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片魔法,血肉苦弱机械飞升
票房魔法,用户复购增量拉新
魔法打败魔法,欲望征服欲望
尼采有言,上帝已死
霍金宣称,哲学已死
中国电影,死或未死
某种程度取决于观众自身

影视商业化改变文艺存在方式,也改变市场鉴赏习惯。作为亲历票房魔法攻击的麻瓜,我们疑惑:当票房取决于排片费而非口碑反馈,票房对电影自身是否还有意义?同样,当复购变成声援,粉丝能否替代知音真正为作品出圈拉新裂变?
OK,不打哑谜。电影需要观众但好电影需要好观众。知音难觅,得承认观影当然有审美和阅历门槛。《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时和《无名》一样,有人看不懂,说导演“装”。作品票房最终滑铁卢,程耳当时写下《对得起这碗白米饭》为铭:
我偶尔穷尽解释,说我们的电影还不错。
你看,观众评价还不错……
我能读懂他狡猾眼睛里的句子,以及他撇嘴时的唇语:
但是不卖钱哦~是啊,但是不卖钱哦。
我只得沉默地举起酒杯来化解尴尬,推杯换盏。

程耳狼狈过,但更相信自己会胜利会去到目的地。《无名》执行导演刘一舟说,拍摄时每个部门都有监视器,片子质量和精神内核通过画面传递出来,所有人都受到鼓舞。“我们对导演的创作能力欣赏且钦佩,(那)是一种很澎湃的精神能量。”
《无名》至少能撑住中国严肃电影硕果仅存的门面。娱乐圈表面风光但其实仍在主流文化边缘。“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中国式悲哀与道德绑架沿袭着歧视,一向拿娱乐妖魔化当文化遮羞布,遮掩经济发展中暴露的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没有悲悯心支撑科学走不远,因为征途没有价值逻辑会跑偏。
人们也懂,没有悲悯心支撑经济走不远,因为发展的目的与手段会倒置。
但其实,没有悲悯心支撑文化同样走不远,因为文氓践踏文化更甚饭圈。

烂梗“绝望的╳╳”堂皇出圈,是中国电影的耻辱!始作俑是假官媒,插科打诨蹭流量的不乏所谓官媒。互联网有记忆,出自《无名》同期上映电影官微翻车事故中网友评论,被拿来买稿甩锅混淆视听,只能说灯下黑,影视业清朗了个寂寞。
本就莫须有,嫁祸更下作。伙同无良媒体的文化流氓,就在巨大傲慢下公器私用社论式造谣。诋毁粉饰成批评,羞辱美其名劝诫,在公共舆论场混淆视听之卖力,不亚于当初炮制 “小镇做题家”之匠心。词性词组结构都趋同,堪称一脉相承!
文化素质可以评,道德滑坡应该批,行规国法更要讲。媒体不能没有新闻价值观,不能公器私用滥用话语权。清该怎么清?朗要如何朗?除了就事论事,还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悲悯心!毕竟连小学生都知道,不能瞎给同学取绰号。


真相即国益!可以学习“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的总要求,但绝不能“贴标签·取外号·甩锅锅”这么损!
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治病之前起码先得摸清病因。烂梗源起先搁置,就说说拿王一博路演说事的事。文化等于文凭?断章能取义?发布会和路演不是政府事务听证会,上价值的口号和台面话,愿意说固然好不想说也正常。难道有错?
演员不是讲师,屏幕上成功塑造角色就是称职与优秀。为表现自我而上价值的话术属于社会人和政治秀。人家演员朴素大方回应,觉得脱离电影语境谈某些话题没意义,岂非很正常?!更别说当时电影刚刚上映,让剧组剧透岂非失心疯?!


讨伐者姿态十足,讲风气扯情怀,实质呢?提电影就讲电影啊,但人物亦正亦邪戏路大开不谈,新人首秀演技出彩不谈,导演满意影帝认可不谈,逮住演员性格嘚吧,明晃晃“无事生非”四字挂脸上!全然不顾舆论存在的理由,是公正与真实。
娱乐圈著名直球,王一博天性使然。比起成人的周全他更多赤子的坦率。他错哪儿了?哪儿都没错,不过是不迎合所谓对标准答案的价值期待。可演员不是英模,演英雄不必是英雄。他不擅长表达,但他已经把最好的表达倾注在叶秘身上!
演员成色如何,导演满意,观众满意,制片人满意,票房满意。说到底也就唯恐天下不乱的营销号、职黑以及看个标题党拉踩内涵文就失智的人不满意。

这是最好的电影世代,没有明显刻板红线,类型片花样层出,题材近乎无禁忌。肥瘦妍媸,丰俭由君,看客拥有历代观众绝无仅有的选择自由。这也是最坏的电影世代,大师远去,情怀淡漠,圈子短视,行风狭隘,电影审美在多元化中失元。
这些年,商业片势如破竹,艺术片节节败退。商业片定位就是赚钱,大投资、大导演、大场面、明星阵容,皆为收益。资本甚至从投资、拍摄到上映,对赌无不涉足。当票房变现成为资本游戏,屎尿屁量产与网络灰黑产业炒作便由此发源。
有人出生就在罗马,但有人走过泥泞诋毁,十年风雨兼程才抵达。实力是别人永远夺不走的资本!“你们说为什么是王一博,那么凭什么不是王一博呢?”

梨园古训,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德艺不分家,由此形成道德约束与传承情怀。梨园即旧时文娱业,是最讲师承门规的行当之一。而今行业发展淡化教学相长的内核,更多是影视投资与产出的经济逻辑与商业因果,行业传承情怀远去。
这也是近年娱乐圈“星辰大海计划”的初衷。只可惜学院派拉山头、星二代混人脉,以至扶持新星赓续文化成了镀金营!非科班出身,未入选过计划,吃百家饭的孩子王一博,演艺路没有门阀荫庇加持与圈子裙带维系,却闯出了自己的节奏。
新演员入行受自身条件或者人脉掣制,一般而言都有横盘整理的平台期。资本利益既得不想轻易冒险换路数,演员则囿于成见、死于舒适,很难突破。但王一博从触电影视开始就奇迹般没踩雷,角色无论人设、性格、气场,几乎都没雷同。




业内认可、票房验证,更多人相信王一博没有舒适圈。未来,他将延续自己无边界的行走风格,拥有更宽戏路。不被标签化是演员王一博木秀于林的大杀器!如此优秀为何是招黑体质?除了红就是原罪,更多时候也是被行业刻板印象连累。
尤其在与《无名》相关的争议中,某些在舆情中造成负面效应的媒体,就是以人云亦云的态度、断章取义的表达预设立场,以此迎合偏见、固化偏见。

其一是流量偏见。流量男星被称“鲜肉”,就反映了女性凝视。物化本质都是玩弄,女性抵抗被凝视转而凝视男性也不代表进步,在文化意义上刻板化了流量男星。而男权社会不接受女性凝视抵抗,从而鄙视其凝视对象,参见“受害人有罪论”。
而流量明星中徒有其表者德不配位,就更坐实花瓶标签。出于信息茧房壁垒,大众接受负面信息很容易,分辨谁是清流却很难。于是,终是顶流扛下所有!王一博就这样在每次大众鞭挞娱乐圈乱象的口诛笔伐间,替人受过遭遇流量反噬效应。
除开拿钱办事的职黑和为拉踩而来的饭圈脂粉,余下为黑而黑者只是需要投射戾气的靶子。骂谁不重要,理由不重要,错杀不重要,拿他发泄情绪就好。

其二是学历歧视。最近坊间的#没文化敢上镜#,其荒腔走板不仅是断章取义曲解事实,更是掐头去尾曲解官媒。与三年前数字党把《检察日报》投稿中“偶像失格”说,冠以官媒定性网暴明星如出一辙。手法都不带换,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观众认可的‘演技派’,未必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化人’。文化从来不局限于学历,不只来源于书本,也不一定呈现为条分缕析的表演理论。”人民日报确有替演员主持公道之意,但其后对业界现象的勉励劝诫,却仍在转载中通过映射被恶意解读。
太子有国师加持百官护驾,科班出身有学院派师承人脉,吃百家饭没与圈子利益深度捆绑,自然也无人强出头。想搞你,辩解是狡辩,不辩解是默认!何况初代互联网你不知屏幕后是人是狗,AI元年你甚至不知水军是碳基生命还是硅基生命。
所以中国电影缺啥?缺钙!多数人浑浑噩噩时,清流倒成了罪过。“一束光照进了黑暗的铁塔里,让里面的肮脏与罪恶暴露无遗,于是这束光便有了罪。”

回到电影本影。《无名》的历史语境和年代感卓然,而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亦与影片腔调融为一体。少年感与男人味混杂,良善的钝感与阴鸷的锋锐交织,诠释成长。这些是电影不曾详述的,表现这些的不是直给的浅表台词,是情绪与演技。
叶先生一度以王队长为友,不是纯伪装。和王队长在76号忙里偷闲,二傻子般翘着小指吐烟圈玩儿并非装傻充愣。他才介于少年与男人之间的年纪,潜伏的高压下也需要释放苦闷。野兽般的他,不过是在贫瘠的血色间贪恋刹那作为人的情感。
叶先生平时穿西装系领带,一板一眼程式感满满,颇有雅正绅士般的洁癖。狂揍东瀛人后他擦拭沾血领带。无名者身处无间,有时不得不做些敷衍功夫和血腥勾当,即使是为大义,也一定非常痛苦。此处的擦拭,想必对应的正是心灵的洁癖。


还有,叶先生击杀王队长前的那滴泪。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叶先生落泪是祭奠自己的青春,以泪水将故人与旧事一笔勾销。爱人死了,朋友没了,能证明自己是个活生生的人的人都在生命里一一谢幕了,此后就真只是暗器与机器了。
他的打戏和哭戏都令人惊艳!拳拳到肉的血脉贲张间我们常常忘了,他一开始杀人时手还抖得点不着烟,忘了他也有伤痕累累孑然一身的痛苦。这是神格大于人格,为大义肯抹煞自我痕迹和私人情感,只有流泪瞬间方能稍显人性的暗器啊。
伏笔与隐喻,看客能感知多少全在个人修为。而承载剧情的欲语还休,让人同理无名者的牺牲,更仰仗演员修为。《无名》的好,就在演与观的共情间。


排片虐,于是就有影迷沉浸式体验谍战的决心,于是就在边角旮旯时间重新发现票房。而这,其实无异于一种堪称“歪打正着”的行为艺术,引导着明星粉丝从一般意义上的广场式狂欢的欣赏,向上突破到了高雅文艺欣赏所独有的慎独境界。
因愤懑不平与艺术感动产生的复购支持,电影从粉丝口碑开始传播,作品口碑渐渐出圈,接驳了更大的主流观众。最终,好奇宝宝、看热闹的、黑转粉的,都在考古溯源中聚水成涓。“自来水”源源不断泉涌,终于成了票房逆天改命的关键!
从含光君的正到谢允的撩,百里的痴到陈宇的犟,再到叶秘希斯莱杰式微笑,成长在时间中发酵可持续。他迟早会成为睫毛、鬓角和背影都是戏的人!




单纯做资本宠儿,是双方都没有长期盈利和复利的自杀式投资。So,程耳说迎合往往没有什么价值,王一博说我的世界不退让,就是“耳态度”和“博姿态”的底层逻辑。程耳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含金量,而王一博有望成为新生代演员的风向标。
更重要的是,作为演员他身上灵性、诗性与美感并存。这是超越皮相又不能缺少皮相的难得微妙。内娱观众不是只配垃圾快餐,同理也不是只配糙汉丑帅。如今功德圆满的莱昂纳多、布拉德·彼特和汤姆·克鲁斯,当初谁不是“球花”艳绝寰宇!
ChatGPT引发的AI时代降临,我们是历史见证者。世上不存在满分事物,何况有图有真相时代结束。当生活都在人工智能干涉下虚实难分、疆域不明,除了眼前人,还有什么是可信任的呢?当代观众,请珍惜真正的演员和严肃的导演吧。
得学会辨别狼来了,才能不透支、不动摇。诋毁,本质是另类仰望。追随,本质是坚守信仰。So,希望是属于奋斗者的,绝望的只会是觊觎的文氓!

上一代国际影星老去后,新生代挑大梁的不是太少是断档。多年青黄不接后内娱终于有了国际青年偶像,不容易!中国电影久睽形象气质俱佳、演技台词并美的新面孔了,香港电影就更暮气沉沉。新人就像兴奋剂,让整个行业悸动不已。
中国电影能否带着作品强势复苏,席卷国际舞台横扫戛纳和柏林,开启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2.0?当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不能期望从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慈善心得到我们的晚餐,而是从他们关怀他们自己的利益去得到。”
从饭圈短视与利益相煎中放下屠刀,文化还是娱乐,体制还是市场,都离不开植根青年、依靠青年、发动青年!格局再大些,喜欢王一博更期待王一博式演员,不拘一格但同样优秀的后浪,共同撑起这暮霭沉沉但仍有新血尚可期的影视圈。

这就是被偏爱的理由吧
不妨再等一等
流量与影帝,只隔岁月与修行
长安道上,红炉点雪
名义场中,泮林革音
还要怎样更好的一个世界呢
中国电影新青年
Made in China.
Made for People!


用心好文,点赞。
中肯,真诚,实在,透彻,本文值得点赞👍👍👏
写的好,透彻
出了一口闷气,点赞
这篇文章因该投到各大官媒发表
满天乌云又能怎样,穿越过后就是阳光。
有人出生就在罗马,但有人走过泥泞诋毁,十年风雨兼程才抵达。实力是别人永远夺不走的资本!“你们说为什么是王一博,那么凭什么不是王一博呢?”[点赞]就该是他,他值得最好的,作者说了好多人的心声
王一博,中国青年新文盲---绝望的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