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与和峤守孝时表现截然相反,和峤看似遵守礼节实则只是走形式

史海撷英 2024-11-02 19:43:27

韦彪,字孟达,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乃西汉丞相韦贤玄孙,东海太守韦弘曾孙,大司马韦赏之孙。

韦彪自小就十分孝顺,父母去世后,他伤心地守丧三年,从未出过守丧的棚子,以至于服丧期满时,已经消瘦得不成样子,治疗了好几年才有所好转。《后汉书・韦彪传》对此有载,“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

光武帝建武末年,韦彪经举孝廉入仕,官拜郎中,后因病免官,又回乡教授学生,他安贫乐道、淡泊功名,深受三辅地区儒士的敬仰。汉明帝时,韦彪再度入朝,此后历经汉明帝、汉章帝两朝,历任谒者、魏郡太守、左中郎将、长乐卫尉、奉车都尉、大鸿胪等职。章和二年(88年),韦彪年老致仕,次年去世。

韦彪的事迹固然感人,但在西晋时期,却发生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实例,这便是西晋大臣王戎与和峤的故事。

王戎出身琅琊王氏,祖父王雄曾任曹魏幽州刺史,父亲王浑也官至凉州刺史。王戎自幼聪颖,神采秀美,乃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王戎五六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在众人都因猛兽的咆哮而纷纷逃跑时,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曹叡看到后,称赞王戎真是个奇童。“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后来,王戎经钟会推荐而入仕,被司马昭辟为掾属。

和峤同样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和洽曾任曹魏太常,和逌官至曹魏吏部尚书。和峤年少时便十分有才华,有盛名于世,后入仕为太子舍人。西晋建立后,和峤又因贾充的举荐,被晋武帝任命为黄门侍郎。“和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人也。祖洽,魏尚书令。父逌,魏吏部尚书。峤少有风格,慕舅夏侯玄之为人,厚自崇重。有盛名于世,朝野许其能风俗,理人伦。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而叹曰:‘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贾充亦重之,称于武帝,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中书令,帝深器遇之。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乃使监令异车,自峤始也。”

王戎

王戎与和峤两人都以孝敬父母而闻名乡里,后来两人的父母也是一前一后去世,然而两人的表现却大相径庭。

王戎虽然以孝道闻名,但在母亲去世之后,他却并没有举行隆重的丧礼,反而逾越礼制,饮酒食肉,甚至还用吃剩下的鸡骨头支床。“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裴頠往吊之,谓人曰:‘若使一恸能伤人,濬冲不免灭性之讥也。’”

和峤家中同样遭遇大丧,但他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他严格按照丧礼的要求置办了丧礼,每天都哀哭不止,当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刘毅乃是一位节操清正的官员,而且也善于品评他人,他对司马炎的回答可谓一针见血。

和峤

虽然在孝心上王戎与和峤的表现各不相同,但两人却皆可称谋国大臣。和峤为政清廉,深得百姓人心,晋武帝时历任颍川太守、给事黄门侍郎、中书令等职,晋惠帝即位后又拜为太子太傅,加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并任命为少保,辅佐太子司马遹,后于元康二年(292年)病死于任上。

王戎则历仕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豫州刺史、建威将军等职,并参与了晋灭吴之战,因功进封安丰县侯,西晋时又历任侍中、光禄勋、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并于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位列三公。“八王之乱”时,王戎预感到天下即将大乱,于是逐渐退出朝堂,“初,孙秀为琅邪郡吏,求品于乡议。戎从弟衍将不许,戎劝品之。及秀得志,朝士有宿怨者皆被诛,而戎、衍获济焉。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尝先见如此。”最终于永兴二年(305年)病逝。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