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和打车虽然在城市出行中的速度和便利性备受赞赏,但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他们依然钟爱公交车这个穿梭城市的出行工具。然而,报告指出,由于部分公交站的设置不合理,老年人在交通出行方面仍然面临很多困扰,例如上下车需要爬百级台阶、换乘频繁耗费体力、公交车和站台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和间隙等问题。因此,一些腿脚不好的老人宁愿选择不出门,也不愿意乘坐公交车。
根据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75%的老年人日常出门距离在5公里以内,21%的老年人甚至出门活动的范围不超过1公里。老年人的出行目的地主要是一些相对较近的场所,如菜市场、公园、医院、幼儿园等。这与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相对简单有关,也与他们对于远离家的担心有关,例如进出站不方便、看不懂换乘标识、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等。
老年人的畏难心理和出门不便与公共交通设施的适老化改造还有许多不足有关。一方面,适老化升级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市政、交通等部门协同配合;另一方面,一些已经进行的适老化改造并未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在细节上仍有待完善。
在填平"银发族"数字鸿沟的讨论中,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智慧交通变得越来越重要。提升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成为地方两会的重要议题,并且代表委员们也提出了许多探索方案。
让老年人顺畅出行,需要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同时,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提升公共交通设施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也非常关键。例如,在人流量较大的医院、菜市场等地附近增加区间车辆,鼓励司乘人员多加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一些企业推出了老年版的打车APP,一些地方也为老年人设计了扫码消费的站点等。然而,从各方反馈来看,信息化在促进交通便捷性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影响了相关设计和设施的可及性,需要进一步改进。
总结而言,适老化改造公共设施不能只凭想当然,而应该从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出发,注重细节和小事,并且兼顾长远规划和目前面临的问题。适老化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关部门需要在思想上先适应老年人的需求,才能在实际举措上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加强适老化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出行体验,促进老年人的社交参与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不让骑电动车,打车10块钱打底,只有公交车最当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