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是否结婚的限制,取消!
生育数量的限制,取消!
春节开工后的第一个周一,一则“四川生育登记取消是否结婚及生育数量限制”的消息引发了海量关注,并登上热搜。
01
根据四川省卫健委发布的通知显示,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简称新《办法》),将于2023年2月15日起施行。
相较2019年3月20日出台的《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办法》,新《办法》主要修订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取消是否结婚和生育数量的条件限制,将“夫妻应当在生育前进行生育登记”更改为“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应办理生育登记”引发的讨论最多。
这意味着,在《办法》生效后,双方或一方为四川省户籍人口,以及在四川省长期居住且持有四川省《居住证》的非四川省户籍人口,在四川进行生育登记,都无需受是否结婚以及生育几孩的限制。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生育登记的重心转移到生育意愿和生育结果上来,回归人口监测及生育服务本位”。
对此,舆论的讨论焦点体现在,这是否会助长“不婚生子”现象?
针对这一疑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家庭处接线工作人员解释称,《办法》并非鼓励不结婚生孩子,而是为了保证“未婚先孕”人群的权益,让其进行生育登记后就享有一些妇幼保健的服务。
而所谓的“生育登记”,也并非大众所认为的“上户口”,生育登记可以通过网上登记,主要是宣传告知有哪些权利、义务,“跟上户口是不一样的。”
其实,结合更多的信息可知,类似的规定在广东、安徽、湖南等地都已出现,这实际是对三孩政策调整的一种配套呼应。
如早在2021年6月,《中央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就提出,完善国家生命登记管理制度,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监测体系,密切监测生育形势和人口变动趋势。
因此,这项政策并非是四川所独有,很可能只是各地相关政策调整的时间不一致,未来大概率将成为普遍现象。
02
不过,置于人口发展形势和生育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看,这样的配套调整所释放的“催生”意味,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通俗说,它意味着一切可能影响生育的政策障碍,都在加速松绑和扫除。特别是生育登记取消生育数量限制后,或预示着未来的生育政策在“三孩”基础上还有更具突破性的调整。
某种程度上说,在当下,只要愿意生,基本已经不存在什么政策约束了。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人口发展形势的变化和生育政策的调整,各地的“催生”行动明显已经不满足于政策松绑,而是已经走向了鼓励生育。
如就在这个月初,公开征求意见的《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就初步拟定了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
其中,生育第三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6333元。即使只生育一个孩子,也能累计获得补贴7500元。
而早在2021年7月,四川攀枝花就成为全国首个发钱催生的城市: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
过去两年,类似的鼓励生育举措,在云南、山东、黑龙江、湖南等地,都有出现。尽管各地的鼓励力度不尽一致,效果也还有待观察,但所释放的信号是很明显的,那就是真金白银鼓励生育已经变为现实。
这是因为,人口发展形势的确不容乐观。一组数据足以说明:
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增加48万;
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减少85万——中国61年来人口首次负增长。
在如此严峻的人口发展形势面前,可以预期,2023年,各地或有更多的鼓励生育政策出台。
03
生育是国之大事。在生育率走低的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也在不断加深。
2022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突破2亿,占比达14.9%,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到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更是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并且,与发达国家生育率走低、老龄化程度升高不同,中国还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压力。
这一变化对应人口红利的式微,不仅关系到房地产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养老金的可持续问题,还与能否继续维持在全球市场中的人口要素优势,避免产业外流息息相关。
当然,具体到各地来说,面临的人口压力和老龄化压力又会不一样。
如按照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辖区人口比重超过20%的省份共有10个,分别为山东、江苏、四川、湖北、辽宁、黑龙江、重庆、上海、吉林、天津。
这里面,东北、川渝等地区的老龄化压力尤为突出。因为与江苏、上海等人口净流入地区相比,东北、川渝等地区仍属于人口净流出区域。
2021年,四川人口出生率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年常住人口比上年仅增加1万人,2022年可能大概率已经负增长。
并且,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和人口大省,四川的人口增长状况,对全国的劳动力供应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所以,川渝地区在鼓励生育及配套的生育服务方面走在前列,自然很正常。
04
毫无疑问,未来的区域竞争,人口资源将成为一个愈发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随着疫后“拼经济”窗口的开启,各地的“抢人大战”已经打响。
2023年春节假期最后两天,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地的媒体就相继报道了当地提前布局、跨省招工的消息。
如广东深圳:开通返岗专列+真金白银补贴;福建福州:包机接复工人员返岗,承诺提供“娘家人”服务等。
无论是最大程度解除生育限制、鼓励生育,还是这几年愈发激烈的“抢人大战”,都表明,重视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成为各地的共识。
2023年,从国家到地方,到底还会有哪些人口政策、生育政策方面的“大招”,我们拭目以待。
看来我要准备生三胎了现在都38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生[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