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至8日,“2024中国母基金50人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中国母基金行业内高规格的盛会,今年已经是中国母基金50人论坛举办的第六届。本届论坛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主办,母基金研究中心(www.china-fof.com,下同)承办,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主流母基金、保险资管及一流投资机构等单位代表共300余人齐聚一堂,为中国母基金行业建言献策。

在圆桌论坛“外资与人民币基金双向奔赴专场”中,围绕“全球化视野下的本土化战略”这一主题,主持人行健资本合伙人苏维洲与嘉宾善达投资董事长伍长春,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董事总经理张小龙,博华资本管理合伙人张俊才,韩国风投中国区负责人李彰敏,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郭慧臻,锡创投风控总监方亮,ACIF阿中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阿米纳双湾国际投资董事主席尹慕言,共同探讨了外资母基金与中国本土机构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在中国母基金行业引入外资、双向奔赴。
01 外资LP如何挑选合作对象?
今年以来,中国围绕“有序扩大创业投资对外开放”释放了诸多政策利好。在该背景下,各位嘉宾结合所在机构实践分享了外资母基金如何选择合适的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 的合作关系,并分享了所在机构当前在中国布局的情况,以及对于外资母基金未来在中国发展趋势的展望。
郭慧臻表示,目前其在中国的投资仍在持续进行,LP对此持开放并支持的态度,这得益于投资策略的快速调整。“过去两三年,投资‘走出去’相关企业和一些与中国有较深入资源对接和增长潜力的海外品牌,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同时,市场环境下的挑战也产生了结构化机会,如消费服务业在中国的结构化增长机会。”此外,郭慧臻透露,其基金美元在管规模为60亿美金,人民币规模接近100亿人民币。
李彰敏表示,其公司作为韩国中央政府背景的母基金管理公司,既具备政府属性,也追求收益。公司希望帮助韩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和融资,并在中国寻找优秀的基金合伙人成立子基金。自2014年起,公司每年在中国招募1-2支子基金,以促进中韩机构间的交流。2025年将继续发布子基金招募公告,目前在中国已投资10支子基金。期望通过更多中韩基金,加强中韩企业交流。
尹慕言表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正处在“外交蜜月期”,双方都在积极寻求合作机会。然而,在产业项目的筛选、落地以及具体合作与投资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尹慕言指出,文化差异和习惯的不同是首要挑战。例如,阿拉伯国家对于饮食和饮酒的禁忌,以及工作时长和时差的问题,都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此外,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的不同也是一大挑战。尹慕言表示,阿联酋在阿拉伯国家中走在前列,迪拜更是国际枢纽和金融中心。然而,其他国家的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给双方的产业合作和投资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尽管如此,2024年的FDI数据显示,阿联酋在全球信心市场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中国,显示出其强大的吸引力和投资潜力。
在谈到投资标的时,尹慕言表示,他们的投资既包括基金管理人,也包括公司。“直投项目也会有,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当地实现本土化,以适应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和市场环境。”她强调,本土化是产业投资在当地取得成功的关键。
尹慕言还提到,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前景依然广阔。双方都在积极推动合作,寻求共赢的机会。她表示,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成果。
02 中国母基金行业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入外资?
今年 6 月,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吸引外资创投基金,营造支持创业投资发展的良好生态。”各位嘉宾探讨了中国母基金行业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入外资,当前面临的相关挑战以及应对建议。
方亮介绍,无锡及其本地企业如国联集团、锡创投在对外合作方面一直保持活跃态势。近期,无锡成功举办了国联首届投资人大会和国际私募股权大会,并邀请法国及中东地区的私募股权机构进行交流与潜在合作。无锡还在探索与欧洲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方亮指出,在合作过程中,存在几个层面的挑战。首先,政策层面的不明确性,如QFLP的审批效率和便利程度,让外资对当地市场存在顾虑。建议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更详细的政策细则,以消除外资的疑虑。其次,合作双方需找到共同诉求点。外资希望通过合作(如与国资合作)打开中国市场,获取资源、人脉圈以及政府层面的支持。同时,他们也在寻求将海外标的引入中国,利用技术和生态圈的协同作用拓展中国市场。对于国资而言,目标是吸引海外优势产业和核心功能到本地。双方需要不断碰撞和探讨这些共同诉求点,以促进更深入的合作,实现外资引进和双向奔赴的目标。
张俊才介绍,博华过去主要做人民币投资,近年来帮助无锡引入QFLP,并助力部分项目通过ODI出海。张俊才指出,当前,中东与中国关系紧密,投资机构和企业纷纷前往中东。“现在GP或投资机构手里如果有好企业,可以帮助企业向外走出去,开拓中东新市场并融资。比如无锡有很多项目具备去中东的条件,这既有利于为中东引入好企业和产能,也为地方国资提供资产流动性。好资产将是中东等地区接下来的优选。”
张小龙介绍了“一带一路”绿色基金投资规划。“一带一路”绿色基金旨在结合人民币和美元进行投资,初设时计划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并在海外进一步投资发展。团队对如何结合外币和人民币基金投资进行了深入思考,在面临募资难、人民币贬值周期以及外资准入限制等多重挑战下,正积极探索期望在合适时机设立外币基金为企业赋能。
伍长春分享了中韩盐城产业园投资基金的经验,并探讨了当前外资投资中国面临的挑战及未来方向。他提到,中韩盐城产业园基金主要目标为支持中韩经贸合作,引入韩方优秀企业。他提出,当前,应思考出资人的核心诉求,并考虑通过“一带一路”方向走出去。
伍长春探讨了两种可能的突破方式:一是满足超高净值个人或客户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通过QFLP等方式让他们以香港或澳门为跳板进入中国;二是设立双向平行基金,中东基金与国内基金同步投资,实现项目和资金的双向奔赴。他认为,这种双向平行基金模式或可成为未来推动资金流和资产流双向联动的一种方式,并表达了对投资中国及与外资合作的信心。
苏维洲总结指出,尽管投资环境面临挑战,但政府释放积极信号,出台多项政策,形势向好,外资机构对中国持续投资有信心。他提到,外国资金,无论来自中东还是东南亚,都带有招商引资性质,国内GP可考虑此类资金。此外,中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