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活靠笔势,不是结构!他总结出王羲之的笔势诀窍,水平一飞冲天

之瑶看过去 2023-10-05 12:15:06

字活是因为有笔势。

很多人把结构当笔势。

这是不对的。

结构没有方向性,而笔势有方向性。

比如你站在不动,就没有方向性。只能有个结构。

如果你朝某个方向跑,就有了方向性。在书法上,称有了笔势。

你会发现,笔势是一个动态,有朝某个方向的动态。

所以字有了笔势,点画有了动态方向,字就活了,有生命特征。

结构只是一个点画组合。没有点画运动方向,就形成不了笔势。

有笔势的字肯定有结构,但是有结构的字不一定有笔势。

所以高手不但让字的结构漂亮,而且还要让点画有动态方向,让字活。

只有把字写活,才能写出韵味,写出神采。

否则只是一个呆板的骨架。

王羲之的笔势秘诀被他总结出来,从此书法水平一飞冲天!

董其昌总结出王羲之的笔势秘诀是,转左侧右。

这种笔势的特点是笔势向右上倾斜。

转左,是一个承接上一笔。侧右,侧是倾斜的意思,笔势向右倾斜的。

王羲之的这种笔势其实是由手腕的生理结构决定。

手腕向左起笔的时候,活动范围很宽。所以你会看到左边的起笔笔画间隔较宽。(上图红线左端)

起笔后,往右行笔。手腕最舒服的方向是右上(如上图红线箭头方向)。

你可以试着写一下,如果真把横写平了,手腕会很别扭。不那么顺畅。

写笔势最忌讳不顺畅。

蔡邕说,(笔)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遏。

笔势,有阻挡就不对。

所以,王羲之的笔势是“侧右”,向右上方倾斜,最合理。最能把笔势释放出来。

能把笔势释放出来,字就活了。

还是以上图这个“群”字做例子。如果把“横”都写平,从结构上看也挺好看。

但是笔势向右上的笔势没了,字的动态也就没了,字也就成静态了。

董其昌是临帖高手,他总结出王羲之的笔势秘诀后,书法水平一飞冲天。

许多人拿他的字当法帖练。

结束语:

临字帖,一定要会读帖。

读,就是一个研究过程。

比如临王羲之的字帖,你会发现为什么字都是向右上倾斜,但是感觉都是正的?

这很奇怪。

其实这由人的眼睛生理特点决定。

人的眼睛对不同处敏感,对相同处不敏感。

比如一堆红苹果中有一个绿的,你的注意力会聚焦在绿苹果上,忽略一堆红苹果有什么不同。

同样一个字中,笔画大部分都是斜的,突然有一笔是正的,你的视觉注意力就会盯在这笔上,这笔正,你就会觉得这个字就是正的。

(如上图)王羲之写的这个“群”字,很多“横”画都是斜的,但只要下面“羊”字“中竖”正,就这一笔(主笔)正,就把字调成正的。

但是反过来,就不行了。

比如还是上图王羲之写的这个“群”字,横都是正的,唯独“羊”字“中竖”(主笔)是斜的,那这个字就是斜的。

人的眼睛就是挑刺的。

比如你是一个好人,一辈子做好事,就做了一件坏事。别人只会记住你做的这件坏事,好事没印象。

一个坏人,做了一辈子坏事,突然做了一件好事。人们感恩戴德,称其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就这一件好事,人家成佛了。你说气不气人?

书法也是这样。

你甭管笔势怎么斜,只要主笔(注意力聚焦处)那一笔是正的,这个字就是正的。

有的同学没总结出这个诀窍,小心翼翼把字写得横平竖直,就是主笔有一点点歪,那这个字就是歪的。

经常写楷书的同学对此会有深刻的体会。

王羲之的字势是,似奇反正。诀窍就是这个原因。

刷刷刷几笔,笔势是斜的,动态感很强。主笔一正,这个字就是稳的。

你读帖的时候总结出这点,就不会在意像不像的问题。

董其昌说,临帖要意临。

意临的前提条件,就是先抓住王羲之的笔势特点,你的注意力才有时间去体会王羲之的神采。

你如果忙着一笔一画照抄字帖,脑子估计不太会有空,去体会王羲之的神采。

照抄式临帖,只是一遍一遍重复点画外形,离开字帖还是不会写字,书法水平不会有大的进步。

学习书法,古人的方法还是很有效的。不能瞎练!

本文原创来自作者的公众号:毛笔书法

4 阅读: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