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伊梅·马科斯3月27日公布的调查报告,犹如一枚政治核弹击穿了总统府的防线。这份耗时七天的紧急听证会结论显示,前总统杜特尔特3月11日被捕过程中存在“系统性违宪”,司法部门全程沦为橡皮图章,而所谓的“红色通缉令”更是缺乏法律依据的虚构产物。
马科斯政府最初以配合ICC调查为由签发逮捕令,却在杜特尔特律师团队提交人身保护令申请后,突然改口称“菲律宾不受ICC管辖”。
参议院听证会现场流出的视频证据显示,司法部长雷穆拉曾私下指示检察官:“无需深究证据链完整性,优先满足国际压力。”这种司法工具化操作直接违反《菲律宾宪法》第三条关于正当程序的规定。
3月11日逮捕行动中,特勤局未出示原始逮捕令副本,仅提供经修改的电子版文件;杜特尔特的72小时申诉权被压缩至12小时,其指定律师在押送途中遭到通讯阻断。这些违规操作导致最高法院于3月20日裁定临时释放杜特尔特,成为压垮政府公信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司法部3月25日声明仍坚称“ICC程序正当性”,三天后外交部却发布矛盾通告:“任何国际司法机构不得凌驾菲主权”。这种立场摇摆引发宪法学者集体声讨,前首席大法官塞雷诺在《马尼拉时报》撰文指出:“政府正在摧毁19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体系。”
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3月28日会见军方高层,要求重新评估《部队地位协定》中涉及ICC的条款。此举被解读为向现政府施压,菲律宾武装力量内部仍有35%的军官出身达沃系,与杜特尔特家族关系密切。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3月29日声明“敦促各方遵守法治”的措辞异常模糊,与此前强力支持ICC调查的姿态形成对比。分析认为,美国担忧过度介入可能激化菲国内反美情绪,毕竟杜特尔特任内曾创下68%的民众支持率。
菲律宾比索对美元汇率在报告公布后暴跌2.7%,创三个月最大单日跌幅。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已将菲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司法独立性受损加大政策不确定性”。
随着最高法院全席法庭4月2日开庭审理杜特尔特诉总统府案,马科斯政府正面临执政以来最严峻考验。宪法协会主席加西亚指出:“此案判决将决定菲律宾是否重回强人政治,或重塑司法权威。”而街头涌动的人群已给出选择,3月30日,十万民众聚集黎刹公园,高呼“捍卫宪法”的口号震彻马尼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