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计算”,不要“算计”
——谈兵法“慧”处世(1)
文/路秀儒
《孙子兵法》注重庙算,就是战前在庙堂中对影响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进行综合计算,算算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算算有多大的取胜把握,算算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算算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
一要看有没有胜算。主要是通过“五事”“七计”(道、天、地将、法,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的庙算,来综合判定胜负可能。在《计篇》中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就是说,没有开战而在战略筹划上取得胜利的,是因为得到的胜利条件比较多。
二要看哪种战略更划算。《谋攻篇》提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认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倡导“兵不顿而利可全”的“谋攻之法”。在《作战篇》指出:“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兵贵胜,不贵久。”认为攻城战、消耗战、持久战最不划算。
三要看哪种应敌之策更适算。《谋攻篇》指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意思是说,拥有十倍于敌的兵力时,就围歼敌人;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时,就直接进攻敌人;拥有两倍于敌的兵力时,就要设法分割敌人,各个击破;兵力与敌人相当,要有战胜敌人的能力;兵力少于敌人,要设法摆脱敌人;实力弱于敌人时,要避免与敌人决战。
《孙子兵法》“算”的思想,体现了对战争的慎重态度和科学精神,这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人们工作生活中借鉴这一智慧,就是要有计算意识、计算头脑、计算智慧,懂得和善于计算成本、计算得失、计算成功概率、计算效费比,避免拍脑门、粗放性决策,努力做一个精打细算的人。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计算”不是“算计”。我们学习《孙子兵法》“算”的智慧,要防止把“计算”的好习惯,变成“算计”人的坏毛病。无数活生生的事实表明,“计算”着眼于事,所以就能做成事;“算计”聚焦于人,于是总是误事、坏事。现实中,“算计”人不成,反被别人“算计”的例子比比皆是。
【作者简介】路秀儒(男),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综合训练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大校。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