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爷子安排儿子买红灯笼,买太阳能灯,今天回家给老俩挂灯笼,安灯带。
大个子有优势,挂灯笼,扯灯线,娃一会就完成了。
老妈已经准备好了一大包食物,里面有花饽饽,黄年糕,白年糕,小米,玉米面,豆腐,炸肉,炸鸡,包子,馒头,大白菜,青萝卜。。。

这花样各异的农家饭
老妈边扒拉边不住的说,这啥是谁谁谁给的,这啥啥啥是谁送的,人家怎么送来的。。。
我说这么多给送的呀!咱怎么感谢人家,老妈说,是啊!都是人家辛辛苦种的,做的,我和你爸都给人家回了礼,再好的礼也不如人家这东西贵重。

邻居种的青萝卜保存的这么水灵
是啊!这就是乡情,这就是故土,诚挚纯朴的家乡人!
老爸从年轻当兵就离开了家乡,后转业转战各地工作,一直很少在老家久住。
我们年轻时也不愿意回老家。
以至于后来有段时间老宅子荒凉的有点不像样子了。
老爸就一直有个执念,想回老家修缮老宅,当时我们都不支持,觉得大家都在城里住着来往也方便。
直到他退休后,有时间了可以有合适的理由常回老家。
一开始,是一周回去待几天,周末回城里和我们聚餐,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慢慢老俩周末不回来,会打电话让我们回去玩,我们那时候对老家没什么热情,偶尔回老家,每次回去都带回很多老俩自己种的菜,邻居送的土特产。
老宅子在老俩的收拾下,尽管陈旧,但充满了生机。
再后来,三四十年的老房子,确实需要修缮加固,我们孩子们想的是,既然要修缮,就按照现代设计,重新规划重新建两层小楼,设施啥的配套齐全。
但老爷子的意思坚持是,院子房子大格局一律不让动,只加固修缮。
几经商榷,老爷子坚持他的意见,最后我们也懵懂的理解了他对故土的那份热爱,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对年轻时奋斗路程的一个见证,孝就是顺,顺着老人的心意,把老宅修缮加固了。
老俩也就名正言顺的在老家常驻了,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时候,我们想拉他们回来城里玩玩,他们都不来,老俩的话,我们觉得在老家就最舒服,哪也不想去,慢慢我们也习惯了有事没事就往老家跑。

小时候跑进跑出的大门和门口的歪脖树
看着挂上了红灯笼的家门,莫名的感动,这还是我们小时候跑进跑出的木门,还有那棵歪脖的大槐树。虽然没有现在的新式大门宽敞高大,但是留下的是那份难得的回忆。
直到现在,我们才慢慢真正理解了父辈的心意,故土难离,乡音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