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
很多家长在育儿路上,给孩子规划的人生路线,都是按这种方式“抄作业”。
如今的就业市场早已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供远远大于求的情形下,想要找份工作都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找一份让自己满意,又要如父母所愿的工作,就更加难了。

都说这代年轻人活得很清醒,主打一个随性、任性。他们追求有钱有颜,还有闲的工作。
在父母看来,“进体制、入系统”的工作,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让自己安稳过日子。
既然孩子考不进去,那就另辟蹊径,给孩子整出一条踏上如意工作的“康庄大道”。
常言道: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孩子搞不定的工作,那就自己亲自出马,遇水搭桥遇山开路。
要说这代家长为孩子操心操肺,那真是没得说,操碎了心都不为过。他们为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如此有魄力,如此舍得花钱。
为了给孩子找到一份稳定的,他们不掑丢下面子,四处奔波,找亲戚托关系,希望给孩子铺好职业生涯的路。
他们一系列的操作,有得有失,在孩子看来,往往付出的代价与得到完全不成正比。
父母们知道吗?他们千辛万苦给孩子找到的工作,孩子并不满意呢!
看到网友们抱怨父母给找的工作,让人直笑不活了!都不知道这代父母是怎么算经济账的。

网友说,他爸爸“托关系”给找的工作,各种活动费、人情费,七七八八要花30万,每个月的工资2000,问他要不要去。
网友给他爸爸算了一笔账:每个月工资 2000 元,一年 12 个月,年薪就是 2000×12 = 24000 元。
活动费要花 30 万,300000÷24000 = 12.5 年
这也就是说,这12.5年不吃不喝才能赚回本。
难道他老爸真不懂得算这笔账?父母的良苦用心,多沟通多交流,即使不能理解,那做出点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

朋友爸爸是驰骋商场的生意人,一出手就豪掷60万,给女儿安排了一个“稳定”的工作。
她朋友都嘲笑她:把60万都给我吧,我每月按时准点地给你还1500元,你不用坐班,不用考勤,每天爱干嘛干嘛去!
她对父亲安排的这样工作,根本就笑不出来:明明自己有手有脚的,一个月赚个1500元,这样的工作哪里找不到?
在父母那一辈的认知里,“铁饭碗”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主打一个四平八稳:工作稳定、上下班时间稳定、放假也稳定!”
女孩子终归要结婚、生子、回归家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家庭主妇这个角色上。

还有朋友说爸爸给他找了托关系找的工作,在政府里面打扫卫生的,还要他慢慢熬,慢慢想办法爬上去
我怎么感觉这是一种在“做卧底”的工作,需要靠情怀坚持和信念,才能维持的下去。
有人哭笑不得,这代家长对公务员、编制内等的执念,得有多么执着呀!

有网友说,自己找的工作月薪5000,每天在办公室吃饭、睡觉、玩玩手机,清闲得很。并且,企业文化也很好,人文关怀这一块做得很超前:连奶茶、咖啡都给安排上了。
而爸爸“托关系”给找到的工作,一个月工资4000,还要每天站着上班十个小时。
也许在爸爸的观念里,打工只是一个万不得已的就业方式,能进入国企才是更好的选择。
不管是正式工还是合同工,也不管薪水高或者低,主打一个企业有靠山、有保障。

看到以上种种“托关系”给的工作,朋友以为这是大家在玩梗、比谁更惨。他确实他朋友的经验是真实存在的:
他的朋友每天去医药公司搬运货物、进库、出库,无偿加班到晚上十点十一点,工资才1200,下个月能涨到2800,他看不懂这图的啥呀?
结语
虽然这些“托关系”找来的工作,让人笑中带泪,但却又真实存在又扎心。父母为孩子的付出,又有多少子女能懂?
有人不解,为什么“工作稳定”在父母辈那里,就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如出一辙。
有人为了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学,倾其所有买天价学位房;有人为了孩子能考个好分数,自己省吃俭用给孩子请私教补课。
都说这代孩子的成长环境节奏太快,他们太不容易。却很少有人想过这一代的父母,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的:
在缺衣少食的环境里长大,吃过的苦数不胜数,长大后独闯陌生的城市打工;
为了有个安身之处,又省吃俭用省钱买房定居下来,然后结婚、生子,为房贷打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又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本以为孩子长大了,自己可以享受一下生活,可早已成年的孩子连份像样的工作都没有。
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的生活轨迹也动荡不安,身在异乡的城市,心却飘向久违的故乡。
内心不敢安放,哪来的安全感?安全感对一个人的作用,就如定海神针,只有安全感足够,内心才能安静下来。
所谓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以完全概括安全感的重要性。
在科技的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如何做到随遇而安?借用苏东坡先生的一句话:此心安处是吾乡!
互动话题:
你怎么看待“托关系”找的工作?
请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