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老实话,人这辈子,初心是为了来体验生活,满足享乐,而不是受苦受难,忍受非凡。岁月给你缺憾,也会产生怀念。
我是50后,传说中的前浪。小时候读书辰光,憧憬共产主义理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弹簧眠床沙发椅,一日三餐燥烤饭。成年后,理想与时俱进:家里有个做饭的,办公室有个好看的,身边有个犯贱的,远方有个想念的。退休还乡,逍遥随浪荡,散淡任清幽,理想不想做“马云”,只想做“浮云”。册那,好比半夜里擤鼻涕,甩到哪里算哪里?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被动跳槽千人以上国营企业有七、八次。口号: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在上海农业机械化实验厂工作的那会儿了,每逢节假日或周末,从嘉定到市区,乘厂车都路过现在住的小区。印象中,这里是城乡结合部,曾是上海铁路西站,称为真如站。历尽沧桑后,现在成了集沪宁城际高铁、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真如西村,就像传说中别人家的小芳,中规中矩,娴静淡雅。建造于八十年代初,属老式售后公房。小区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呈正方形,居民户籍人数七千人左右,年轻人大多远走高飞,宅着的是老年人与狗。岁月静好,适合养老。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活所需,应有尽有。沿街边,商铺店家,三步一倾,四步一到。有体育场,幼儿园,卫生院;超市、银行、餐饮、美容、足浴、菜鸟驿站,还有小桥流水,寺庙宝塔,包罗万象。
古树如盖,河浜清晰。有树林可以挂鸟笼,有亭子可以喝茶,有儿童乐园含饴弄孙。可到草坪散步,下棋、唱戏、搓麻将。也可在路边、河堤、篱旁、树下,随地而坐。更有部分居民“断舍离”后,旧桌椅,矮矮的;旧沙发,长长的。半躺式,看着天,云卷云舒,全躺式,眼一闭,白日梦魂。心,也就随遇而安了。
这小区,除了人多,还有车子多。为啥?小区外,停车收费老规矩。而这厢,免费!免费!熙熙攘攘,车外有车。也是,人往高处走,车往一处驰。有免白不免!
这辈子也许最不后悔的莫过于没买车子了。试想:买了车,不买车位,相当于下流后没有揩屁股;但是买了车位,等于娶个新娘子,还要搭个丈母娘;还有呢,每年的保险费、养路费,修理费,每月在外的停车费、过路费,每天的汽油费,等于又找了个“小三”,沪语:拨伊作煞忒?这些虽是小事,但人一旦上了年纪,烦心事还嫌少嘛?
周遭有十几辆公交,还有地铁7、14、15号就在家门口,几乎四通八达。地铁开得比救命车快,比瑞士表还准时,总有一辆够你去浪。七十年代那会儿,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现今,这些时代的烙印,都可用一部智能手机帮你基本解决。
手机有打车软件,你可以预约车辆;你要联系任何人,不仅随时随地可以通电话,还可直接微信语音视频;手机有智能监控,遇到危机,可以报警;出门没带钱,可用手机刷一刷,甚至可以透支开支。再有,手机完全可以跟你家庭进行智能化连接,帮你开空调,帮你煮饭,帮你开锁,遥控电视,等等;想到这些,是不是又要开心得挠胸口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给老了,或正在老的路人送上一句箴言:有钱的,是一般人;健康的,是富人;知足的,是高人;心宽的,才是圣人。爱卿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