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温儒敏曾言: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
要想学好语文,必然离不开阅读。
但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很多家庭都容易陷入以下误区,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723368beba58165fd53a15247cc9013.jpg)
阅读只培养兴趣不教方法
大多数家长只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看中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却从不教孩子阅读方法。
好比如,只要孩子喜欢看书、翻书,家长就当孩子对阅读有兴趣,却忽略了阅读的关键,那就是质量。
没有方法的阅读,看再多的书也是徒劳。
孩子喜欢阅读是好事,但如果能结合有效的阅读方法,那么学习效果才能倍增。
再比如,识字量低的孩子,如果阅读没有方法,没有科学合理的指导,阅读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看不懂书中的内容,又怎么能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呢?
所以说,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关键,但阅读方法的掌握也很重要。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在什么年龄段,适合看什么样的书。
同时,教会孩子从拿到书的那一刻,应该如何去翻阅。
家长应知道,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要趁早,年龄段越低的孩子,学习时间越宽裕,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学习。
所以说,家长一定要趁早教会孩子科学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abcafc0aa5ba87bb17121acaa9010cc.jpg)
阅读看心情
孩子小,自律性不高,更多时候做事喜欢跟着情绪走。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果家长佛系,觉得阅读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孩子随心就好,并没有给孩子规定阅读时间与次数。
孩子心情好,愿意多看点,家长自然乐意,但如果孩子不愿看,家长也不多加干预。
总之,阅读这件事,主要看孩子心情。
过于随意的家长,加上难以自律的孩子,必然难以培养优秀的孩子。
看心情阅读,实则是阅读兴趣培养中最大的“坑”。
随意的阅读时间,在培养阅读兴趣时起不了多大效果。
阅读,一定要有计划。
什么时间阅读,阅读怎样的书籍,都应该有所要求。
家长要清楚孩子的阅读偏好,为孩子选择阅读的体裁,同时,每天定时定量要求孩子去完成。
阅读并不只是一种态度,更多是一种习惯培养。
培养孩子每天的阅读习惯,根据孩子的成长去延伸更多的阅读需求,才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最正确的姿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636732723c94484bd68acbe971aae59.jpg)
“书看多了,自然就会了”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看的书越多,代表阅读的效率更高,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就培养到了。
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的确,绝大部分老师是说过,孩子的阅读习惯,需要在大量阅读中去建立。
但是阅读习惯与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阅读量,而忽略了阅读习惯与方法培养,那么读再多的书,都只是徒用功。
家长要明白,阅读量与阅读习惯以及能力是不能划等号的。
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少了家长或者老师的引导,阅读时很难会自主去思考。
简单来说,只懂得输入,却不会输出。充其量只会翻书,而不是学会了阅读。
这时候,家长的引导很重要。
好比如在孩子阅读前,先问孩子几个有关书籍内容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是阅读。
有问题,就会有思考,孩子会更清楚自己想要看到的是什么。
也可以在孩子阅读完成后,问问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去表达自己的阅读后的感想,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去巩固理解书中的内容。
同时,如果可以,请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因为亲子阅读,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与思想,是促进孩子心智成长的重要捷径。
最后,希望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尽量避开以上误区,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不落下阅读能力与方法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