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名》:销魂处,亦是英雄地

观云聊娱乐 2023-02-14 22:51:14

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

一般人看金楼是个销魂处,

反过来看,它是一片英雄地。

——《一代宗师》

娱乐圈,岂不正是一座名与利铸就的金楼,纸醉金迷之下是鱼龙混杂的江湖?某些有腔调的电影,譬如《无名》,注定要在资本夹缝间血雨腥风鏖战。而某些草莽出身的演员,譬如王一博,注定要在被消费主义捆绑价值观的公共舆论场脱敏。

一、道与谋道|文艺片的灵魂商业片的名

大搞情怀和搞大情怀的2023春节档,《无名》因追求电影本身的艺术厚度而遭孤立。但也仰仗它,共襄盛世的最强春节档方有艺术电影一席之地。它甚至引发电影艺术的公众讨论:电影叙事、摄影美学、蒙太奇等久睽的词汇,回归大众视线。

热议的国民度,恍惚有重回八十年代《庐山恋》石破天惊的错觉。《无名》,拥有当下中国电影创作最稀缺的品格:对影像“审美感”的执念与人物“立体性”的塑造。而程耳自嘲式宣发的 “超级商业片”,也可说是用王家卫混搭杜琪峰的行为艺术。

细节即质感,这是程耳与王家卫相近的电影美感。有禅宗意境但又不同于禅宗的形而上学,以视觉化细节渗进电影的方方面面:乌云压顶的城市、醉生梦死的弦乐四重奏、花窗玻璃下的焦虑等待、血色中挣扎的醉虾……无一不是隐喻与留白。

隐喻之外是非线性叙事。程耳回应道:“每个人都被限制在一个线性的时间里。当我们把时间打乱,有时候好像是打开了一个缺口……逃离线性的束缚。”

程耳在《无名》取景地荣宅,有场题为“从博尔赫斯到近代东亚”的座谈。程耳的确很博尔赫斯!写意的悲欢在写实的历史底色上,比起美学的“筋骨皮”更大魅力是氛围“这口气”。点到为止的克制姿态,历史细节渥堆发酵,凝成一个时代的整体。

经由广泛阅读,最终会有些人物和场景让人难以忘怀,会在内心沉淀下来。

接下来会遗忘,但最终总有个别人物、个别场景、个别事件始终无法忘怀,挥之不去。

这些挥之不去的部分,可能就是《罗曼蒂克消亡史》和《无名》的由来。

对我来说,最挥之不去的,还是真正的历史、情感、人性本身的逻辑。

电影擅长表达的,无非是这些东西。

无论历史如何演绎、如何宏大,但最终,还是落到个体身上。

——程耳

这正是《无名》的世界观:所有宏大叙事之下,我们首先是“个体”。正如经典韩影《辩护人》,没有遭遇不公指控和受虐的少年,宋佑硕律师或许永远不会走上为民主辩护之路。而没有影片最后白描般点题,电影也不会把暗流怼到观众心底!

那同样样宏大的命题“抗战”,在国人电影语境是怎样的存在?通常是宏大叙事的浩浩荡荡和史诗级场面气势磅礴。当然拿手撕鬼子说事就是不讲武德!总之,只讲政治的“神剧”与“奇侠”,既透支我们对历史的敬畏,又稀释了真实自带的感染。

而《无名》,是抗战电影语境里第一次把“1937”何以是义夫发愤之秋、志士忘躯之日,用诗化审美的笔墨写意。多重叙事,就是“繁笔”的铁画银钩。而镜头语言,就是 “减笔”的行云流水。一字不讲苦难,人人苦难。一字不讲风骨,处处风骨。

1937是家国历史的分水岭,也是四万万国人的。何主任、陈小姐、叶先生、方小姐,乃至软弱的张先生和阴鸷的王队长,他们的人生同样被血淋淋划开豁口。上海到香港,一钵血色醉虾,就诠释了乱世里浮萍一样的生命与杀机四伏的活法。

2月4日始,官微票房海报悄然换成金字,《无名》盈利了!走出长线行情,靠上座率反攻,票房慢牛冲十亿——傲骨贤导程耳,鱼与熊掌,第一次兼得。

但世上只有极少人会真心为他人高兴。东野圭吾的《恶意》如是说:“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我把对自己的恨全部给你,一并用来恨你”。

谋道者程耳,动了谁的奶酪?

许是,他做了劣币驱除良币市场的反骨,因为不识相抬高谋食门槛坏了江湖规矩?

许是,他对被手机驯化的观众期待过高,忽略了浅阅读盛行下思考力的用进废退?

许是,市场习惯了直给的密集快感刺激,也就无福消受东方式审美的留白与清欢?

许是……好吧,他就像电影的“麦田守望者”,很痴狂,很坚韧,甚至一度好像还很离经叛道。但也很深情,守护电影的荣光,并不忌惮觊觎者来来往往。

二、玉与璞玉|梁朝伟的气韵王一博的命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梁朝伟、王一博,华娱影史两位叶先生:一位是电影《一代宗师》叶问,一位是电影《无名》叶秘。咏春宗师V S无名氏。而使两位结缘的导演程耳,本身就是中国电影的一大妙人。更妙的是,三者俱是真性情!

从影四十年拿奖拿到手软的“影帝”梁朝伟,演技有目共睹。只靠一双眼睛就能讲故事的他,以中流砥柱姿态陪伴观众度过香港电影最黄金的年代。《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无间道》、《色戒》、《一代宗师》……戏路之全能,令人叹为观止。

他甚至拍过剧情全靠瞎掰的《东成西就》,开拍时连剧本都没有的《暗花》!艺术口碑与商业票房双全的影帝,能驾驭任何剧本和对手。无人质疑梁朝伟在同样有王家卫式审美情愫和符号隐喻特质的程耳麾下的能量。令人存疑的,是王一博。

影帝固然是“神针定海”,可不确定因素也忒大!《无名》是王一博的电影首秀,尽管他原本就是遇强则强型的演员,尽管程耳原本就是擅长点石成金的导演……可喧嚣尘上的唱衰声中,最低3.5亿的票房预测,到底把“不信任”三个字写在了脸上。

好在事实胜于雄辩!王梁二位两场重场对手戏,殊死搏斗与卡车挑衅,大有“湖海相逢无老少”的激烈化学反应,考试是超纲的,答案让人惊喜又唏嘘。

同样是内心有座活火山的演员,梁朝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而王一博则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影帝的电眼在岁月加持下更深沉了,每个神态每句台词,都将程耳想要传达的美学和禅意融入微末中。宛如顶级普洱熟茶,口感醇厚,回甘无穷。

每一帧表情都值得,但微末中的情绪又都被深深埋藏。真相大白后,你才被藏匿的锋芒刺痛。而电影新人王一博,再次驾驭住了人设承载信息量少的冷面角色。从“蓝忘机”与“百里弘毅”走过,他已能使“缄默”在他身上绽放出肉眼可见的蓬勃。

影帝与顶流,宗师与少侠,看梁朝伟和王一博对戏突然就懂了,“为什么刀得有鞘?因为刀的真意不在杀,在藏。”有那么一瞬恍惚,想起威尔·史密斯的《双子杀手》。年龄差呈现的互动类似“少年对父权的挑战”,刚好是青蓝交集的巅峰状态。

更何况,程耳、梁朝伟与王一博的相遇结缘,分明还是有《一代宗师》故事里,宫宝森力推南拳北传之际的调性,“现在这个炉子里呀需要这根新柴。”

宫宝森成就了叶问的声誉,并点明“灯”的要义:“往后的路,你是一步一擂台。希望你像我一样,凭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娱乐圈是啥地方?有星辰大海也有朝阳群众,有人踩了缝纫机就有人艳绝寰宇。

宫宝森说要往远看,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贵圈水深且脏没错,但谁说没有自洁可能?青蓝同辉、兰桂齐芳,对疫情三年萎靡的院线经济来说绝不是字面意义,它意味着复苏与葳蕤。可总有人唯恐天下不乱,看不得别人好,容不下真性情。

《无名》近九亿的票房是黑不下嘴了,但梁朝伟的《风再起时》票房却真扑了。So,继被黑影片“看不懂”、黑演员“面瘫半永久”,到黑票房“惨淡扑街”、黑导演“死于傲慢”,又双叒叕进阶到黑影迷:“王一博粉丝说梁朝伟不扛票房”!好家伙!

没错,名利场里向来少真情,但电影艺术却有文化赓续。捷径和索取虽然投机,但朴直与纯粹才是艺术生命最终的皈依。#王一博说自己什么命#上过热搜,“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什么命啊,能和梁先生拍这样一部电影”,不善表达,却永远真诚。

王一博还说过,#希望常因光影相聚#因缘际会又岂是说说而已。当初因《大话西游3》结缘的刘镇伟导演说他像年轻时的梁朝伟,而力荐他出演《无名》的刘伟强导演恰恰成就了《无间道》和梁朝伟“三年之后又三年”的陈永仁!真是玄学啊!

搁置,咱先搁置这话题。还是宫老爷子与叶问的掰饼问话,“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贵圈若都如此般戏比天大,也早就“南拳何止北传”,添柴传灯无数。

三、路与行路|娱乐圈的围城电影人的壁

春节档是《无名》的围城。一方面它以最大诚意给春节档带来新类型;另一方面若不是命硬,就凭它“没有被院线团结的价值”,高低得被埋没。作者性强的电影逐鹿春节档,商业决策上看极为冒险。3.5亿最低票房预测就是最坏的商业结果。

用小众题材杀出血路,程耳实属神仙交卷,当然不能忽视社恐剧组集体力量。俗话说,不怕憨憨多就怕憨憨凑一窝。好巧不巧,程耳、梁朝伟、王一博,都是意识流行动派。一如热搜上的花絮:阿呆阿瓜和阿傻。哎一古,三傻大闹上海滩!

很难想象社恐剧组的日常。程耳坦承沉默较多,但他显然很享受:说话和沟通是两个概念,沟通效果不是以数量衡量。当你找对人,不需要说那么多话。

新人王一博的确一路遇贵人,但人脉有其内在规律,那便是:你有何价值决定你有何资源。叶问能入宫宝森的眼,也是因为老爷子生爱才之心。而叶问用“一种全新的逻辑思维”掰了老爷子的饼,也才配得上金楼一趟“入庙拜佛”和“叶底藏花”。

于王一博这根新柴而言,添柴的手自然是耳导,也是梁影帝。后生可畏,身为现场飞页的灵感缪斯,程耳对王一博的偏爱不吝让人知道。而显然,断网中年导演相中娱圈顶流,不是什么商业嗅觉的果,是天才导演与天赋演员量子纠缠的因。

梁朝伟的欣赏则来自对手演员的惺惺相惜,“我真的觉得他很好,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他有那个特质。”叶先生们的握手是对时代的致敬。拳怕少壮,何况输人不输阵的胜负心,不会让他放过任何学习并超越的机会,王一博的光焰还在后头。

王一博遇见程耳是一种突围。这是一次堪称经典的流量转型。多少个爆红的街舞综艺与炸裂的神迹般舞台,都不能揭下他身上流量的标签。可这次,当程耳用艺术电影的上帝之手,近乎完美复刻了米开朗基罗的《上帝创造亚当》,谁还能开怼?

程耳遇见王一博又何尝不是突围!闲云野鹤到中年,还有多少个二十三年?程耳啊,不是拍电影贵,是你贵呀!酒香也怕巷子深,何必大道如青天你独不得出?不如乘胜追击杀出个黎明!很好,有缘人自会再见,《人鱼》二搭王一博,nice!

自从有了商业片概念,“轻创作”的电影就把观众当韭菜割。是艺术受困商业格局还是泛娱乐导致审美拉垮,很难一言蔽之,但审美降级是不折不扣现实。

类型片的审美疲劳里,我们期待《无名》能耳目一新,事实上它的确做到了!早在《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程耳就以台词明志:“电影我也没看懂,导演没打算让大家看懂。这是艺术片,是拍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调侃里,藏着悲壮与雄心。

无惧黑水,一股清流!这实在不能不让人想起一位超时代天才,与当世格格不入的1844年的尼采,“我的事业是有时代的。我根本不想混同于这个当代要当做它的任务来解决的东西。50年之后也许会有一些人……睁开眼睛,认识到我所做的事情。”

上海,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陈列着董必武的书法,“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就像,叶秘穿过上海往事漫长黝黑的甬道,迎接他的是湛蓝天幕下香港岁月的金色阶梯;就像,你我穿过《无名》的清瘦,回到“大年初一展望未来”的丰腴。

任何远大事业,哪怕初创时微不足道,完成时也必然雄伟磅礴——越是盛世太平就越能感受这话的分量!不以立场堆砌历史,而在鲜活细节里还原历史;不是告知与提醒,而是打动与感染。主旨重要情感更重要,这才是主旋律电影的本真意义。

《无名》到底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英雄路,常常是一条不归路。

《无名》路,却是中国电影向死而生的路!

慢牛也是牛,苟赢也是赢。

所谓长尾效应,其实远未充分展现。

密钥大可以继续延期。

春天到了夏天还会远吗?

“而夏天过后,我们将继续……”

那就,《人鱼》再见!

0 阅读:12

观云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