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经历过了中考竞争的激烈,高考竞争的残酷,走进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们,别提有多欢乐。
先不说学习上的紧张度降低了多少个级别,仅仅生活的节奏,就主打一个松弛感。
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的同学之间,多姿多彩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就够大学互相学习很长一段时间了。
这群年轻、有活力又智慧的大学生们聚在一起,总会碰撞出不少五光十色的光火,与此同时也上演一幕幕让人忍俊不禁的生活情景剧。

大家耳熟能详的最数食堂打饭、澡堂排队、热水房打水、运动场等地方,发生的让人忍俊不禁的小段子。
不管它们以哪种形式上演,反正与大学生们智慧、风趣,又带点儿锋芒、稚气息息相关。
但是,接下来要说的,绝对是大家闻所未闻的。大学生还不会骑自行车的,估计是极为少数了。
大学生拿到驾驶证C照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不少学生在高考一结束,就开始报培训班了。
如今大学校园里,还有男生不会骑自行车的,已经算得上是新闻了。男生学骑自行车被“抱着骑”的囧样,才叫一个稀奇。
近日,在重庆某高校的校园里,就有这么一位男生学骑自行车引来围观,女生都不忍心直视。

只见一男生歪着身子坐在自行车上,眼看着就要连人带车往地上倒去,只见他身旁的一男生紧紧的抱住他。
在极限拉扯中,他硬是既保护住了自行车,又保护住了自行车上的人。只是他的姿势立即火出了圈。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俩有什么感情纠纷。而现场的女生看得都有点脸红,她们直呼:叫我情何以堪,就不能用点体面的方法吗?
网友们都笑出鹅叫:这位男生学骑自行车,主打一个四肢无法协调,那位辅助的同学莫不是怕把他的自行车给摔掉了。
有人嫌事不够大,直嚷嚷着忙起哄:害羞什么?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还去给我练,给我好好的练,直到拿下它。
没想到评论区有网友感同身受:我爸教我骑自行车的时候,我怎么都学不会。他带我回老家,说狗一追就会了,结果吓得我我扛起自行车就跑。

骑自行车,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像国人拿筷子吃饭一样简单,而偏偏就有那么少数的人拿不好筷子。
大学男生学骑车被“抱着”的囧样,虽然看起来有些滑稽,但这事实却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通常来说,能考上大学的孩子,就说明他的智商在线,其学习能力、逻辑思维、知识储备等方面,往往都表现得较为突出。
他能通过高考竞争相当激烈的这个独木桥,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从而进入大学校园,这本身就是对他们的智商的一种肯定。
只是,如今这个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科技时代,学历、智商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
很多时候,更需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校园是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一个过渡期。

社会上的工作、生活远远比学校里面的复杂得多,并且极具挑战性。大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有很多,比如:人际关系,社会实践,职业规划等。
这位大学生不会骑自行车,虽然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思考一下,这是一项必须具备的技能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不会骑自行车,就如很多人不会驾驶小轿车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代替的交通方式。
每个人都有长处、优势和短处、劣势,我们在将自己的长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至于短处或劣势,主打一个佛系心态,能弥补当然乐不可支,要是实在没有去补短,暂且平和地接纳,又有何妨呢?

珍贵的友谊
对于一个正常的儿童来说,骑自行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对于一个不会骑自行车的成年人来说,肯定有他天生不足的一面。
大学生学骑自行车,有一个乐于提供帮助的同学在旁边辅助,由此可见其中的友谊有多么珍贵。
毕竟到了大学这个相对自由又开放的环境中,同学们之间的相处也会相对疏远一些,保持一定的界限。
这位男生学习骑自行车,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困难,比如平衡难以掌握,方向控制不稳,甚至会摔倒受伤等。
这时,有一个同学在身旁提供支持、帮助,不仅是他精神上的支柱,更是他们彼此之间珍贵友谊的体现。
也许这种友谊是建立在惺惺相惜的基础上,也许是有其它共同的兴趣和需求,但是,他们相互之间的连接,正是我们要培养的社交能力。

学会与他人连接,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毕竟人类是社会化的存在,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都要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连接,与他人合作。
一个人的团队意识的产生,是从小众人群开始,只有学会了合作,才有合作共赢的可能。
所以有人说,大学校园相当于半个社会,只有在大学里学会了与人相处,提升了交际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以后踏入社会才能很好地适应、融入。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数,深厚的友谊不仅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意义,而且在相互陪伴中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