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七夕·人间郧西”,七夕神话风物犹在,传统民俗传承至今

恨玉情情 2024-02-12 10:44:18

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个爱情传说流传甚广,还形成了每年都会庆祝的传统节日,这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唐宋时期,今湖北郧西地区,就已经开始以天河、金钗石、石公公、石婆婆等自然景观,对应传说中的元素,来演绎七夕的神话传说,因此,郧西民间也逐渐形成了七夕的独特习俗。

清同治时期的《郧西县志》、乾隆五十七年的《吴川楼先生杂字》、诞生在唐宋时期的日本诗歌总集《万叶集》等历史书籍中,对郧西天河、郧西七夕的乞巧习俗等,都有一定的记载和描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郧西地区的七夕习俗,相对于国内其他地方来说,是最齐全、最广泛、传承完整性最好的。

直到现在,每年七夕时,郧西的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欢快的节日气氛,旗锣伞扇、八抬大轿、十里红妆......双石沟民俗村,有着“红妆之韵、红妆之美”之称的中式婚礼“十里红妆”民俗表演,每天都会在民俗村里准时上演。

郧西县花馍技艺非遗传承人卢芸,带领着郧西的妇女们一起“做巧食”,将面团做成一个个栩栩如生、造型各异的花馍;另一位非遗传承人陈西霞,也会早早开始准备八方桌、熟菜、香火等,做七夕“请织女”的祈福仪式。

除此之外,郧西全县都会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进行自唐宋传承至今的比巧工、穿巧针、染指甲、放河灯、听情话、贺牛岁等祈福乞巧的七夕民俗仪式。也正因此,“郧西七夕”,早在2011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郧西的七夕文化,不止在这些传承至今的民俗活动中,更是融入在了这片土地的山水之间。比如,以天河为轴修建的郧西天河旅游区,就布满了与七夕相关的元素。

据说,织女下凡放置衣服的仙石,就在天河旅游区的玄鼓山之上;相思谷中重现了牛郎织女相遇、相知、相爱、相思的全过程;七夕广场上矗立着世界最大的铜牛雕塑,以及国内最大的织女雕像。

“七夕”天河上游有一条重要支流,就是五龙河,有传说这里孕育了道教传说中“五龙捧圣”因而得名。如今,这里成为了五龙河风景区,山谷幽深、河水清澈、群山奇丽,令人心旷神怡,有“中国小九寨”和“纯天然氧吧”的美称。

这里有个传说中织女下凡沐浴的“织女谷”,谷中有织女浴池、神牛卧滩、鹊桥、牛郎牧场芦花荡、聚仙桥、聚仙阁等景观,是游客们祈愿美好爱情的福地。此外,还有武王伐纣时南线战场的要道“封神谷”,地育五龙的“飞龙谷”,追寻快乐、如梦如幻的“天乐谷”,以及乐以忘忧的“忘忧谷”。

除了自然景观中的七夕元素之外,想要探寻这些民俗百年传承的历史,还可以去郧西民俗博物馆,其中有2000多件的民间藏品,每一件农具、一方喜帕、一乘喜轿,都是本地农耕文化、传统婚俗流传至今的见证。

如今,以“郧西七夕”为首的非遗项目,在郧西这片土地上重新焕发出生机。郧西县收集整理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技艺、戏曲、民俗等十大类1000余项非遗资源,在集中保护的同时,郧西也大力开发非遗资源,与旅游项目相结合,打造出的“天上七夕•人间郧西”,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游客,向往的“中式爱情故里”。

“郧西七夕”的故事虽然已经讲了上千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仍能不断续写新的篇章,就像这里代代相传的“七夕民俗仪式”一样,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焕化出蓬勃的生命力。

0 阅读:0

恨玉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