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资40万给婆婆建养老房,小叔分文不出带一家人住进去,8年后拆迁小叔打电话:赶紧回来

冷清落秋 2025-02-21 10:47:35

我叫刘芳,今年48岁,初中毕业,住在小县城里。

年轻时家里条件一般,没能继续上学,早早就出来打工,后来嫁给了我丈夫王志强。

我们结婚二十多年,有一个儿子,现在已经上大学了。

丈夫是家里的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小叔子王志明,比他小五岁。

公公去世得早,婆婆一个人带着兄弟俩长大,吃了不少苦。

丈夫对婆婆一直很孝顺,觉得她当年太不容易了。

我们结婚后,婆婆一直跟我们住在一起,帮忙带孩子、做家务,日子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也还算安稳。

丈夫在县城里的一家工厂上班,收入稳定,我则在服装店里做销售,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还算过得去。可就在八年前,我们家做了一个重大决定——给婆婆建一套养老房。

当时,婆婆住的老房子已经很破旧了,冬天漏风,夏天漏雨,我们想着她年纪大了,该住得舒服一点。

可是建房子不是小事,动辄几十万的开销让丈夫很犯难。

我咬咬牙,拿出了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的40万积蓄,想着老人住得好一点,自己辛苦点也没关系。

可谁也没想到,这套养老房,竟然成了我们一家人与小叔一家矛盾的源头。

房子建好后,婆婆特别开心,逢人就夸我们孝顺。可没过多久,小叔子王志明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搬了进来。

当时,他们一家原本在外地打工,因为工作不稳定,日子过得紧巴巴。小叔子打电话给婆婆,说“外面日子太难了,想回老家发展。”婆婆心疼他,就让他们回来住。

“妈,这房子是大哥和嫂子出钱建的,你让我们住进去,这合适吗?”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些不舒服,便直接问婆婆。

婆婆却不以为然:“这房子是给我养老的,我让谁住就让谁住。再说了,志明是你小叔子,大家都是一家人,怎么就不合适了?”

丈夫虽然有些不乐意,但还是叹了口气:“算了,妈高兴就好。”

就这样,小叔子一家理直气壮地住了进去,甚至还把我们的房间给占了。我原本想着,既然是一家人,那就好好相处,可现实却让我越来越心寒。

小叔子一家不但不付房租,连家里的水电费都不愿意掏。每次交水电费的时候,小叔子总是推脱:“大哥,你们两口子挣钱比我们多,帮衬一下也不过分吧?”婆婆也护着他:“你们都是一家人,别计较这些。”

更让我无法忍受的是,小叔子的妻子对婆婆的态度极差。平时婆婆帮他们带孩子、洗衣做饭,她不仅不感激,反而动不动就嫌婆婆做饭不好吃,或者说孩子带不好。

有一次,我回家看到婆婆一个人坐在门口,眼睛红红的。我问她怎么了,她只是摆摆手,说:“没事,年纪大了,耳朵有点背,志明媳妇嫌我做饭慢。”

我心里一阵心疼,可是婆婆自己都不愿意计较,我又能说什么呢?

这样日复一日,小叔子一家在这栋房子里住得心安理得,而我们却成了“外人”。我和丈夫心里都有些不痛快,但又不想和家里人撕破脸,只能忍着。

真正让我寒心的是,八年后,这栋房子竟然要拆迁了。

那天,我接到了小叔子的电话。他的语气前所未有的热情:“嫂子,快回来一趟,房子要拆迁了,赔偿款不少呢!”

我听了,心里冷笑了一下。当初建房子的时候,他一分钱不出,如今拆迁了,倒是第一个想到利益的。

我没有着急回去,而是问他:“那你们打算怎么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然后小叔子支支吾吾地说:“这房子是给妈养老的,妈现在住在这儿,拆迁款当然应该由我来处理。”

“你来处理?”我忍不住笑了,“这房子是我和你哥出钱建的,当初你们住进去连一分钱水电费都没交过,现在拆迁了,怎么就成了你的了?”

小叔子有些急了,语气也不再客气:“嫂子,你别这么说话啊。反正这房子是妈的,妈现在跟我们住在一起,这笔钱当然该归我们处理。”

我心里一阵发凉。一家人这么多年,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我没有急着做决定,而是直接回了一趟娘家,和哥哥商量了一下。哥哥听了,气得直拍桌子:“这简直是欺负人!你当初出钱建房子,现在拆迁了,他们凭什么不让你分?”

我沉默了很久,最终做了一个决定——找律师。

我把当初建房子的转账记录、收据都整理好,准备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我把这件事告诉小叔子的时候,他的反应让我更加心寒。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破口大骂:“嫂子,你怎么这么狠心?咱们是一家人,你居然为了钱要告我?”

我淡淡地回了句:“如果我们真是一家人,你当初住进去的时候,为什么从来没想过公平一点?”

事情还没有最终解决,但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忍气吞声。有些时候,亲情如果变成了一方无休止的索取,那就没有必要再去维持了。

这次,我决定不再退让。

0 阅读:0

冷清落秋

简介:一个故事,一段爱情。愿美好的爱情陪你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