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显微镜是宝石鉴定中最重要的仪器之一, 其放大倍数更高,分辨能力更强, 能够检测到10 倍放大镜不能清晰确认或观测的宝石外部和内部特征,是区分天然宝石、合成宝石及仿制宝石的重要仪器。

用宝石显微镜观察宝石,要比用放大镜方便、清楚得多。首先, 可以避免由于手持宝石而产生的抖动;其次, 使用双目进行观察, 可见到宝石立体的影像; 最后, 它的放大倍数范围很广, 可由10-200倍,使操作人员能轻易地观察到各种宝石的内外部特征。
01、宝石显微镜的结构宝石显微镜的结构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显微镜有许多种类型,如单筒立体显微镜、双筒显微镜、双筒变焦显微镜、双筒立体显微镜、双筒立体变焦显微镜等。目前多采用立式双筒立体连续变焦显微镜。镜下物像呈现三维立体图像, 并可连续放大, 通常为10-200倍。
使用显微镜观察宝石的效果, 经常与人们观察时使用的照明方式有关。常用照明方式有如下 9 种: 暗域、亮域、垂直、散射、点光源、水平、偏光、斜照和屏蔽照明法。而在观察宝石的时候一般使用前5种方法:
02-1、暗域照明法
光源的光不直接射向宝石, 而是经半球状反射器的反射后再射向宝石, 直射的光线用挡光板遮蔽, 此时大多数光线不直接进入物镜,只有宝石中的包裹体产生的漫反射光进入物镜,于是宝石的内、外部特征在暗色背景上十分清晰, 这是一种最为常用的照明方法,而且有利于长时间观察。

02-2、亮域照明法
光源由宝石的底部直接照射。为避免过强的光线炫眼, 要把光圈锁得较小, 不让宝石以外的光线进入显微镜, 或者把光源调暗。在明亮的环境下有利于观察内含物的细部特征, 也是观察弯曲生长纹等反差小的内部特征的有效方法。

02-3、顶部 ( 垂直) 照明法

光源在宝石的上方, 经宝石表面或者内部反射出的光线进入物镜, 这种照明方式适于观察宝石表面及近表面特征。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不透明或微透明宝石。标准的顶光源是白色的漫反射光,亮度不大, 需要时也可以采用光纤灯等强光源来照明。
02-4、散射照明法
底光源从宝石下方直接照射, 在底光源上方放置一张面巾纸或其他半透明材料, 使光线发生散射后成为柔和的光线,并形成一个近白色的背景。主要用以辅助观察宝石的色带、色环及一些特殊的颜色分布,例如观察表面扩散处理蓝宝石表面的蛛网状颜色分布。

02-5、点光源照明法
底光源通过锁光圈调节缩小成点状, 并直接从宝石下方垂直照射。主要用以观察宝石内部的局部特征及一些特殊结构。

03-1、显微镜的调节
插上电源, 打开底光源, 选择暗域照明, 调节目距(方法: 双手分别握住一只目镜移动, 直至双眼清晰地看到一个完整的圆形视域)。

03-2、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擦净目镜与待测宝石,并将宝石夹于宝石镊子上;调节焦距, 使宝石清晰成像;先准焦于宝石表面,用顶灯照明法观察外部特征, 换暗域或亮域照明法后聚焦于宝石内部观察内部特征;调节变焦调节圈(旋钮),从低倍物镜开始观察, 找到目标观察对象时, 进行局部高倍放大观察;观察完毕, 取下宝石放好, 降下或升高镜筒调平显微镜, 关闭电源。
04、宝石显微镜的用途04-1、放大观察宝玉石的内部和外部特征( 主要用途)
外部特征:表面是否有凹坑、蚀象、生长丘、划痕、抛光痕、缺口、断口、解理及一些特殊结构等。
内部特征:各种相态的包裹体(固相、液相、气相、固-液两相、气-液两相、气-固两相、气-液-固三相)、愈合裂隙、生长纹、色带、后刻棱线重影等。
04-2、显微照相
目镜上方可安装照相机, 对典型的特征(如宝石内部的典型包裹体、色带等) 进行放大拍照。
04-3、观察吸收光谱
把目镜换成分光镜, 选择底光源透射光进行观察,可观察到宝石的吸收光谱。
04-4、测定宝石的多色性和光性特征
加偏光片可观察宝石的多色性和光性特征(轴性) ——根据宝石在不同振动方向光波下呈现的颜色不同,当宝石显微镜配上正交的上下偏光片之后, 即可变为一个带偏光功能的显微镜,此时在显微镜下就可观察宝石的光性特征。
04-5、 测定宝石的近似折射率
在显微镜镜体上装上游标卡尺或能精确测量镜筒移动距离的标尺,就可以测定近似折射率。
05、作者简介王建泉、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 宝石学家、资深珠宝投资顾问。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高级技师(国家一级)、担任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哈尔滨商业大学宝石专业客座教授。从事中国玉文化研究与珠宝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工作多年。
注释: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系统宝石学》、《宝玉石鉴定与检测技术》和《珠宝首饰检验》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