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晚,永辉超市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2.1亿元。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研究的刘老实。实际上这已是永辉连续四年出现连续亏损的现象了。2021年起到2023年永辉已经连续亏损了三年,具体如下:2021年:净利润亏损44.95亿元。永辉超市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合计关闭336家mini店,预计造成损失2.54亿元;2021年1月至3月,合计关闭15家超级物种店,损失预计4332.17万元。2022年:净利润亏损30.00亿元。2023年:净利润亏损13.4亿元。永辉超市管理层持续推进门店优化调整,关闭了部分长期亏损门店;同时,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商品结构调优,供应商分级管理等供应链端的各项变革。在此基础上,2023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14.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9.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6亿元。分析永辉亏损的主要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是,传统零售行业整体出现不可逆转的下滑趋势。当下零售行业竞争激烈,电商等新兴零售模式冲击传统商超,消费者购物习惯发生变化,使得永辉超市整体客流和客单持续承压。其次,战略和经营模式转型阵痛。2024年永辉开始接收胖东来的重点帮扶,对一些店面进行调改。这表明,面对业绩下滑的趋势,永辉超市主动进行战略和经营模式转型,这一过程中,永辉前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如长时间关店改造,同时新模式的能力迭代也需要时间,这对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三,毛利率下滑。门店调改过程中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淘汰旧品、引入新品,主动推动裸价和控后台的策略,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短期受到一定影响。门店调改不是短期起效的事情,永辉是否真的能成为胖东来的“得意门生”,仍需时间的检验。一方面,调改门店数量有限。永辉超市按照胖东来模式的调改刚刚起步,截至2025年春节前,调改门店数量约41家,与整体800余家门店体量相比占比太小,难以对整体业绩产生显著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前期投入成本高。调改过程中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门店改造,还要提升员工福利、优化供应链等,成本增加明显。如调改后永辉员工收入平均提升了35%以上,营业时间平均缩短2.5小时,但调改门店的收益增长尚未能完全覆盖这些成本。刘老实认为,永辉如果仅仅进行胖东来式的调改远远不够,毕竟胖东来的模式是三十年沉淀的结果,而且胖东来只做两城,永辉则面向全国,胖东来模式可以做小而精,但很难做大而全。所以,刘老实建议永辉也应把重心放在业务的线上布局上。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市场表现亮眼,而其线上业务占比已过半,2023年贡献了超过400亿元的销售额,且线上业务保持25%的增长速度。而永辉超市2024年上半年线上业务营收7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8%,线上业务虽有增长但占比仍较低。永辉应将重心放在线上的即时零售布局上。一方面,线上零售能突破门店营业时间和空间限制,满足消费者便捷购物需求。另一方面,可降低实体门店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山姆通过遍布全国的超过350个前置仓,为会员提供一小时极速送货服务,有效拓宽了辐射范围。永辉可借鉴山姆的前置仓模式,加大线上投入,完善配送体系,提升配送效率,优化线上购物体验,吸引更多消费者,提升市场竞争力。
亏损14亿,股票涨140亿。[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