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全国上下同仇敌忾,纷纷投入到赶走侵略者的行动之中。
而在这其中,山东威海天后宫的一名道士,他的经历堪称传奇,本与世隔绝的他,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毅然站了出来。
靠着过人的武艺,他摸哨卡、搞情报、除汉奸、杀日军,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更当上了八路军威海特工大队队长。
而他的传奇故事,得从一次被日军羞辱说起。
1915年,山东威海神道口乡的一户毕姓人家里,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为毕云,家中添人进口,自然是一件喜事,不过,随着毕云慢慢长大,毕家父母却越来越发愁。
发愁啥呢?两个原因,一个是家里太穷,吃了上顿没下顿,孩子更是饿的嗷嗷大哭,二来,小毕云生下来就身体弱,打落地儿开始,就没少生病。
本身家里就穷,孩子又大小病不断,这自然让毕家父母发愁,照这么下去,这孩子怕是活不长久啊。
而就在毕家父母发愁之际,村里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
这人就说,既然孩子身体弱,家里养着又没能力,还不如送到威海当地的一个道观里,说不定这孩子去了那里就好起来了。
虽说自己的骨肉送到道观,做父母的肯定心疼,但考虑到自家的情况,毕家父母最终还是决定,把当时只有三岁的毕云给送去。
而要送的这个道观,名为天后宫。
光听名字,似乎这道观很大的样子,但其实并不算太大,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道观里的道士平日为人和善,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解决点小问题,因此也算是名声在外。
就这样,毕家父母在挑了一个日子后,就把只有三岁的小毕云给送到了天后宫。
当时由于时局混乱,因此天后宫里的道士也只剩下两三个了,时任主持的老道长收留了毕云,这位道长也是年轻时就来到了天后宫,亲眼见证了天后宫从辉煌到如今的落寞,因此,他对毕云的到来十分开心,不管怎么说,道观里算是有新鲜血液了。
正因如此,老道长可以说是把毕云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负责他的温饱,为他调理身体,更是把自己平生所学倾囊相授给了毕云。
老道长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毕云能学到自己所有的本领,将来恢复天后宫昔日的辉煌。
而在老道长的悉心教授下,毕云的身体也很快强壮了起来,加上他好学爱学,很快就学到了一身本领,尤其是武艺方面,不管是刀枪棍棒还是拳脚功夫,都成了行家里手。
1931年,天后宫发生了一件大事,一手把毕云养育成人的老道长去世了。
对于老道长,毕云有很深的感情,在他心里,老道长就跟自己的父母是一样,因此如今老道长的去世,自然让毕云感到极为难过。
而难过的同时,毕云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原来,在老道长临终前,专门把道观里的道士全部召集在了一起,并宣布毕云将是天后宫新的主持,而在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老道长还盼望着毕云能重现天后宫曾经的荣光。
所以,当时只有16岁的毕云,成为了天后宫新一代的主持。
成为主持后,毕云信心满满,计划利用自己的学识加上武艺,重新让天后宫辉煌起来,但问题是,时局却不允许他这么做。
就在毕云成为天后宫的当年9月,蓄谋已久的日军在东北悍然发动公开入侵,史称“九一八事变”,事变后仅四个多月,东北沦陷。
国土沦丧,千万同胞备受压迫,在这种局势下,想独善其身都难,更何况带领一个道观恢复昔日风光呢?
而在最开始,毕云还存在一定幻想,认为局势未必会那么糟糕,但很快,残酷的现实却告诉他,在这场浩劫面前,谁也逃脱不掉。
1937,日军发动“七七事变”,而这就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爆发。
而在当年年底,战火便烧到了山东。
“七七事变”后,日军兵分多路,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大举进攻,其中,沿津浦铁路南侵的日军,在1937年底便突过黄河,兵临山东省城济南。
面对日军压境,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并兼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的韩复榘,尽管手中有10万大军,但也只是稍作抵抗之后,便很快擅自撤退南逃。
韩复榘的逃跑,令日军长驱直入,很快占领济南,并在数天后,又占领了泰安。
到了1938年年初,日军又先后占领了兖州、曲阜、泗水、济宁等地,而毕云所在的威海,自然也没能幸免,在1938年的3月,便被日军侵占。
威海沦陷之后,日军在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苦不堪言,并且,日军为扼杀抗日力量,在各要道设卡,只要从这里过的每一个人,都要接受盘查,稍有异样,轻则一顿毒打,重则就会被当场击毙。
而毕云就在这道卡处,挨过一顿毒打。
这天,他从天后宫出来前往附近的村子给村民看病,结果在去的路上,就因为没有向日军士兵鞠躬,便被打的遍体鳞伤。
勉强撑着回到道观,毕云心里这个气啊,想想堂堂中国人却被日军在自己的土地上屈辱,毕云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而这还不算完,在毕云养伤期间,有一队日军闯入天后宫,说什么要执行搜查任务,毕云也就说了一句,就被这几个日本兵当场五花大绑,捆到了道观的柱子上。
一番毒打后,这几个日本兵兽性大发,就决定直接将毕云处死。
关键时刻,毕云的徒弟李文赶到,又是塞钱又是找人证明,好一番费功夫,这才把几个日本兵哄走,而毕云也由此保住了性命。
日军走后,毕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越想越觉得屈辱无比,不仅是自己,更是千千万万被日军欺压的百姓。
正是在这一晚,毕云的心态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在最开始,毕云一直想的是不负老道长的嘱托,带领天后宫重振风光,但近来的经历让他明白,有国才有家,外敌不除,自己想恢复天后宫昔日辉煌就无从谈起。
所以,毕云就决定,要利用自己平生所学,尽最大能力,赶走这些侵略者。
于是在当晚,毕云恭恭敬敬的在老道长面前磕了几个响头后,带着自己亲手打磨的匕首,趁着夜色离开了天后宫。
他要用手中的武器,除掉侵略者。
不过,毕云也不是莽撞之人,他知道自己的功夫再好,也比不上荷枪实弹的士兵,因此,他就觉得,还是利用夜色掩护,捕杀那些落单的日军会更稳妥一些。
在此之后,毕云时常游荡在日军的哨所附近,白天乔装打扮侦查,晚上找机会行动,而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个机会。
这天深夜,毕云发现两个巡逻的日军士兵落了单,而在瞧准这两人一前一后拉开距离后,毕云悄无声息的接近了后面的一个,并迅速抽出匕首,精确的刺到了其咽喉处。
很快,这日本兵挣扎了几下后便没了声息,但挣扎也引起了前面那个的注意,但毕云哪里会给其反应的机会,等前面那个回过头来时,毕云已经贴身而上。
一番搏斗,毕云成功将其击杀。
这次行动后,毕云认为自己搞夜袭的方式是正确的,因此,他加大了对附近日军的哨卡、巡逻时段、巡逻士兵数量等情报的搜集,并算准机会出手。
由于计划周密,加上毕云的功夫确实了得,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有多名日军毙命在毕云手里,而日军逐渐也知道了有一个“黑夜杀手”在附近出没,每次出手就会带走几个士兵的性命,可由于毕云行踪飘忽不定,日军也只能是干着急而无可奈何。
由于毕云连连击杀日军,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恰逢当时国军郑维屏部也在威海,得知毕云的身手后,郑维屏几番邀请,终于把毕云请到部队,并安排他当部队的武术教练。
在郑维屏的部队中,毕云除了教授大家武艺,还依旧发挥着他夜袭的特长,郑维屏针对日军的多次突袭行动,都有毕云的身影。
不过,毕云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郑维屏,之所以如此,是源于郑维屏的所作所为让他不耻。
1940年,日军对威海实施了残酷的“扫荡”,而郑维屏部受到重创,在这种情况下,郑维屏觉得日军是不可战胜的,加上部队里有大批官兵投靠了日军,无力约束的他因此就灰了心。
仅是灰心还只是其一,到了不久后,郑维屏干脆与日军同流合污,帮着日军去打八路军,期间没少到处抓捕八路军和进步群众。
更过分的是,当时郑维屏的部队里有一部分有爱国思想的士兵,十分看不惯其所为,因此就提出离队到真正抗日部队去打日本侵略军,结果,郑维屏假借为他们践行的名义,将这些爱国士兵尽数枪杀。
种种所为,毕云再也无法忍受了。
他的理想很简单,那就是赶跑侵略者,但郑维屏却在助纣为虐,因此,毕云就有了离开的想法,恰逢当时在一次行动中,毕云不慎腿部受了伤,而郑维屏干脆直接把他丢下,这就更坚定了毕云离开的想法。
而在郑维屏丢下毕云后不久,一队八路军恰好路过,毕云就这样加入了八路军。
入伍之后,毕云经过学习,思想上很受触动,明白了只有八路军是真正的抗日队伍,于是,他如同换了一个人一样,在抗战工作上更为积极主动。
他先是利用自己在郑维屏部的影响力,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样本,从郑维屏部号召了多个真心抗日的士兵,让他们成了八路军的一员。
此外,毕云充分发挥了自己高强武艺的特长,为队伍搞情报、杀汉奸,而他每次出手,几乎没有失败过,这就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由于屡建奇功,毕云在1940年秋被任命为八路军威海“青年便衣队”(也称特工队)队长,带领着三十多名队员,神出鬼没的打击敌人,为八路军在威海打开局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这也让毕云在当时的威海城内外声名显赫,大家都知道有个“小老道”是传奇抗日英雄。
1942年,毕云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并很快得到了同意。
但在入党的当年冬天,武艺高强的毕云却出了意外,当年11月,日军在当地再次发动“大扫荡”,并且这次兵力要较往日多了不少。
危急局势下,毕云带着队员奋力突击,试图打开敌人的封锁,最开始还比较顺利,但在突破至荣成县荫子乡西夏埠村,却被闻讯而来的日军团团包围。
为掩护百姓转移,毕云与20余名队员,跟数倍于己的日军展开激战,激战前后长达数小时,最终百姓基本安全转移,但毕云以及他的队员们却损失惨重,已经有十余人牺牲。
看到百姓已经转移,毕云下令还活着的队员赶紧突围,而在突围过程中,毕云因掩护战友不慎被击中,最终因伤势过重牺牲,年仅27岁。
抗战期间,正是因为有太多像毕云这样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最终的胜利,他们身份不一,也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