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一物煮水一喝,抽动好了、成绩上去了,让孩子活力满满!

灵松谈育儿 2025-03-18 15:25:00

大家好!我是你们身边的医生朋友孟主任。

孩子抽动症,家长们往往承受着比孩子更重的心理负担。这些看似 "调皮" 的小动作,可能伴随孩子数年,影响学习、社交甚至心理健康。

抽动症的根源在 "肝"

中医理论表明,抽动症与肝脏联系紧密。《黄帝内经》有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肢体抽动、震颤等多因肝脏问题。肝属木且主疏泄,能调节全身气机。一旦肝气不舒,气机就会紊乱,进而引发肝风内动,造成孩子不自主抽动。此外,孩子情绪起伏、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影响肝脏功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 。

栀子水

源自医圣张仲景的 "镇惊方"

在众多药材中,栀子堪称 "清肝猛将"。《伤寒论》中记载的栀子豉汤,能 "泻心火、除烦懑"。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栀子含有的栀子苷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缓解肌肉紧张。我常推荐家长用:

材料:炒栀子 + 淡豆豉

做法:冷水下锅煮 15 分钟,代茶频饮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建议连续饮用不超过 2 周

真实案例

8 岁的孩子来门诊时,抽动症已让他饱受折磨。起初只是偶尔眨眼,后来症状愈发严重,频繁眨眼、耸鼻、努嘴,脖子还不自觉往一边扭动。课堂上,他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直线下滑。老师多次与家长沟通,同学们异样的目光,让轩轩变得自卑,不再愿意和小伙伴玩耍,妈妈满脸疲惫与焦虑。

经诊断,孩子心烦意乱,睡不安稳,常被噩梦惊醒。舌苔发红、黄腻,脉象弦数,这是典型的肝火旺盛、肝风内动之症。

治以:以清肝泻火、平肝熄风为原则。

开方:栀子与柴胡、黄芩协同清肝泻火,白芍、钩藤平肝熄风缓解抽动,酸枣仁、茯神宁心安神改善睡眠。

同时,我建议家长多留意孩子情绪,营造轻松家庭氛围,避免施压,饮食上让孩子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吃蔬果、粗粮。

三周后,轩轩的病情显著好转。眨眼、耸鼻、努嘴等症状出现频率大幅降低,脖子也不再扭动。

又过了三个月,抽动症已经完全消失了。他精神状态变好,睡眠安稳,白天精力充沛。在学校能专注听讲,成绩回升,与同学相处融洽,重新露出灿烂笑容。看到轩轩的转变,妈妈激动不已,连声道谢。随访至今也未见复发。

0 阅读:6

灵松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