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更替的时候,晋国和齐国先后发生了剧变。
晋国的赵魏韩三家,联手灭掉了原本的国君,新成立了三个诸侯国。
齐国的田氏灭掉了其他贵族,以及国君姜氏,成为了齐国的新国君。
虽然都发生了剧变,但晋国和齐国的台本为什么不一样呢?
根据传统史书的说法,原本晋国也会走向齐国的道路,那就是决出唯一的胜者。
赵氏家主找到魏氏家主,希望两家联合灭韩,魏氏家主拒绝了他。
韩氏家主也找到魏氏家主,希望两家联合灭赵,魏氏家主同样拒绝了。
后来,赵韩两家得知了这件事,都感到非常羞愧,纷纷佩服魏氏家主的深谋远虑,于是登门拜谢。
魏氏家主对两人说:“天下那么大,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绝对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魏氏家主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魏文侯,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一番话呢?真是因为心胸宽广吗?
首先我要说的是,魏文侯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雄主,但他之所以会说出这番话,主要还是受实力制约。
当时,齐国的情况是,田氏的实力逐渐发展壮大,曾经与他们并驾齐驱的鲍氏、国氏、高氏慢慢衰落,所以田氏完全掌控了齐国。
而晋国的情况呢?赵魏韩三家谁也吃不掉谁,必须联合一家打一家,才能得以实现。
换言之,如果魏氏拥有独自吞并其他两家的实力,魏文侯还会这样说吗?恐怕要打个问号了。
我们再来看看赵魏韩三国的地图,这是标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
(网络取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赵国的中山和魏国的东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显然都应该属于韩国。
而韩国的都城平阳呢?居然靠近魏国边境,这恐怕才是1.0版本的“天子守国门”吧?
三家之所以会把自己的领土折腾成这样,其实也有相互取信的因素在内。
从韩国角度来说,如何确保你们赵国和魏国不会联手攻打我呢?不如放两块飞地在我边上。
从魏国和赵国的角度来看,如何确保你韩国不会对我们的飞地搞幺蛾子呢?干脆你把都城搬到边境上。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互信,三家才陆续通过变法,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机遇。
我们完全可以说,初期的赵魏韩三国,在魏文侯的极力斡旋之下,勉强拧成了一股绳。
中期的赵魏韩三国,就是通过这种领土互相制衡的方式,获得对方的信任。
如果这种局面能够长期维持下去,那么赵魏韩三家联手,灭掉秦楚齐燕似乎也不会有多难。
毕竟,一个魏国就能把秦国打得不敢东出,楚国的大梁被魏国强占之后,也不敢有什么怨言。
可是随着三国的体量不断增加,这种筹码所能起到的作用,就一定会越来越小。
比如说,如果一个国家只有30万平方公里,那么10万平方公里的飞地,就是一块面积很大,也很难割舍的地区。
可如果这个国家的领土,已经扩张到100万平方公里之后呢?10万平方公里的飞地依然很重要,但似乎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
如果这个国家的领土进一步扩大到200万平方公里,它真的还会在乎那块飞地吗?
或许是会在乎的,但这个国家可以郑重地对邻国说:“我的飞地如果出了问题,我就灭了你。”
毕竟,领土增长的同时,国家的总体实力也在增长啊。
如果赵魏韩三国可以同时发展壮大,那么这种问题或许不会出现,可问题是:三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发展壮大啊。
就拿韩国来说,和赵国、魏国比起来,它是最弱的一个,为什么呢?因为发展空间被堵死了。
大家可以继续看上面那张图,韩国西面被赵魏两国的本土堵死,东边被赵魏两国的飞地堵死,只有东南角那里有个郑国。
在三国高速发展的时候,韩国第一时间灭掉了郑国,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郑国的旁边就是强大的楚国,想要灭楚,显然不是这么简单的,所以韩国发展来发展去,慢慢地落后于赵国和魏国了。
一旦三足鼎立的均势被打破之后,赵魏韩三国就再也回不到过去那种互信的局面了。
这,其实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