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间,苏禄国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刺、西王巴都葛叭苏里和峒王巴都葛叭刺卜因仰慕中华而一起前来朝拜朱棣皇帝。不料想,东王巴都葛叭哈刺病逝于德州,朱棣下令按亲王的规格厚葬东王。这是古代中国人对菲律宾最深的记忆。
苏禄国即现在菲律宾群岛的苏禄群岛,境内盛产珍珠、鱼虾、香料等物。岛上信奉伊斯兰教,实行何种体制不得而知。苏禄国有三位国王,即东王、西王和峒王。峒王的名字在我国史书上没有记载。
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西王和峒王经过商议,决定由东王、西王及峒王的妻子叭都葛·巴剌卜亲自率领使团来中国。三百多人的庞大使团漂洋过海,在中国的南方登岸。这时,明成祖已去北京视察宫殿建筑,苏禄国王一行也随之乘船从运河北上,同年八月中旬达到北京。
明成祖接到禀报,十分高兴。在北京城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欢迎和接见了他们。他们向天子就进献了用金册镂刻的表文,赠送了珍珠、宝石等珍贵礼物。朱棣接受表文,正式封他们为苏禄国王,并按照中国的制度颁赐给了印诰、袍服、冠带、仪仗等物,对国王们的亲属和随从也分别送上冠带和礼品。
苏禄国王一行在受到朱棣盛情迎接之后,留下来游览了北京城,对中国的雄伟的宫殿非常羡慕,对中国皇帝的友善态度更是十分敬仰。在北京游玩了二十七个日日夜夜的苏禄王决定率团回国。临行前,又向明成祖请辞,成祖再次为他们设宴饯行,又赐给两位国王和一位王妃玉带各一,黄金各百两,钱三千贯,金绣蟒衣袍、麒麟衣各一裘,随从也赐予丝帛、钱钞等。
九月下旬,东王率团启程,先从陆路到通州,再从通州乘船沿运河南下。此时的北方已经进入秋季,天气转寒。热带地区的苏禄人显然不适应这种气候。苏禄国使团到达德州时,东王不幸染上风寒,医治无效,病故在德州。
苏禄国东王突然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明成祖朱棣不胜痛悼。他立即命人撰写祭文,并派礼部郎中陈世启迅速赶往德州,代表朝廷为东王举行隆重的葬礼,并按照中国的王制为他建造陵墓。朝廷在祭文中以“聪明特达,赋性温厚”来赞誉东王,并谥号“恭定”。
与此同时,成祖又派出使者,去对东王家属表示慰问,劝东王长子都马含随西王回国后,继承王位,稳定民心,安定国内。东王王妃葛木宁和次子温哈剌、三子安督鲁及侍从十余人请求留在德州为东王守墓三年,成祖表示同意。
永乐十六年(1418年),虽然苏禄国东王已病故一年,但成祖仍很怀念他,又命在东王墓前修建祭庙,亲自撰写悼文,刻石勒碑,立在祭庙前面,碑文彰扬苏禄国东王的中国之行是:“光荣被其他国家,庆泽流于后人,名声昭于史册,永世而不磨。”
东王王妃葛木宁原定守墓三年,但直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住了六年时间才回国。在此期间,明朝给予她及儿子、侍从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东王妃又从苏禄返回德州,与两个儿子继续留居中国,后来东王妃也在德州去世。两个儿子也和德州妇女结婚,有了后代,并分别改成温、安两个单姓。
苏禄王墓
明成祖朱棣对苏禄国东王的友善态度和言行,影响深远,从明清两代直到现在。明朝政府对东王后裔依旧关怀、照顾,拨给田产,免除赋税,发给他们俸禄、布匹和钱钞。并尊重他们的习俗,在东王墓前修筑了一座清真寺,供他们和当地的回民礼拜。
可惜的是,永乐大帝的子孙们不争气,远洋船队被扔在港湾里腐烂,造船匠和水手也很快就忘了如何制造、驾驭庞大的海船。
而远在地球另一端的西班牙人,却怀着极度贪婪的野心,来到了东亚。
嘉靖元年(1522年),麦哲伦率领一支西班牙船队在菲律宾登陆。菲律宾土著对这些外来者一点也不感冒,三下五除二把麦哲伦给宰了。据说这些土著还是食人一族,至于这次有没有开洋荤就不深究了。
虽然遭到了沉重打击,但西班牙人没有放弃,依仗坚船利炮,慢慢把菲律宾群岛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隆庆五年(1571年),西班牙人征服吕宋,建立马尼拉城。
菲律宾群岛原本生活着很多华人,西班牙人也知道有个强大的明朝,曾经拥有一支惊人的远洋舰队,出于畏惧,一开始对华人没敢做得太出格。他们从美洲掠夺来的金银,通过这些华商流入了大明,再把茶叶、陶瓷等中国商品运往欧洲,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随着华人越来越多,西班牙人感觉到了威胁。他们知道自己是外来者,又不想让华人分享自己的权利,于是他们一步步加强对华人的管束,防止华人造自己的反。可压迫越深,反抗就越剧烈,华人对殖民者的抵触情绪反而愈发高涨。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殖民地总督乘船去摩鹿加群岛视察。这些西班牙人根本不把华人水手当人看,动不动就鞭打至死。华人水手在潘和五的带领下奋起反抗,竟然杀死了这位总督和他的随员。西班牙人以此为借口,对华人进行大规模驱逐,掀起了排华浪潮。明朝官府听说后,派水师来到马尼拉,接回了三千多名华人。由于明朝每年都能从吕宋赚取大量的银子,因此不愿意与西班牙人开战,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十年后,万历皇帝派宦官到吕宋,引起了西班牙人的恐慌。他们以为明朝有计划征服吕宋,这里的华人正好充当内应。于是,西班牙人想狡猾地收缴了华人手里的铁器,然后把华人一批批诱骗出来,进行屠杀。
华人发现大难临头后,不得不发动起义,攻打马尼拉城。但他们无枪无炮,连大刀长矛都没多少,在西班牙人的火枪火炮面前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据统计,至少有二万五千名华人被杀,也有数据认为在三万名以上。
大屠杀之后,马尼拉地区只剩下四百多华商,他们活着仅仅是因为对西班牙人还有用,并不是因为仁慈。西班牙人很快发现,没有了华人,马尼拉连正常的社会运转都无法维持,整个城市都死了。
可能是害怕明朝报复,也可能是为了恢复马尼拉的经济,西班牙人连哄带骗,把屠杀的责任推到华人的头上,并表示欢迎华人继续前往。虽然有些官员主张严惩西班牙人,可万历皇帝不愿意花钱远征,只是谴责了一下。
不明真相的华人又继续向吕宋移民,慢慢使马尼拉恢复了元气。西班牙人却从中发现了对付华人的办法,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崇祯十二年(1639年),又两次屠杀华人,死者数万。明朝此时已自身难保,更不可能眷顾这些海外侨民。
反倒是郑成功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听说西班牙人的暴行后,义愤填膺,准备出兵为死难民众复仇。当时吕宋已有数十万华人,比台湾只多不少,郑成功计划收复吕宋后,作为反攻的根据地。
西班牙人收到郑成功的战书后,立即展开对华人的屠杀,以消除来自内部的威胁。与此同时,他们又无耻地写信给郑成功,乞求原谅。郑成功当即决定发兵讨伐西班牙人。康熙元年(1662年)春,郑成功所部经历近九个月围城战,接受了荷兰总督揆一投降,将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台湾。之后不久,郑成功遣使前往马尼拉,向菲律宾西班牙总督拉腊递交外交文书,史称“郑成功致菲律宾总督书”:“大明总统使国姓爷寄马尼拉总督曼利克・特・喇喇之宣谕:承天命而立之君,万邦咸宜效顺朝贡,此古今不易之理也。可恶荷夷不知天则,竞敢虐我百姓,劫夺商船,形同盗贼,本当早勒水师讨伐。然仰体天朝柔远之仁,故屡寄谕示以期彼悔罪过,而彼等愚顽成性,执迷不悟,邀予震怒,遂于辛丑四月率师亲讨,兵抵台湾捕杀不计其数,荷夷奔逃无路脱衣乞降,顷刻之间,城池库藏尽归我有,倘彼等早知负罪屈服,岂有如此之祸哉?你小国与荷夷无别,凌迫我商船,开争乱之基。予今平定台湾,拥精兵数十万,战舰数千艘,原拟率师亲伐。况自台至你国,水路近捷,朝发夕至;惟念你等迩来稍有悔意,遣使前来乞商贸易条款,是则较之荷夷已不可等视,决意姑赦尔等之罪,暂留师台湾,先遣神甫奉致宣谕。倘尔及早醒悟,每年俯首来朝纳贡,则交由神甫覆命,予当示恩于尔,赦你旧罚,保你王位威严,并命我商民至你邦贸易;倘或你仍一味狡诈,则我舰立至,凡你城池库藏与金宝立焚无遗,彼时悔莫及矣。荷夷可为前车之鉴,而此时神甫亦无庸返台,福祸利害惟择其一,幸望慎思速决,毋迟延而后悔,此谕。永历十六年三月七日。”《台湾通史》记载:“是时华人之在南洋者… …且以为叛民,任其杀虐,破家荡产,莫可吁诉。故延平有征伐吕宋之举”,西班牙殖民者康熙元年(1662年)屠杀吕宋华侨后,部分华侨驾小舟逃至台湾,“成功抚之”。
遗憾的是,郑成功还未出兵便病逝,远征吕宋的计划流产了。接下来的郑氏子孙,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只想着偏安台湾,再也不提吕宋攻略。就这样,中国永远失去了征服菲律宾的机会。
四次大屠杀加起来,华人死亡人数肯定超过十万,无数财产被掠夺,不知多少人一生的积蓄毁于一旦。明朝放弃远洋舰队的理由是花费太大不值当,却没人想过,海贸给大明带来了三亿多两白银,完成了银本位的货币改革,迎来了中兴。
如果中国能够控制广大的东亚海域,海贸的利益只会更大,并大大带动国内的商品生产。也许崇祯皇帝就不会穷得连边军的军饷都拿不出来。
一位对东南亚相当熟悉的英国作家曾感叹说:“做一个十九世纪的中国人,真是一种苦刑。”这句话说明华侨的悲惨遭遇,但也显示中国人倔强的一面。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秘密武器,这秘密武器是:高度的含垢忍辱,高度的勤劳吃苦和高度的警觉。使他们在万难之中崛起,而且壮大,竟掌握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大权,大大地出乎那些手执屠刀的帝国主义国家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