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开年后,在各地一派争相“拼经济”的火热气象之下,一些反向操作,显得格外惹眼。
其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黑龙江省伊春市和齐齐哈尔市的“撤街设镇”。
据悉,这两个地方有6个街道被撤销,并设为镇。
在伊春市,乌翠区下辖的乌马河、锦山两个街道撤并为乌马河镇,向阳、曙光两个街道撤并为翠峦镇。在友好区,双子河街道变为双子河镇,铁林街道变为铁林镇。
而在与之相邻的齐齐哈尔市,则将碾子山区的富强街道撤销,设立华安镇。
一般而言,由乡镇改为街道,是一种升格,这也是过去多年的城镇化所延续下来的一种趋势。而现在把好不容易设立的街道恢复至镇,似乎是一种明显的“倒退”,甚至被认为是“逆城市化”。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黑龙江这两大城市开启的“撤街设镇”,或许有一定特殊性,但它背后所反应出的城市“收缩”倾向,却并非个案。
是的,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收缩”时代。
01
近年来,东北人口问题不时触发各种解读。此轮“撤街设镇”,也被看作是当地面对人口流失而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对此,当地建镇筹备工作组成员等有关人士透露,人口流失只是“撤街设镇”一方面的原因,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变发展模式,或许才是当地做出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考量。
并且,“撤街设镇”并非政府收缩,相反扩大了基层政府权力,方便制定政策吸引人口。因为:
街道办的行政权力事项清单中有99项,但改设为镇政府后扩大到149项。
此外,改成镇后,还可以获得与乡村建设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支持。
不过,人口持续减少,改成镇之后,即便权力扩大,是否有利于人口的增加,恐怕依然是个巨大的问号。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伊春市常住人口为87888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48126相比减少26.93万人,下降23.45%。
黑龙江各市人口普查数据
不管此番撤街设镇是否真的能够为当地的发展注入新机遇,都不可否认的是,在人口负增长、推进撤街设镇之下,当地城市的收缩正在加速。
02
2019年,官方首次提及“收缩型城市”概念。那么,收缩型城市到底有多少呢?
这方面目前还缺乏确切的数据,但可能比想象中的多。
如有统计显示,2021年,全国287个城市中有139个人口在收缩,占比达48%。这其中,一些遭遇产业转型压力的资源型城市,可谓首当其冲。
根据2013年《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全国资源型城市高达262个。
其中,67个城市“由于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被列为衰退型城市”。
在十年后的今天,上述名单应该只增不少。
因为,在整体的人口负增长之下,过去都未能实现人口增长乃至出现衰退的城市,要想“逆袭”变得更不切实际。
并且,更让人不安的是,连省会城市都未必能够再确保人口持续增长了。
2021年,哈尔滨成为全国首个人口负增长省会城市,跌出了人口千万城市阵营。
人口普降后,行政区划的合并,就是迟早的事。2021年,就已有代表建议,对不到10万人的小县进行合并,以优化县级行政区划。
事实上,村一级的合并早就开始。如2016年,中部某县25个乡镇,由原来的891个村、44个社区,撤并为443个村、48个社区,减少448个村,增加4个社区,撤并率高达47.49%。
此外,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已经开启。
公开报道显示,山西河曲县自2020年4月份启动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以来,已将36个机构精简为22个、135名领导职数精简为114名;将186个涉改事业单位整合为40个、1964名事业编制核减为659名,“大部制”目标基本实现。
2023年,不排除会有更多的人口小县推进机构改革。
03
相比人口收缩,财政收缩可能是更值得警惕的。
2021年底,黑龙江鹤岗市宣布财政重整,成为中国首个涉及到财政重整的地级市。由此带来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取消了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计划。
虽然明确进入财政重整阶段的地级市,目前来看还只有鹤岗一地。但是,地方财政压力的加大,却具有普遍性。
2022年,全国31个省份中,仅8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
财政“收缩”到底影响有多大呢?很多人在去年,应该都听说过一些地方公交停运,以及拍卖处置国有资产,如拍卖矿产、停车位、景点经营权等消息。
这都可以说是由财政“收缩”带来的最直接连锁反应之一。
并且,在口罩影响似乎差解除之后,一些地方的财政压力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缓解。
就在这几天,一则“漠河公交经营亏损2月15日起开始停运”的消息,就引发了很多关注。
2023年,在不出现超预期因素的前提下,整体的财政“收缩”或不至于加剧,但对一些人口继续流失地方而言,压力的根本解除或不容乐观。
举个例子。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3755亿元,比上年下降21.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6854亿元,比上年下降23.3%。
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在一些重点区域应该会有所好转。但对于那些本就存在房产严重过剩的地方来说,要想让土地收入能够拉一把地方财政,难度或不比2022年小。
04
人口、区划、财政的全面“收缩”,难道就没有“膨胀”的?
答案是:有。
近日,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2023年多省公务员扩招超50%。
媒体梳理各地招考公告发现,从招录规模上看,扩招是普遍趋势。
相较2022年,2023年公务员整体扩招约16%。其中甘肃、云南、广西、内蒙古4个省份扩招超过50%,扩招规模分别达79.7%、59.0%、55.2%、50.7%。
在伊春等地的撤区设镇后,一些观点认为,“铁饭碗”要受到冲击了。但现在来看,事情恰恰相反——“铁饭碗”还在增加。
这可能和很多人的“常识感”相违背。毕竟,区划精简、财政收缩,“铁饭碗”增多岂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但是,在某种超现实之下,或许也就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规模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而2023年,教育部和人社部预计,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增加82万人,达到1158万人。
如此大的就业冲击波之下,市场化岗位供应暂时看不到明显利好,增加“铁饭碗”似乎就成了最简单粗暴的应对方法。
但长期来说,这会带来什么“代价”,还有待观察。
除此之外,膨胀的还有货币供应。
最近,经济学家马光远就公开表示:我听到了央行印钞机轰鸣的声音。
05
种种迹象表明,在现实的人口发展形势,以及待进一步恢复的社会信心和预期之下,至少是某种阶段性的“大收缩”时期,正在到来。
在应对上,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对个体而言,如何在这样一个低谷时期实现“保全”乃至“逆袭”,挑战显然更大了。
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提前还房贷,或就是一种最“稳妥”也最无奈的应对。
从区域发展角度来说,普遍收缩之下,也意味着不同城市、区域的发展分化局面将更为明显。人口基本面、产业基本面、政策基本面,将越来越成为挑选城市的主要考量。
选对城市,选对区域,可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重要。
武威市?变成了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