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是仿古山水,作者为清代画家黄鼎。黄鼎生活在清早期,辈分上是四王的晚辈。他是江苏常熟人,前期画风以仿四王山水为主。随着技法的成熟,他逐渐把临仿对象转为宋元名家山水。由于他有官员身份,在创作中不可避免地融合了宫廷绘画的装饰性风格。就像这幅《仿李唐山水》,既有古朴雄奇韵味,也有工整华美的视觉效果。两者融合,就有了形式感极强的精致典雅韵味。
清初画家喜欢临仿元四家的作品,像黄鼎临仿李唐作品不太常见。这是由于,李唐的创作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他从描绘全景山水转为描绘山水一角或者截景山水。构图发生了变化,作品尺寸也有变化,更不用说笔墨方面的变化了。李唐早期和后期风格差别很大,让临仿者不知道从何下手。
黄鼎 仿李唐山水
很明显,黄鼎在临仿过程中采用了全景式构图。这样构图,可以让空间环境显得辽阔幽深,更容易表现出山水的壮美气势。壮美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赏画的时候会被磅礴气势所征服。在细节处理上,黄鼎营造出远近高低变化丰富的空间效果,让人体会到立体感。
只有立体感远远不够,笔墨工整容易让画面显得过于雕琢,不够生动。为此,他采用对比手法,从疏密入手全盘考虑划分空间。构图笔墨,成为表现空间的辅助手段。故此这幅画看上去有层次,有深度,天然生动。不用担心看不到远处景色,黄鼎已经帮欣赏者找到最佳观察视角了。抬高视线,高山大川就在眼前,有了人在画中游的快感。
黄鼎 仿李唐山水 局部
黄鼎刻画山石结构褶皱采用了斧劈皴,为了增加画面美感还融合了折带皴。两种皴法有相似之处,通过棱角硬挺的山石组成一座座高山。黄鼎将山石形状夸张为规整的几何形状,让画面看上去有了典雅气质。
立体感和真实感很重要,但表达画家对自然山水的感悟更重要。黄鼎看到的未必是层岩堆叠景色,他为了赋予画面独特之处,不惜用装饰性手法进一步美化。看到这样的景色,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新奇别致,进而愿意在山中游玩,体会天人合一的妙趣。
黄鼎 仿李唐山水 局部
画面前景在临仿李唐风格的基础上借鉴了明代吴门画派的手法。水中波涛滚滚,岸边山石嶙峋,让画面充满动感美。一切都为了让画面更加好看,美景带来了满足感,让人愿意仔细欣赏画面的每一个细节。
梳理一下他的创作思路,先从构图笔墨入手,强调前辈技法特征。再结合时代特点,运用夸张手法画出唯美的山水景色。为了丰富画面的意趣,抓住了真实感、立体感、代入感。由此,让人想要沉浸式欣赏这幅画。画面正中有一座高山贯穿天地,好像一座石碑。让人联想到他想要歌颂太平盛世,很符合官员的身份。
黄鼎 仿李唐山水 局部
看上比细腻华美,实际上黄鼎在用笔上尽量简化。由此一来,画面少了生硬堆砌的感觉。每一处细节都在显示他的掌控能力,让人看到他的深厚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