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是近两年养生领域中一个比较时髦的话题。
很多人过来买药时会主动伸出舌头问体内是否有湿,更有许多人过来咨询购买诸如红豆薏米茶、六白养生汤之类的祛湿产品。
虽然坊间流传着很多能有效祛湿的偏方秘方,好似祛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其实祛湿对于真正的中医而言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刘渡舟先生就曾经说过,一个医生要是会祛湿,就是一位好医生了。
刘渡舟
中医六邪为风寒暑湿燥火,湿是六邪中唯一的有形之邪,而且很少单独存在,而是多与除燥邪外的四邪相结合,比如风湿、湿热、寒湿、暑湿。
“湿为阴邪,非温不化”,这是中医治湿的总原则,但因为湿邪总与其他邪气勾连并存,所以只用温药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湿气比较严重的人群往往会有上热下寒或里寒外热的复杂表现,祛湿不得法,反而会使这种复杂表现更为严重。
再加之人体体质千差万别,所以湿邪的表现非常复杂多样,要想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的祛湿问题无异于天方夜谭。
所以,要想更好的祛湿,应该找专业的医药人士进行咨询,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个性化方案。
现在体湿人群确实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这除了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外,也与人们越来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缺乏锻炼,作息无规律,肆食生冷辛辣油腻等。
所以祛湿的基础是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在此基础上再以药物进行调理方能见效。
中医关于祛“湿”的论述非常多,我认为清代医学界邹澍所著《本经疏证》的论述简明易了,且论述全面,很有启发性。
一、古人治病,每于实病中求虚,虚病中求实。
实病中求虚,如《伤寒论》所载是也。病机错杂,邪气方盛之时,才见一种虚象,便即人参、白术、阿胶、地黄放胆用之。
虚病中求实,如《金匮要略》所载是也。五劳虚极羸瘦,乃主以大黄䗪虫丸,且美其称曰缓中补虚。
经常见中医医生对患者说,你的病是因为阴阳不合,气血不调。
这种回答看似高深,其实跟没说一样,因为阴阳和合,气血调畅,则百病不生,一旦患病,当然是阴阳不和、气血不调了。
中医治病即是调和阴阳,但阴阳不是割裂对立的,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根互生。
对于湿的治疗也是如此,并不是只分清湿热和寒湿即可,因为寒湿之中也有热,湿热之中也有寒。
二、湿当分寒热:
属于寒者,是阳郁阴中而不升。
属于热者,是阴困阳中而不降。
阳郁于阴,是气之虚。阴困于阳,是气之实。
气虚即阳虚,气实即阳盛,是虚实皆属气,而气之虚实皆化湿也。
夫湿者,地气也,
阳郁于阴,是地气因天气之郁而不化;
阴困于阳,是地气受天气之并而不化,皆能为湿。
为湿者皆阴,阴所以化湿者,皆本于阳不能化,故一虚一实,投治迥殊。
虚者,补正以益气,白术、茯苓是也;
实者,除邪以益气,连、柏、栀、黄是也。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寒湿亦有热,湿热亦有寒,不能见寒治寒,见热治热。
2、论中提及虚实皆属气,而气皆本于水谷,所以祛湿的关键在于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