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萍

武家沟镇溪源村魁星楼
武家沟镇在涿鹿县的西部山沟,西与宣化接壤。这里整个是一个旅游区,桑干河打宣化王家湾方向而来,穿过武家沟镇区域。桑干河两岸,有阿弥陀佛河南寺,有汉唐以来的瓷文化东窑沟,有旅游要素齐全的溪源村,有明清古堡上葫芦村,好像还有一座佛塔和一帘瀑布,等等。


410县道涿鹿与宣化的交界处,涿鹿还往宣化这边多铺设了一段。
涿鹿县可能是有意打造武家沟区域旅游区,把这里的道路修的特别好,与宣化的两个交界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处是由东窑沟向宣化王家湾方向行驶的区县交界处,一处是410县道涿鹿与宣化交界处。涿鹿一侧是十分好走的柏油路,而宣化一侧却是坑坑洼洼多年失修的水泥路。

涿鹿境内远山与近梁

背后最远处的山是黄羊山
我们每次走410县道去涿鹿武家沟游玩,都喜欢在这个山梁的交界处停留一会儿,下车透透气,望望远处的大山,瞭瞭近处满沟岔的杏林。这一带在杏花开放和秋黄的季节,十分美丽宜人。

下了山就到了武家沟村,就是镇政府所在地。村庄建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地带,村西南有一座“笔架山”(请看上图),村里一老太太说叫“猪乳山”,问她为什么叫猪乳山?她说:“这是我们村一个有文化的人给起的名字,说那几个山头像老母猪的一溜奶倒过来一样。”[大笑][大笑][大笑]

村头起有一个烟囱高高竖起,却不冒烟,是怎么回事呢?原先这里有家煤矿,叫“冀中能源张矿集团涿鹿煤矿”,1921年由私人投资建设,在日伪统治时期,煤矿多灾多难;日本投降之后,民主察哈尔政府接收为公私合营煤矿,内战爆发后该煤矿被迫停产。1948年12月张家口包括涿鹿第二次解放后,地方政府才正式接管并改为地方国营煤矿。在大跃进时期,武家沟煤矿也建土高炉、小高炉,参与大炼铁炼钢的活动,这个烟囱应该就是大炼钢铁时期留下来的。

此图片来自网络
武家沟煤矿有百年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它鼎盛时期矿区人口达到3000人。前些年随着环保压产和关停政策的实施,这个百年老矿失去生机,已经停工不生产了。村里大部分居民搬离,只有少数煤矿退休工人和一些老弱村民留守,成为武家沟镇的8个贫困村之一。近年来搞“美丽乡村”建设,对武家沟村进行了部分改造,村容村貌才有了比较大的改观。

武家沟村东南进出口头顶,有一座高架渡槽,这是被誉为涿鹿“红旗渠”的“劈山大渠”其中之一的渡槽。它长106米,高22米。这样大的渡槽,在当时缺乏钢筋混凝土和琢石的情况下,大胆采用了砖石结构,以砖代替拱石,以粗石代替琢石,不用钢筋,只用少量水泥建造而成。

渡槽全景,此图片来自网络
劈山大渠始建于1958年(比红旗渠的建设还早了两年),劈山大渠于1974 年全面竣工。干渠长42公里,引桑干河水,浇灌涿鹿境内桑干河北侧大量向阳干旱的田地。

此图片来自网络
沿线45个生产大队、67个村参加大渠建设,最多时上渠劳动力达1.5万人,开凿出隧洞69个,隧洞总长度近3500米!
这项工程在当时全国主要农田水利建设篇中排第29位。让人赞颂的不止是工程的伟大,还有由工程建设而生发出“遇困难而不退缩,劳筋骨而无怨悔,历艰辛而胆气豪,众成城可金石镂”的奋斗精神,和集体主义伟大的力量。
行文至此,我突发奇想,现在该渠估计弃用了,不如在交通便利、工程宏伟险要的地方开发旅游区,这个想法是否可行?
有机会真想再去探究一番。
摄影:除标注来自网络外,其它图片为宣化战友军嫂快乐游队员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