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秀兰,五十岁,初中毕业,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农村家庭。年轻时,我没能继续读书,早早嫁给了同村的男人李德水。婚后,我和丈夫一起在镇上开了个小饭馆,生意一般,但勉强能维持生计。我们育有一儿一女,大儿子李强(不是这个名字,改成李建国),小女儿李慧。我的娘家是个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父母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而我就是唯一的女儿。小时候,家里的好东西从来轮不到我,吃饭时,我的弟弟们可以吃肉吃蛋,而我只能捡他们剩下的。等我长大了,家里更是没想过让我继续读书,直接让我辍学回家帮忙,然后匆匆嫁人,像是完成了一个任务一样。我一直以为,自己结婚后,娘家就和我再没有什么关系了。可我万万没想到,父母的偏心并不会因为我成家而结束,反而在父亲去世后,彻底把我的心伤透了。
02父亲去世后,母亲召集了三个弟弟,让他们来分家产。家里有一套祖宅,还有几亩地,加起来价值不低。母亲亲口宣布:“老大、老二、老三,每人一份,公平分配。”我站在一旁,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于是试探性地问了一句:“妈,那我呢?”母亲抬眼看了我一眼,语气理所当然:“你嫁出去了,家里的东西和你没关系。”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狠狠扎了一刀。我不是她的女儿吗?为什么她可以大大方方地把一切给儿子,却连一句解释都不愿意给我?我苦笑了一下,说:“可我是你女儿啊,爸生前也没说过不分给我吧?”母亲皱起眉头,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你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回来争什么?你有婆家,有丈夫,有孩子,家里的东西是要留给你弟弟们的。”我弟弟们听了,甚至没有一个人替我说话,反而眼神里带着一丝轻蔑,仿佛我在觊觎他们的财产。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妈,爸去世前,我也尽心尽力伺候了,守灵的时候,我整夜整夜没合眼。现在你们分家产,连我一点念想都不给?”母亲看了我一眼,嘴角扯出一抹冷笑:“你孝顺,不代表就要分家产。再说了,你爸生前说过,女儿是外人,家里的东西不能给外人。”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在我母亲眼里,我从来不是家里的一份子。我只是个被当作“泼出去的水”的女儿,一个在他们眼里没有任何价值的“外人”。我红了眼眶,心灰意冷地说:“好,既然这样,那以后我也不会再麻烦你们了。”说完,我转身离开,心里一片冰冷。然而,我以为这就是结束了,可现实却远比我想象的更讽刺。
父亲下葬后,母亲的态度突然大变父亲的葬礼结束后,我原本打算回自己的家,不再和娘家有任何瓜葛。可就在我要离开时,母亲却突然拉住了我的手,眼里满是焦虑:“秀兰,你要走去哪儿?”我皱眉:“我回家啊。”母亲的手抓得更紧了,语气里带着一丝慌乱:“你怎么能走?以后谁来照顾我?”我愣住了,随后冷笑:“妈,你还有三个儿子呢,不是都分了家产吗?让他们养你啊。”母亲的脸色变了变,支支吾吾地说:“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哪有空管我?再说,你是我唯一的女儿,照顾我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我气得笑出了声:“天经地义?刚刚分家产的时候,你倒是没把我当女儿啊?现在想让我养老了,你又记得我是你女儿了?”母亲脸上的表情有些尴尬,但很快就恢复了理直气壮:“你是女儿,照顾老娘是应该的。你弟弟们有自己的日子要过,不能亏待他们。”我深吸了一口气,心里一片悲凉。原来,在母亲心里,我的价值只剩下“养老”了。家产可以不分给我,但养老的责任,却必须落在我头上。我看向站在一旁的弟弟们,他们一个个低着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他们得了好处,又何必来管我这个“被遗忘的女儿”呢?我闭上眼,心里做了一个决定。“妈,你养我这么大,我感激你。但养老这件事,我无能为力。你三个儿子都在,他们才是你的依靠。”母亲的脸色瞬间变了,尖锐地喊道:“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我是你亲妈,你居然不管我?”我抿了抿唇,声音低沉却坚定:“你自己想想,你什么时候管过我?”说完,我甩开她的手,头也不回地走了。
03回到自己的家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母亲的那句话还在耳边回响:“你不给我养老,谁养?”曾经,我以为自己做得再多,也能换回母亲的一点点疼爱。可现实狠狠地打了我的脸。在这个家里,我从来都不是被珍视的女儿,而只是一个可以被利用的“工具”。弟弟们拿走了所有的家产,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而我,什么都没得到,却被要求尽孝。这世道,未免太荒唐了。后来,我听说母亲去找了大哥,但大哥只敷衍了几句就把她打发走了。二弟和三弟更是直接装聋作哑,谁都不愿意接手这副担子。母亲最终还是回到了老家,一个人住在祖宅里。我听说她逢人就哭诉,说自己养了个没良心的女儿,可她永远不会告诉别人,她是如何把我当外人,又如何在需要我时才想起我是她的孩子。我不怨她,但也不再奢望了。有些亲情,从一开始就站在了悬崖边,风一吹,就散了。我终于明白,有些爱,是求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