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内地老家应征入伍的那天,正赶上连队换防。刚到新营区,就听说要来个年轻的连长。我叫钱江涛,是炮兵连队里的一级技术能手,在全师比武中多次拿过第一名。说句不太谦虚的话,这一手精准的炮瞄技术,整个师里都找不出第二个人。
那是1980年的春天,新连长马建军来到连队。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觉得不服气。才二十五岁的毛头小子,比我还小两岁,听说是从军校刚毕业的。更让我憋气的是,他竟然要改革我们连队的训练方式。
记得第一次实弹射击训练,我按照老办法,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快速完成了瞄准。马连长却皱着眉头走过来:"钱江涛同志,你这个瞄准方法不够科学,要按照新的战术要求来。"
我心里一阵不痛快:"马连长,我用这套方法打了五年,次次都是满环,您这样改,反而会影响命中率。"马连长不为所动:"按新战术要求来,这是命令。"
结果那次训练,我的成绩果然下滑了。晚上在宿舍里,我越想越气,当场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我看来,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得加入党组织。可没想到,马连长在党支部会议上说我思想不够成熟,建议暂缓发展。
半年后,我又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这次马连长给我布置了一项特殊任务:指导新来的炮手训练。说实话,我心里还是不服气,但军令如山,只好照办。慢慢地,我发现马连长改革的新战术确实有它的道理。在高强度对抗演习中,按照新方法训练的炮手,反应更快,适应性更强。
一年后,我第三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时,马连长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钱江涛同志,这一年多,你不仅技术更上一层楼,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与战友分享,这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
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年,我太在意个人的技术优势,却忽视了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马连长看似在打击我,实际上是在帮我成长。那一刻,我感到无比惭愧,过去的倔强和偏执,就像是蒙在眼前的一层厚厚的雾气,终于被揭开了。
1982年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记得发展大会那天,马连长亲自为我佩戴党徽,他的手很稳,却弄了好久才别好。"老钱,这枚党徽分量重啊。"他意味深长地说。我使劲点头,心里明白,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有了党员身份,我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特别是在培训新战士方面,我开始琢磨起教学方法。以前总觉得技术是靠天赋,现在才明白,把复杂的技术要领分解成简单步骤,新手也能很快上手。
1984年的一次实战演习中,我们连队遭遇特殊天气,能见度极低。按照老办法,这种情况下很难完成精准打击。但马连长早就让我们研究过应对预案,结果我们连不负众望,在极端条件下完成了任务。这一仗,让很多人对马连长心服口服。
演习结束后,马连长找到我:"老钱,你觉得咱们连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我认真思考后说:"应该加强复杂环境下的协同训练。"没想到第二天,他就召开连队干部会,把这个建议列入了重点训练计划。
1985年底,上级开展优秀共产党员评选。马连长推荐了我,这让我受宠若惊。他说:"你小子,这些年变化真大。记得刚来时,倔得跟头牛似的,现在可成了连队的技术骨干、党员标兵。"
我笑着说:"还不是让您给磨平棱角了。"马连长摆摆手:"不是我磨的,是组织培养的。一个人眼界打开了,心胸也就开阔了。"
1986年,我光荣当选优秀共产党员,还被推荐到军区培训班学习。临行前,马连长送了我一本笔记本,扉页上写着:"工作上要严格,对人要宽容。"这十个字,让我受用终生。
如今回想起那六年的军旅生涯,特别是三次递交入党申请的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过硬的本领,更需要正确的思想引领。马连长看似处处与我作对,实际上是在帮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在我已经退役多年,成了一家技工学校的老师。每当看到倔强的学生,我就想起当年的自己。我常常告诉他们:"技术很重要,但做人更重要。"这份领悟,是马连长和部队给我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