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大兵压境,崇祯无人可用,一大臣称:牢房里有位名将可用

此刻尽是思念 2025-02-03 12:07:08

【前言】

公元1644年的春天,北京城外边,李自成带着好几十万的大顺军把这座城给围了起来。这时候的北京城里面,洪承畴和吴三桂在使着劲儿苦苦支撑,而皇帝崇祯的心里头呢,就只剩下满满的绝望了。

【一、天不假年,时运不再】

他回忆起三年前,有个大臣提议,不妨起用那被关押在牢狱之中的大将孙传庭。说不定,要是三年前自己没被谗言所惑,孙传庭是不是就能凭借他那保家卫国的军队,打败李自成,从而改变明朝的运势呢?

然而,历史没法回头,明朝的命运,就如黄昏落日。崇祯在銮仪殿朝南远望,满心忧伤。他还记得刚登基时的那股壮志豪情,一心想让明朝恢复到洪武年间的昌盛景象。可外敌不断进犯,朝廷政治腐败,明朝已然气息奄奄。都说每个时代都有杰出人才,哪能想到如今连一个能托付天下的人都难以找到呢。

实际上,打从泰昌、天启那时候起,明朝的国力就一天不如一天,越发衰弱了。跟它北边的后金一比,明军早就没了往昔的威风。要不是有孙传庭这般的猛将在,没准明朝早就玩儿然而,就一个冒失的决定,把这个国家最后的一点儿希望也给整没了。崇祯忍不住哀叹,老天不给足够的时间,好运气也不再有了,明朝能撑到现在,都算是走了大运。这三百多年的江山,眼瞅着就要在自己手里玩儿完,一想到这儿,崇祯的眼眶就红了。

两百多年前,明太祖自金陵攻克大都,为华夏子孙洗去了北狩之耻,从而创建了大明王朝。可现如今,大明王朝却深陷灭顶之危境。天有不测风云,此亦为人事之常态,终究难以逃脱宿命天数,这般命运捉弄,着实令人感慨万千,唏嘘不止。

【二、三年磨砺,秦师威名远扬】

孙传庭是山西祁县人。这位出身北方农家的书生,原本是凭借科举走上仕途的,可后来他目睹朝政的腐败不堪,一怒之下便返回了家乡。

在老家的那段时间,他抓紧空隙研读兵书,心系国家大事。崇祯年间,只要有大敌进犯,孙传庭就会呈上奏章提出策略,大多都很有成效。

1635 年,孙传庭凭借着一系列的军功,得到了破格提拔,成为了顺天府府丞。明朝廷期望他前往陕西,把当地的叛军剿灭,没过多久,就把他调任为陕西巡抚。

来到陕西没多久,孙传庭便招募了三千精兵,组建起了“秦军”。他对这支队伍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把它塑造成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新军队。

“秦军”的装备那是相当精良,并且军纪严明,坚决禁止对百姓进行劫掠。他们还搞起了屯田种地,实现了自给自足。就这么过了三年,“秦军”已然在明军中崭露头角,在剿匪这件事儿上功绩斐然。

当地的老百姓个个都夸孙巡抚是个好官,秦军但凡有所行动的地方,百姓们纷纷踊跃地给军队提供粮草方面的支援。孙传庭特别得民心,这也使得他在剿灭土匪的作战中,后勤保障没有任何担忧。

1637 年,高迎祥领着叛军打算经由子午谷去攻打西安,试图拿下这块根据地。可这一招被孙传庭给看穿了。孙传庭凭借着自己超厉害的战略思维,断定高迎祥肯定会冒险行事,选择从子午谷奇袭西安。接着,他和洪承畴联手设下埋伏,在黑水峪一下子就把高迎祥的大军给包围歼灭了。高迎祥本人也被抓了。

这场胜利,让孙传庭一下子出了名,名声大噪。朝廷上下,都对孙巡抚另眼相待。瞧瞧当下,能够这般有效治理陕西、镇压反叛的大将,非孙传庭莫属了。

【三、囚禁与野心,叛乱死灰复燃】

与此同时呢,在陕西那一块儿,还藏着另一股反叛的势力,那就是李自成跟他的“大顺军”。

1629 年,李自成于河西揭竿而起,然而多次遭到明军的打击,势力已如强弓之末。1637 年往后,他身边仅余 17 人,无奈只好躲进深山之中。

就在明廷为陕西的乱事得以平定而高兴的时候,后金发起了攻击。由于边疆形势紧迫,明廷做出决定,要调孙传庭赶赴辽东。

然而,抵达前线后,孙传庭察觉自己根本没什么实际权力。他屡次上书,恳请能够回到家乡,可明朝廷并未应允。再加上他难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孙传庭便因病辞去职务。

这时候,内阁大学士邹崧之流,对孙传庭在陕西的威望心怀不轨,硬说他跟叛军有勾结,想要占块地方自己称王称霸。崇祯帝听了这些坏话,火冒三丈,下命令把孙传庭关了整整三年。

这让李自成获得了宝贵的休整时机。他悄悄地扩充实力,没过多长时间,就在陕西拉起了数万人的队伍。1641 年,趁着明军的主力跑去四川攻打张献忠的时候,李自成再次出山。

在河南一路征战,李自成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百姓,并宣称“均田免赋”,从而赢得了百姓的拥护。他的农民军队伍迅速壮大,战斗力超强。没多久就拿下了洛阳和开封,随后建立了大顺政权。

明廷在大为震惊之后,也清楚得启用孙传庭了。1643年的冬天,孙传庭从狱中出来官复原职,领着新编成的五千秦军,赶去解除开封被围的困境。

【四、星落黄昏,国破家亡之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孙传庭察觉到当下的形势和三年前截然不同了。李自成的军队那可是士气大振的队伍,虽说后勤方面有些跟不上,可士兵们的斗志却极为高昂。

自己的这支新军队,得花时间去磨合与训练。再者说,明廷居然连军饷都不给发,这着实把军心给打击了。开封城被攻破的那一天,孙传庭带着残余部队撤回了陕西,心里很清楚,大势已然不在了。

回到陕西的孙传庭,马不停蹄地训练起了新军,打算跟敌人拼死一战。可是训练这事可不简单,新兵之间的磨合得花不少时间,偏偏朝廷这边又不停地催促,把他折腾得心力憔悴。

1644 年的春天,崇祯不断催促着,孙传庭只得领着 10 万明军从潼关出发,在河南和李自成展开大战。刚开始的时候,孙传庭凭借着秦军的战术,多次把李自成打败,逼得李自成只能退守到襄阳。

然而呢,明军的粮草供应不上,还中了计,导致潼关失守了。这下子,孙传庭被团团包围,新招募来的明军呢,那更是毫无斗志了。

在后金军与李自成军的双重夹击之下,孙传庭最终兵败且丢了性命。过了半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于煤山自缢,明朝就此覆灭。有人言道,老天要灭明朝,实在没办法。也有人表示,恰是崇祯所做的错误决断,葬送了这个王朝最后的一线生机。

要是孙传庭能够凭借名将之能,在北方制衡后金,在南方镇压叛乱,那明朝又怎会走向灭亡呢?这着实成了一个千古谜团,让人难以解开。

【五、英雄末路,壮志难酬】

孙传庭这辈子都在征战沙场,最后在河南刘店的一场大规模决战里,英勇战死。

临到生命尽头,他望着南方划过的流星,忍不住长叹一声:咱这辈人承蒙国家的深厚恩情,理应回报国家。可怎奈老天不给足够的时间啊,大明难道还能长久下去吗?咱就算是费尽心思,想要守护国家的江山,可如今竟然眼睁睁看着明朝衰败,这真是天意啊!

他回想起好些年前那支训练有素的秦军,也回想起自己在黑水峪大破叛军时的飒爽模样。要不是被囚禁了三年,他觉着自己还能再干出一番大事业,说不定连局势都能给扭转过来。

唉,可老天不随人愿啊,这人的运气也不好。他那保卫国家的宏大志向,到最后也没办法实现。他的那些功劳都白费了,实在没脸去面对祖先和老天爷。没办法,他只能决心战死在沙场上,用自己的鲜血来赎罪。

生前跟他结交的那些老友,瞅着孙府变得破败不堪,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他们念叨着,孙兄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那段日子,全都献给了国家。哪成想最后差了那么一点儿,竟然还被人污蔑陷害,给关进了大牢。朝廷有需要了就招呼一声,可就是不给够信任和支持。这位一心保卫国家的大将,心里头咋可能没点儿牢骚呢?不过,为国家献出生命,那本就是他的职责所在。就算是心灰意冷到了极点,他也得用最后的那点儿力气,去把自己的使命给完成喽。

孙传庭这辈子都在征战沙场,然而在明朝最为危急的关头,他竟被囚禁,结果让李自成扭转了大好局面。他是明末的一位护国良将,尽管为国家尽心尽力,可终究无力抗衡大势,只得眼巴巴地瞧着国家覆灭、家园沦丧。

他的一生堪称那个时代的典型写照,也让后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面对失败,咱不能埋怨运气不好,得好好审视自身,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坚定地向前迈进。说不定啊,恰恰是这种积极乐观、奋勇向前的精神,才能够打开全新的局面呢。

【结语】

在这个有得有失的时代,往昔已如过眼云烟。然而,先辈们的拼搏精神,着实应当被后人牢记并弘扬。新的风尚往往发端于细微之处,我们必须继往开来,去开创一番新的局面。

在那个武林高手众多、谋士纷纷涌现的时代,最终还是走向了结束。但是,正义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天下的兴衰,关键在于人们的内心。我们应该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坚定地守护自己的初心,这样才能做到始终不变。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英雄也难免受时运的影响。然而,只要有人怀揣着一颗真诚的心,努力奋斗求生存,那么光明终将把黑暗驱散,中华必将实现振兴,蛟龙定会再次腾飞!

1 阅读:639

此刻尽是思念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