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大早,有位妈妈给我留言,我看了心里挺不是滋味。她儿子15岁,身高才160,一年没长了,去医院一检查,骨骺线都闭合了,没有长高空间了。孩子知道这事儿后,怎么也不肯去上学,一直掉眼泪,问我该咋办?
我看了看孩子的骨龄片,确实没空间了。

妈妈说孩子一直长得都很慢,家里人都说是晚长,没想到身高已经长完了,更没想到这事儿对孩子打击这么大,妈妈现在特别后悔,怪自己没早点重视。
其实在门诊上,像这样的例子真的很常见。每次看到这些孩子,我就忍不住想,要是家长能早点了解些生长发育知识,也不会给孩子留下身高上的遗憾。
所以,我平时写科普文章、发看诊视频,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把身高管理的知识传递给家长们,让大家既能重视孩子身高,又不过度焦虑。
孩子能长多高,骨龄说了算!来门诊上找我看身高的孩子,除了年龄特别小的,我一般都会建议去测个骨龄。通过对比骨龄和实际年龄,就能知道孩子的发育正不正常,有没有发育迟缓或者提前的情况。
一般来讲,男孩骨龄到16岁左右,女孩骨龄到14岁左右,骨骺线就慢慢闭合了,也就没多少长高的空间了。

有些家长可能会反驳我:“不是常说二十三,窜一窜嘛,过去20岁还长个儿的人多得是,这又咋解释?”
其实,这是家长把年龄和骨龄的概念弄混了。过去生活条件差,很多孩子营养不良,骨龄偏小的情况比较多。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孩子营养过剩,还熬夜、玩电子产品,骨龄偏大的孩子越来越多。
所以,想知道孩子是早长还是晚长,去医院测个骨龄就清楚了。
如果已经给孩子测过骨龄了,对照下面这两张表,就能大概知道孩子还有多少长高的空间。


如果想让孩子长得更高,这6点一定要记牢:
1、定期测骨龄:要是孩子身高偏矮,或者家长对孩子身高有期望,孩子3岁以后,每年测一次骨龄。青春期的孩子骨龄变化快,最好每半年测一次,测完让生长发育方面的医生评估骨龄变化。
2、留意第二性征的变化:女孩骨龄9岁半左右,男孩骨龄11岁半左右,就进入青春期了。家长得及时留意孩子第二性征的变化。要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长速还是慢,一定要赶紧去医院。
3、控制好体重:我已经科普过很多回了,骨龄偏大和体重超标关系最大。控制好体重,是控制骨龄、预防骨骺线过早闭合最省钱的办法。孩子3岁到青春期这段时间,每年体重增长最好别超过6斤,4斤以内更好。
4、注意饮食:像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容易让孩子长胖,体重已经超标、骨龄已经偏大的孩子,能少吃就少吃。速成肉、生长周期短的肉,还有蜂王浆、阿胶、冬虫夏草、田七海马汤这些补品,容易让孩子早熟,家长别随便给孩子吃。

5、培养运动习惯:孩子能吃是好事,但得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别让它变成脂肪,导致体重超标。适量运动不仅能消耗能量,还能刺激骨骼软骨板,帮助孩子长高,增强体质。
6、及时纠正骨龄偏大:骨龄比实际年龄大1岁以内,属于正常变化,但还得看孩子身高是否正常。比如说,一个8岁男孩身高130,骨龄偏大半岁,从年龄上看是个平均个,但按骨龄评估,孩子生长曲线在169左右,其实算偏矮。所以,骨龄正常波动,不代表孩子身高就正常。要是骨龄比实际年龄大1.5岁以上,那就得重视起来,想办法干预了。

经常看我文章的家长都知道,我一般会用中药调理,帮孩子长高的同时,控制骨龄增长。不少孩子调理后,长高速度明显加快。但有个前提,得先弄清楚孩子身高落后的原因,再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