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国栋,今年62岁,出生在江苏苏北一个偏远的农村。
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兄弟姐妹一共六个,我是老大,初中没读完就辍学回家种地,帮父母减轻负担。
18岁那年,我进了一个镇上的砖瓦厂做工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后来厂子倒闭,我又辗转去了县城,靠着吃苦耐劳进了一家物业公司做维修工,直到五年前退休。
我这一辈子踏踏实实,没什么大本事,但也没做过对不起人的事。
30岁的时候,经人介绍认识了我老婆陈秀芬,她比我小三岁,是邻村的姑娘,心灵手巧,贤惠朴实。
结婚第二年,儿子赵磊出生了,家里的日子虽然苦,但我们夫妻俩总是咬紧牙关,想着再穷不能穷孩子。
赵磊从小就聪明,学习好,我们省吃俭用供他读书,最后他如愿考上了南京的一所大学。
四年前,他和同学刘晓敏结了婚,婚后我们老两口掏光了积蓄,还借了十几万,给他们在南京付了首付买了房。
房贷每月要还八千多块,我儿子的工资刚够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我就又出来找了份保安的工作,想着帮他们分担一点。
事情的开端,就是从我看到刘晓敏的朋友圈开始的——那条朋友圈彻底击垮了我。
我是在四年前搬到南京的,那时候儿子刚结婚,孙子出生没多久。
儿媳刘晓敏是南京本地人,家里条件比我们好很多。
她的父母在南京有两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出租。
她还有个弟弟,比她小三岁,刚大学毕业。
我对他们家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也不太敢问。
每次见面,他们夫妻俩对我们还算客气,但总有种隐隐的距离感。
我退休后闲不住,想找点事做。
儿子赵磊跟我商量,说家里房贷压力大,让我再帮衬几年。
我知道他的难处,就托人找了份保安的工作,离家不远,每个月三千块钱工资,刚好能贴补点家用。
虽然每天站岗挺累,但我想,只要儿子过得好,吃点苦也算值得。
工作了一年多,我渐渐摸清了儿媳的性子。
她是个精明的人,花钱舍得,喜欢打扮,追求所谓的生活品质。
我们老两口给她带孩子,她嘴上说几句感谢,但从来没提过给我们生活费。
孙子上幼儿园后,她还让我们每周接送。
用我老婆的话说:“咱儿媳妇心里没咱俩的位置,别指望她能体谅咱们。”
我其实并不在意这些。儿媳毕竟是外人,我只希望她能对赵磊好,对这个家有责任心。可是,这几年我越来越发现,她似乎并不把我们一家当成一条心。
事情发生在腊月二十二,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
那天是我轮休,早上没去上班。
我刚吃完早饭,刷手机时无意中点开了刘晓敏的朋友圈,只见她发了一张照片,配文是:“陪妈妈挑的翡翠手镯,家里人都喜欢。”照片里,刘晓敏的母亲正戴着一个翡翠手镯,笑得合不拢嘴。
我愣了一下,点开评论,发现下面一片夸赞,说手镯颜色好、水头足,还有人问价格。
刘晓敏回复:“也就三万多,不算贵。”
三万多?
我心里“咯噔”一下。
为了这个家,我每天站岗十几个小时,一个月才挣三千块,他们却轻轻松松花三万块买手镯?
更让我心寒的是,刘晓敏从来没提过家里经济紧张,也没说要减轻我们老两口的负担,反而还在朋友圈炫耀这些东西。
我心里五味杂陈,想起这些年的付出,竟觉得有些可笑。
付首付时,我们掏空了积蓄,还借了十几万;现在每月房贷八千多,儿子工资只够还贷款和日常开销,我们却不敢停下手里的工作。
可刘晓敏一家呢?
她的父母有房出租,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她弟弟大学刚毕业,听说她还资助过好几次;现在又花几万块买手镯。
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家眼里,我们的付出根本算不了什么。
那天晚上,我忍不住把这事跟赵磊提了。
他听了半天没吭声,最后才说:“爸,晓敏也不是乱花钱的人,这可能是她妈妈过生日,她想尽点孝心。”我听得直摇头,反问他:“那我和你妈呢?
我们这么大岁数了,省吃俭用帮你们养家,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感受?”
赵磊沉默了。他的沉默让我彻底心凉。我知道,他不是不明白我的意思,而是他根本不敢跟刘晓敏提这些。他怕伤了夫妻关系,只能选择对我们老两口装聋作哑。
第二天,我去上班时,脑子里全是这些事。
站岗的时候,我越想越不是滋味。
这几年,我和老伴为了儿子付出了多少?
可到头来,他们过得风风光光,我们却像个外人,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
想到这儿,我突然觉得,自己这份保安工作,完全没必要再做下去了。
我回到家,跟老伴说了这件事。她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说:“国栋,要不咱们就别再管了。孩子大了,有他们自己的日子。咱们也该为自己活一回了。”她的话让我一下子清醒过来。我点点头,决定第二天就辞职。
辞职的那天,我心里反而轻松了许多。虽然不知道儿子会怎么想,但我明白,有些事不能一味迁就。我们老两口辛苦了一辈子,不是为了让自己受委屈。或许,他们需要自己经历一些磨难,才能明白我们的苦心。
腊月二十二那天晚上,我坐在家里,看着窗外的灯光,心里竟有种久违的安稳感。我对老伴说:“过年后,咱们回老家去吧。南京的日子过得累,回乡下种种菜,养养鸡,过点清静日子。”她点点头,笑着说:“好,听你的。”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选择为别人付出时,总以为对方会感恩,可到头来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永远比想象中远。
我辞职那天,不是因为多大的矛盾,而是终于明白了一件事:父母的付出,不能永无止境。适当的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成全。
未来的日子里,我不打算再为他们的生活操心了。我和老伴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要为自己的晚年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