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动画片,越来越不好看了?

围炉话今朝 2025-01-10 09:44:38

你是否留意过,如今的孩子们都热衷于哪些动画片?

不知你有没有同感,当下的动画片,似乎总少了些往昔的韵味。

就拿曾经的巴塔秀动画与现在的作对比,差别一目了然。

许多80、90后的家长已然按捺不住,纷纷行动起来,齐心协力为自家孩子填补那似乎“缺失”的童年记忆,这般场景,倒真有几分父慈子孝的温馨。

真是奇妙啊!动画行业究竟怎么了?为何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国产动画愈发难觅踪迹?

回首往昔,中国动画的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彼时万氏兄弟匠心独运,制作出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而后更是推出中国首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一举让中国跻身仅次于美国的动画电影制作大国之列。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稳步向前,在60年代与80年代,中国动画迎来两个创作高峰。

即便当时技术条件有限,老一辈动画工匠们却秉持着精雕细琢的精神,打造出诸如《大闹天宫》《三个和尚》《葫芦兄弟》等一部部经典之作。

试问,谁的童年里没有那部深深影响了宫崎骏一生的《大闹天宫》?

这部动画精心打磨长达四年之久,总投入逾100万元,而在那个年代,人均年收入不过区区几百元,这般投入与执着,令人动容。

然而,好景不长。步入90年代,商业化与产业化浪潮汹涌来袭,传统精工细作的动画创作模式遭受重创。

一方面,大批外资动画公司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以优厚条件将众多动画人才从国有电影厂吸引而去;另一方面,《变形金刚》《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等国外佳作纷纷登陆中国,强势冲击着国产动画片市场。

彼时国内动画行业乱象丛生,用独立动画人蔡博的话说就是:“没经过专业培训的人都能涉足动画领域,似乎人人都能自称动画人。”

这种混乱局面一直延续到2004年,官方适时出台扶持政策,广电总局明确要求全国电视台国产与进口动画片的播出比例不得低于6:4。2006年9月,这一比例再度上调至7:3,并且规定在每日黄金时段严禁播出国外动画片。

可要是没有足量的国产动画可供播出该如何是好?

于是,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招鼓励企业,若制作的动画片能登上央视荧幕,政府将按每分钟2000元给予补贴;若是能在省级电视台或卡通卫星频道播出,则补贴500元至1000元不等。

这般激励举措虽在短期内促使国产动画行业蓬勃发展,产量激增,但也引发了粗制滥造的弊端。

短短6年时间,国产电视动画片的生产时长从4万分钟狂飙至26万分钟,涨幅高达550%,国产动画市场陷入重产量而轻质量的困境。

与此同时,国外动画市场又是另一番景象:美国在动画视听效果与艺术性上持续创新突破,3D动画更是独领风骚;日本则另辟蹊径,深耕深度内涵,凭借清新的内容与深刻的思想广受赞誉。

举个极为直观的例子,当国外三维动画佳作《美食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震撼上映,引发全球观影热潮之时,我们这边还在听着灰太狼那句“可恶的喜羊羊,我一定会回来的”。

好在近年来,随着《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高质量国漫的相继问世,中国动画似有复兴之势,国产动画的立意与深度也在逐步提升。

前段时间,系列动画片《中国奇谭》中那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猪妖,却直击数亿观众的心灵,让大家纷纷“破防”。

“我想离开浪浪山,是不是该出去闯闯?”

这句台词,道出了无数打工人的心声,祖上三代才出这么一个“人才”,到头来却不过是别人眼中的一把猪毛刷。

这般触动人心、制作精良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国产动画重新崛起的希望。

国产动画历经辉煌,也走过低谷,有人断言国产动画距离世界一流水平尚有50年之遥,但我想说,路虽漫长,只要砥砺前行,必能抵达。

毕竟,财经世界日夜轮转,可动画创作不能只谈盈利,理想之光亦不可灭。

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期待。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动画制作技术将为创作者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从虚拟现实到增强现实,从精细建模到逼真渲染,每一项技术革新都是助力国产动画腾飞的羽翼。

而新一代动画人,他们既汲取了老一辈的工匠精神,又融合了当下多元的文化元素与创新思维,他们怀揣梦想,逐光而行,势必会在动画领域掀起新的浪潮。

观众们日益提升的审美水平与文化需求,也将反过来推动动画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促使创作者们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故事。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产动画必将突破重重阻碍,再次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重现昔日辉煌,让中国动画成为全球文化传播的亮丽名片,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国产动画的奇幻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力量。

文本素材来源@财经不眠姐的视频内容

1 阅读:57

围炉话今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