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总是喜欢拿着参照物去对比”
全球最会赚钱的车企从特斯拉变成了起亚,没什么不可行的
龟兔赛跑,乌龟还不是赢了,更何况起亚也从来不是龟。
中国市场的数据不好看,也许仅限于中国市场,但在全球,起亚还是在7月底交出了一份傲人的二季度成绩单。
难怪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还能如此自信的表示,“我今年一季度全球挣了21亿美金,贴得起中国市场,你本土企业有这些资金实力玩?你先烧死了,我后面再等着进来抢市场也可以。”
话的确有些糙。
令看客们无法想象这竟是从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口中说出的,习惯了有对比参照物的我们,总喜欢给首席运营官这类级别的高层贴上标签。
他们就该温润如玉,谦谦君子,也该穿着合体的商务西装,自信的站在聚光灯下,哪怕他们照着题词板念词,可只要姿似乎态到位,都可以被接受。
这些标签,似乎将我们的认知都层层包裹住, 但凡他们有一丝的出格,就是错;哪怕他是首席执行官。
代表着起亚品牌的他,在那一刻再一次让中国市场看见了一个“活该没有销量的品牌”。
如今起亚品牌的身上也贴满了负面的标签。
销量差,产品力不足,车型老气,智能化为0,渠道闭塞,我们把全部厌恶之词都可以往起亚堆,只因为他在国内的销量实在对不起观众。
二季度财报出来后,大家思考过吗,我们是不是一叶障目了。
“超过特斯拉同期9.6%的营业利润率”,起亚汽车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会赚钱的汽车企业。
更惊人惊讶的是,在二季度财报中,起亚实现收入26.24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0.0%;毛利率约为23.1%,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经营利润同比提升52.3%至3.403万亿韩元,净利润同比提升49.8%至2.817万亿韩元。
今年上半年,起亚累计实现收入49.935万亿韩元(一季度收入23.691万亿韩元),实现毛利11.439万亿韩元。把一向控本的特斯拉PK下去。
但很抱歉的是,令起亚实现26.244万亿韩元收入的地区来自于欧洲和北美市场,中国热气腾腾的新能源汽车对于当下起亚而言,激不起一丝涟漪。
该骂的,该评的,该吐槽的,该指点的,起亚通通经历了一遍。
可无奈观察当下,起亚与中国总有一丝无缘。
毕竟身后负债,让他显得可笑又可悲。
有谁见过当年盐城的繁华,那一条条专为韩国友人们开设的韩国街,那些与首尔别无他样的建筑格局;炸鸡、啤酒、烤肉店,听说为了吸引更多韩企到盐城开设分部,盐城试图打造一个小首尔以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这番良苦用心并没有让起亚在华销量维持一个又一个质的飞跃。
美好的故事永远留在童话书里,现实中的我们他们总在为了那三餐一粟拼命劳作。
不仅是汽车,就连韩国出品的美妆、韩流服饰以及数码产品在中国地区也日渐消退。
那些曾经屡试不爽的方法,如今突然失效,他们多少会有些恐慌。
那些封存在记忆深处的韩剧,那些年对于首尔明洞和南山塔有着过分执念的我,好像也曾在年少的某个时刻内希望自己可以融入韩国,操着他们的语言,像韩剧里面的女主角一般邂逅着帅气欧巴。
这是年少的我们,只和成长有关。
显然,起亚与韩国,在中国市场的成长不够。
有关起亚在中国最好光景的时刻是在2016年,那年起亚在中国市场销量突破65万辆,从当年韩系车的高性价比,到如今成为几乎无人津问的品牌,起比“大杀四方”的自主品牌们,不少人的内心OS,应该是,“你为什么还不走?”
可,他能走吗?
5月初,悦达起亚内部通知,“为实现电动化转型,将安排管理岗员工分批次轮休,第一批轮休时间长达一年。轮休期间除了首月支付正常工资外,其余月份均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
7月初,起亚公开公布其第一季度财报,披露在华合资公司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的负债问题:江苏悦达起亚负债总额已达2470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6.13亿元),资产总额为1944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7.13亿元)。
这样的新闻,起亚在中国的路人缘几乎彻底败坏。
尽管起亚准备“一切向新”,但基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白热化竞争,起亚合资品牌在中国本土市场的存在感近乎0 。
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对于他们的标签也越来越多,顺理成章的带上有色眼镜,也早已忘却了2022年的全球市场,现代起亚集团是全球汽车销量的第三的汽车企业。
在中国消费市场眼里,起亚无论做什么,都只是无谓挣扎。
作为过去主打性价比的韩系车品牌标杆,起亚对于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策力并不积极。
甚至有网友犀利的指出,起亚与中国市场是断层的。
可奇妙的是,这个断层几乎只是中国市场。
在国内疫情好转的2023年,起亚全球CEO宋虎声来华为起亚摇旗呐喊,并抛出“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创新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确保中国市场的成功是起亚全球战略的核心要素。”
这类士气大振的说辞,但起亚试图在中国消费者心目建立但”新起亚“,又岂是全球CEO访华,起亚新能源战略大会这类形式主义的加持可以完善的。
这个时代,我们变了,消费理念变了,起亚感觉到了吗?
那场想要构建”新起亚“的发布会现场,起亚公布了在华电动化转型战略。
“即从2023年起,每年在中国推出至少一款基于E-GMP平台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到2027年,共计将推出6款纯电车型;力争到2030年,实现纯电动汽车年销量18万辆的目标,销量占比达到40%。”
电气化转型是近年来有关传统车企之间最为热门的话题,新势力的崛起,自主高端的起色,让原本还算平衡的市场开始有了改变。
在起亚二季度的财报中,电动车也有增量:旗下新能源车型全球零售销量约为15万辆。
其中纯电车型(BEV)零售销量达到约4.4万辆,占零售总销量的4.6%;除了本土市场和美国之外,西欧是起亚新能源的销量福地。
但中国市场除外。
对于韩车系,中国绝大多数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是有鄙视链的,这份情感很难用言语概括。
或许是参照物太多,我们也不再相信“造星工厂”流水线出现的营销手段,自主品牌们的真诚和前进性,似乎更符合当下人的胃口。
不如归去,不如远去,不如再见。
那些想要活下来的拼命找合作,大众不遗余力的拉上小鹏,奥迪也找了上汽,又传出捷达和零跑有合作,这类的新闻如同礼花般,绚烂地炸开了汽车圈。
此刻,我们几乎不去想象他们未来合作之路能走多远,只希望看到那一丝可被突破的瓶颈,以及奋力自救的呐喊。
那起亚做了什么?
面对中国市场相对分化的品牌声量,起亚试图从产品上找到一些突破口,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起亚就曾宣布启动包括包括EV6、EV5概念车、EV9概念车在内的三款全新电动车型。
按照目前规划第一款进入中国市场的车型是EV6,不过有趣的好似,6月28日EV6在国内开启盲订,将以整车进口方式限量发售1,000台。
为什么要进口限量?
不少人疑惑。
这是进口的饥饿营销吗?
但如果进口,意味着更贵?限量作为卖点,我们会给起亚进口机会吗?
针对,“为什么中国市场限定1,000台”的做法,起亚首席运营官杨洪海是这么说的,“由于EV6在全球走俏,总部给起亚中国最多供货1,000辆。“
“总部对中国地区进行价格贴补,中国市场的EV6价格相对国际市场有很大优势,可以用中国价格买到国际市场产品。”
我感受到了杨洪海的自信,只是不知道这份自信能不能传递给起亚EV6,让这限量的1,000台成为打开”新起亚“市场的引路石。
目前,起亚单方面表示,“盲订进展良好,已经达到预期”
如今的起亚如同站在火堆旁的人,一面享受着火焰温度带去的温暖,一边也 将面临随时的引火上身。
尽管财报利润率增长速度,但冰火两重天的市场形势,起亚会不会因此做出错误判断;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并不是全球市场经验可以给予的,起亚能感受到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