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孩子少生病的法子,非常简单,把这里“揉”通了,长个长肉

琚奶奶讲孩子成长 2025-02-07 13:00:33

我曾分享过不少针对小儿疾病的“食疗小方”,许多家长朋友反馈,孩子的病情真的缓解了。听到这些,我特别开心,也谢谢大家对我这个老太太的信任!

中医讲究 “治未病”,关于孩子的日常调理,我还想多唠叨几句。其实啊,不管孩子现在有没有什么问题,咱们都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比如调整饮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慢慢帮孩子把身体底子打好,抵抗力自然就上来了。

今天呢,我想教大家几个简单的穴位按摩方法,帮助孩子打开“脾胃之门”。脾胃好了,消化吸收就跟上了,免疫力也会增强,孩子自然长得壮实、个子蹿得快!

1、揉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下方3寸(约四横指宽度),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操作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适中,顺时针揉动1-2分钟,每天1-2次。

作用: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帮助孩子长高。

2、揉中脘

位置: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4寸(约五指宽度)。

操作手法:用手掌轻轻按揉,或用食指和中指并拢点按,顺时针揉动1-2分钟,每天1次。

作用:调理脾胃、消食化积,缓解腹胀、食欲不振,改善消化功能。

3、揉涌泉

位置:位于脚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在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操作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适中,顺时针揉动1-2分钟,每天1次。

作用:补肾益气、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改善孩子体质虚弱、睡眠不佳等问题。

4、顺摩腹

位置:整个腹部。

操作手法:用手掌或四指,以孩子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环形摩动。速度需保持均匀,频率大约每分钟 60 - 120 次,直到小肚子微微发热。

作用:能够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有效调理气机,促进消化吸收。

5、捏脊

位置:后背脊柱两侧,从尾骨端开始,沿脊柱向上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手法:双手食指和拇指相对,从孩子尾骨处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双手交替,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穴,重复操作 3 - 5 遍。在捏第三遍和第四遍时,可在捏起皮肤后向上提拉一下,此为 “提捏”。

作用:可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健脾和胃,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6、推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手法: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指面自腕向肘做直推3~5分钟。

作用:温阳,散寒,补气,行气,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比如四肢冷,食欲差,易感冒,小儿疳积,便秘等。

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按摩的时候,力度别太大,适中就行。每天坚持给孩子按揉一会儿,不用吃药,也能帮孩子健脾,让孩子长得更高。

门诊案例

之前我接诊过一个 4岁小男孩,和同班小朋友比矮了半头,近一年就长了4厘米。孩子妈妈发愁的说,孩子睡觉不踏实,老是翻来覆去的,吃饭也没什么胃口,吃一点就积食,还经常拉肚子。

我看了看孩子的舌苔,颜色比较淡,薄薄的一层白色,明显的脾胃虚寒。

中医常说,脾胃就像身体的 “大粮仓”,是后天最重要的根基。要是孩子脾胃虚寒,就好比粮仓受潮了,粮食存不住,还容易坏掉,身体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孩子自然就长不高、发育慢。

所以啊,想要孩子长得好,一定要注意给孩子温脾,让脾胃暖起来、强起来,这样才能助力孩子长高。

我给他开了门诊常用的健脾助长方,叮嘱家长每天给孩子推三关、揉足三里等穴位,同时交代家长多给孩子吃点健脾养胃的食物。

食疗方一:山药红枣粥

食材:山药、红枣、大米。

做法:大米淘洗干净,浸泡 30 分钟;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红枣去核。将大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15 分钟,再放入山药块和红枣,继续煮 20 - 30 分钟,至粥浓稠即可。

功效: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这款粥能有效健脾养胃,增强孩子脾胃功能 ,适合脾胃虚弱的孩子。

食疗方二:南瓜小米粥

食材:南瓜、小米

做法:小米淘洗干净;南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块。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小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加入南瓜块,继续煮15-20分钟,至南瓜和小米软烂,粥呈浓稠状。

功效: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补中益气;小米健脾和胃。此粥易于消化,可养护孩子脾胃,缓解消化不良。

调理了2周,孩子再也没拉肚子了,晚上睡觉也踏实多了,不再翻来覆去。3个月后,孩子的体质明显变强,之前脾胃那些毛病都没了。身高蹿了 3 公分,体重也增加了 4 斤!

0 阅读:169

琚奶奶讲孩子成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