉他:“在旁边再挖一个梁山泊就行了!”

放干梁山泊之水自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没有其他河流泛滥,梁山泊就会进入枯水期,那却是真的。蒲宗孟当郓州知州的时候,梁山就有很多强盗:“郓介梁山泺,素多盗,宗孟痛治之,虽小偷微罪,亦断其足筋,盗虽为衰止,而所杀亦不可胜计矣。”

蒲宗孟逮住梁山强盗就挑断脚筋,这做法一直被沿用,他围困梁山强盗的方法也很实用:“寇依梁山泊,恭敏(蒲宗孟谥号)下令,禁毋得乘小舟出入泊中。贼既绝食,遂散去。”

范仲淹和蒲宗孟剿灭梁山贼寇在史料中都是一笔带过,盗贼被挑断脚筋枭首也成了惯例,黄衣秀士王伦被范仲淹擒斩,“淮南盗”宋江被张叔夜击败招降,这可能就是施耐庵把王伦写死、把宋江写降的原因。

王伦和宋江既然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读者诸君就可以替他们想想办法了:梁山四面环水,没有战略纵深,后勤补给也很困难,官军甚至不用进攻,只要进行十天半月封锁,就能使梁山军不战自溃,那么您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王伦和宋江多坚持三年五载?

宋江受招安一直为后世诟病,但是我们到梁山实地去看一看,就会发现他除了投降,还真没有别的路可走,倒不如把梁山搬到二龙山或少华山、清风山,起码打不过还能逃得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梁山泊早已高岸为谷山谷为陵,沧海桑田的变化,让我们即使去梁山泊踏勘,也未必能替宋江想出生存的办法。

宋朝的农民起义次数在历朝历代中最多的,这种说法可能有喜欢宋朝的人会不高兴,但史实就是史实:现在有据可查的是四百三十三次,还有小规模的不在统计数字之内,宋江只有一个梁山泊还写进了《宋史》,说明当年盗贼多如牛毛,如果穿越到宋朝没有成为达官贵人,就极可能变成张青孙二娘的馒头馅儿,即使穿越成宋徽宗、宋钦宗、蔡京,也难免本人“北狩”、妻女被折合成金银赔给金国的厄运。

不看史料只看电视剧和网文,自然会觉得宋朝不错,因为有些人会故意忘记靖康之耻,也不看当年有多少人造反,又有多少人成了盗贼的醒酒汤,同样道理,不到梁山实地去看一看,就不会知道宋江四处劫掠和受招安有多无奈:如果让您以水泊梁山为根据地,并给您配齐一百单八将和十万大军,您会怎么做?

1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