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颜诚 上谷文化院
近代史迹宣化天主教堂
宣化宣府大街宣化宾馆对面有一处宏伟高大的天主教堂,宽阔的广场是群众休闲,儿童玩乐的场所。尖耸的钟楼俯视着脚下的人们,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追寻历史宣化天主教堂述说着兴衰的过往。
查阅历史
查阅1922年版《宣化县新志》:“天主堂 在县城道署西。清同治元年设立,光绪庚子以后扩充。”
清同治元年即1862年,天主教会发动全城教民捐款,在牌楼西街路北购买民宅修建天主教堂,规模不算很大。随着信教人数的不断增加,光绪五年(1879年)又将教堂扩大为“人字堂”在此期间天主教活动得到了快速发展。
1900年全国暴发了“反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宣化天主教堂也被愤怒的义和团烧毁。以英、法为首的八国联军借此侵入中国,残酷地镇压了义和团运动。清朝庭也屈服于外国列强的军事压力,为毁坏的宗教设施和被杀死的外国传教士给予了高额的赔款,这就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
扩建重修
1902年——1904年天主教会利用“赔款”中的一万两白银,在被烧毁的宣化教堂原址上扩建重修了新的天主教大堂。
这一时期天主教活动再次得到繁荣。1926年设立了宣化教区,辖口北十县及张家口。各地城乡相继建起了天主教堂。宣化还设立了主徒会(1927年)、大修道院(1930年)、小修道院(1927年)、修女院(1876年)等。新修的大教堂为总堂,又先后在南关修建了南关本堂,在大东街修建了东堂本堂,在安院街设立了基督教会(1916年)。
新建的大教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整体造型为双钟楼十字型大堂。南北长51米,东西宽27.4米——18.9米,大堂高21米,钟楼高27米,建筑面积1026.5平方米。同时可以容纳上千人做礼拜,在张家口地区也是首屈一指。
建筑特色
这是一座完全欧洲风格的哥特式建筑,是由传教士中的法国建筑师规划设计,并组织施工建造的。具有明显的法国天主教堂的造型特征。建筑的整体平面呈十字型,从空中府视,好似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平放在地上。
大堂坐北向南,砖、木、石结构,瓦楞铁皮屋顶,两座钟楼竖立在大堂前,是标准的哥特式双钟楼教堂,在西方把它称之为“光荣十字架圣堂”。
从外观看,灰色坚固的墙体,红色尖耸的屋顶,棕色厚重的大门,彩色高大的玻璃窗户都给人一种神秘庄重的感觉。石柱、门窗,内部设施大量使用艺术构件,拱型结构贯穿于梁架,门窗的造型上。该建筑设计严谨,结构合理,造型别致,独具风格,即庄严古朴,又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是欧洲建筑在我国建造的精典建筑。
从正门进入大堂,两排粗大的石柱支撑着拱形的堂顶,最大的4根“三合一”中心石柱(束柱)直径达到1.2米,高度达到13.8米,4柱之上相对以石拱相连,对角以木拱相交,最大高度和宽度的展示了室内空间。
大堂后部做成半圆形厅堂,顶部采用的是多拱相交的穹窿式结构,充分展示了力学结构的科学性。两座尖塔式钟楼,立于楼前有一种直插云霄的感觉。
大堂内原设有大小祭台5座,讲道台1座,音乐楼1座,还设有主教宝座和供教友使用的跪凳。值得一提的是讲道台,它高约4米,独木支撑,八角形木壁,伞形盖顶。位置与结构的设计,颇有声学原理。讲道者无须扩音设备,即可声音宏亮清晰,并无回音,能使全堂听众听得清清楚楚。
宣化天主教堂的重建和宣化教区的设立使宣化成为燕北地区天主教活动的中心,对周边地区天主教的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宣化大堂在宗教内涵,在西方建筑学、力学、声学、美学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历经百年
宣化天主教堂在重建的百年时间里也曾历经磨难。1937年伪察南自治政府,伪宣化省先后占用教堂、修道院、修女院、孤儿院等。
1948年宣化第二次解放后,当地驻军使用了教堂、大小修道院、做为办事机构和家属宿舍。1953年以后这些单位由宣化市、县、区、镇政府先后使用。1957年天主教堂归还教会。
1966年之后的“文革”期间,大堂内外遭到了严重破坏,损失惨重。两座钟楼的塔尖被拉到,十字架被拆除,大门被拆毁,彩色玻璃全部被打碎,堂内祭台、圣像、主教墓碑、墓穴、管风琴、跪登全部被砸坏。讲道台、音乐楼、告诫厅被拆毁。铜钟、祭器等不知去向。大堂改为制作水泥电线杆的车间长达十几年之久。宗教活动停滞。
再续辉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1980年,天主教堂再次归还教会,恢复宗教活动,部分教产作价赔偿。设立宣化区天主教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教内事务,组织宗教活动。
1986年区政府拨款8万元,教会又自筹16万元,对大堂进行了全面维修。修复的主要项目有:恢复了两座钟楼塔顶,更换了大堂屋顶的瓦楞铁皮,铺设水磨石地面,粉刷了大堂内外墙壁,油刷全部木制构件,安装门窗和玻璃。同时修复堂内一些设施,恢复了祭台、圣像、主教宝座、音乐楼、告诫厅、主教墓碑、跪登等,宣化教堂得到了渴望已久的重新启用。
为庆祝宣化天主教堂重建100周年的庆典,2003年,天主教管理委员会再次自筹资金,对大堂进行维修,首先按照原样恢复被拆去的正面大门,更换了彩色玻璃,屋顶铁皮进行了防腐,屋外墙体粉刷涂料,堂内四壁进行了彩绘,安装了大型吊灯。一个规模宏伟,明亮宽敞的天主教大堂在现了历史的风貌。
传承保护
2008年7月15日,河北省政府以近现代重要史迹列入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是宣化天主教堂建成120周年,大教堂则以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独特的风格造型,专用的功能作用,多舛的经历过程为我们留下了一处具有很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近现代文物史迹,同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作者简介:
颜诚,宣化博物馆副研究员,上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期编辑:颜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