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爱萍
注:这是65集团军组织的一次对抗演习的侧击,由时任军长郭凤岐、政委张秋祥坐阵指挥,参谋长冯兆举组织实施与导调。当时我参加了全过程,写好发表在军报和战友报,并被战友报评为季度优质稿和年度好新闻。现编发于此,以飨读者。由于保密的需要,个别地方有改动。

大漠试刀——某集团军组织实兵对抗演习侧击
1999年初秋时节,内蒙古大漠高原,铁甲轰鸣,炮声隆隆,两支队伍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这是某集团军组织的“‘红军’加强摩步师机动进攻与‘蓝军’机步旅机动防御对抗演习”。担任“红军”的是某摩步师,扮演“蓝军”的是某装甲旅,双方投入兵力上万人。

1、演习尚未开始,双方已经“抗”起来了
距演习开始还差两天,集团军首长意外地发现,某高地一侧隐蔽着一台通信车和两名战士。经询问得知,这是两名“红军”的侦察兵,正在监视“蓝军”动向。这种做法若在前几年一定上会被视为“搞小动作”受到严厉批评,今天则不同,集团军首长却给予肯定:演习不是演戏,只要能取胜,什么办法都可以想,都可以用。

这次演习,集团军导调组不设预案,不定框框,不向“红军”通报情况,放开手脚让双方斗智斗勇。所以,“红军”事先派出不少携带电台的侦察兵,在“敌”浅近纵深内实施侦察,大量的信息不断传向自己的指挥部。“蓝军”更是“诡计多端”,其指挥官秘密勘察地形、判断对方主攻方向并组织力量设置了许多假目标迷惑对方。演习正式开始的前一天晚上,“蓝军”部分坦克、步战车大张旗鼓地机动到阵地左翼,主力部队40多辆坦克却于深夜12点秘密机动30多公里,分散集结在阵地右翼隐蔽待命。这一招果然灵验,使“红军”侦察员上了当、受了骗。

2、让“蓝军”放开手脚
对抗中,“红军”在后方强大火力支援下,步坦协同的第一梯队终于突破对方右翼前沿阵地。但就在第一梯队指挥员向上级报告胜利消息的一刹那,“蓝军”数十辆坦克突然从隐蔽地域飞奔而出,骤然打乱了对方阵脚,对“红军”造成了不利态势。“红军”挥员紧急调兵遣将,才解了第一梯队之危。
演练中,像这样瞬间多变的战场态势多次出现,令“红军”指挥员猝不及防,不得不打破预案,临机处置。事后,“红军”指挥员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说我们的谋略水平和临机处置能力有所提高,这首先要感谢集团军培养了这支形象逼真的“蓝军”部队。

要提高对抗训练质量,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蓝军”模拟部队,这是集团军党委的共识。他们经过研究,把扮演“蓝军”的任务交给了所属某装甲旅。这个旅机械化程度较高,旅长袁东伟还是个好学肯钻的“外军通”。集团军郭军长、张政委亲自部署任务,全旅上下迅速兴起了“外军热”,从“蓝军”的编制装备、战斗编组,到作战原则、战术手段等,官兵们搞得一清二楚。对抗中,装甲旅把“蓝军”机步旅机动防御作战中的动态式指挥、高速机动、防中有攻和信赖地面、空中强大火力等特点,演得出神入化,给“红军”出了不少难题。

3、双方对抗,多方受益
这次对抗重点围绕“接近与反接近、突破与反突破、合围与反合围”三大课题展开。笔者注意到,每进行一项课题,参观团就转换一次场地。原来参观团是由集团军所属其他师旅团首长和机关干部组成的,他们虽然没有参加演习,却在搞同步跟随作业。他们分别充当着不同层次的“红军”指挥员,依据导调组同期提供的敌情,分析判断敌我态势,拿出处置方案。作为旁观者,他们并不轻松,因为这既是一次学习,也是一次考核。

据集团军首长介绍,他们组织同步跟随作业,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搞师旅级实兵实装对抗演习,层次高、投入大,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扩大受益面;二是用同步跟随作业的方法代替首长机关战役、战术演习,不仅统筹运用了训练时间,而且是作业条件就在眼前,更具体、更形象、更直观、训练效果更好,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4、功夫下在总结经验教训上
组织这次对抗演习,无论是集团军首长机关,还是充当“红”、“蓝”军的部队,都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做了大量准备。对抗过程中,双方指挥员充分施展指挥才能,参演官兵把演习场当战场,演好每一个角色,使演习获得成功。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们未因此而满足,而是要通过这次演习,理出一些“道道”来。

鸣金收兵,征尘未洗,集团军就专门拿出一天时间,召开了对抗演习分析会。在集团军领导正确引导下,对抗双方达成共识:演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指挥员现代条件下作战的组织指挥能力,不能一味地争输赢、论高低。功夫下在总结经验教训上,才是提高“打赢”能力的最好选择。

“红”、“蓝”指挥员由战场上的殊死搏斗,变成了会场上的友好切磋,各自主动查找不足,着重分析组织指挥上的失误。“红军”方面就如何使部队在战场上更加机动灵活、怎样使各兵种之间更加协调一致等5个问题作了深刻剖析; “蓝军”方面就如何搞好分散配置、怎样更好地发挥火力优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使演习在理论上得到了升华。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