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李熙进行光武改革试图维护其旧统治,但因其私心导致国家覆灭

史海撷英 2024-10-19 20:36:19

翻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地图会发现大部分亚非国家都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租借地或势力范围。一些亚非面对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局面痛定思痛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国家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命运:在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在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夹在中、日两个邻居之间的朝鲜也曾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间推行过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救亡图存运动。

近代朝鲜被打开国门要比中、日两个邻国更晚。中国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被列强打开国门的,日本是在咸丰三年(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后被迫打开国门的。中、日相继开国后东亚三国中仅剩的李朝仍孤立于世界体系之外被誉为“隐士之国”。同治五年(1866年)美国武装商船舍门将军号入侵平壤,同年10月法国入侵江华岛。李朝虽击退了这两次入侵,但已逐渐无力应对列强越来越频繁的骚扰。

比起美、法等西方列强而言,近在咫尺的日本逐渐成为李朝最大的威胁。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效仿西方列强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光绪元年(1875年)日本派出“云扬”号等3艘军舰先后骚扰釜山、江华岛一带。这次李朝被迫与日方签订《江华条约》打开了国门。此时身为李朝宗主国的中国也正遭受列强侵略而无力提供保护。李鸿章作为宗主国封疆大吏建议李朝以夷制夷——与所有列强都签订条约使其互相牵制。

李朝国门打开后逐渐受到外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李朝国内逐渐形成了一个主张效仿日本明治维新进行改革的开化党群体。开化党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打破李朝与中国之间的宗藩关系实现完全的独立地位,与之对立的一派政治势力则是坚持维护中朝宗藩关系的事大党。开化党投靠日本作为外援,事大党则投靠清政府驻李朝的代表袁世凯。光绪十年(1884年)开化党人在日本的支援下发动“甲申政变”被袁世凯率领驻朝清军镇压。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将清朝势力逐出朝鲜后扶持了由金弘集、朴泳孝等开化党掌权的亲日政府。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清政府放弃了与李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日本在战胜中国后已开始图谋吞并李朝,但恰逢此时沙俄势力也扩张到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日本与俄国的竞争反而使李朝获得喘息之机。彼此忌惮的日本和俄国都无力立即吞并李朝,于是李朝开始试图在日本和俄国之间两头下注左右逢源。

李载晃

以李朝高宗李熙为首的统治阶层打算趁日本和俄国相持不下都无力吞并李朝之时实行近代化改革让李朝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在以中国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宗藩朝贡体系里只有中国君主才是受命于天的皇帝。像李朝等藩属国君主只能称王而不能称皇称帝。既然宗藩关系已被打破,那么李熙也萌生了称帝的念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0月12日李熙自称皇帝建元光武并改朝鲜王朝国号为“大韩帝国”。

改国号、称帝标志着朝鲜由中国的藩属国摇身一变成为与中、日平起平坐的独立自主国家。此后朝鲜改称韩国。当然这个韩国和今天位于半岛南部的韩国不是一回事。大韩帝国模仿西方和日本制定了各级官吏的勋章、绶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大韩帝国下令制定国歌。这就是现代朝鲜和韩国《爱国歌》的雏形。确立国号、勋章、国歌是为向全世界传递并强化韩国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的理念。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国号、国歌这些仪式性的东西就是为国家正名的。

当然光是正名并不能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高宗李熙又效仿日本明治维新开展了一系列殖产兴业政策。这一时期大韩帝国的纺织业、海运业、陆运业、采矿业、能源业都有了长足进步,而且在原基础上还陆续开通了木浦、镇南浦、马山、群山、城津、平壤等港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韩帝国引入近代预算会计制度开始公布国家预算完善财政。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起韩国成立了一些民间银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3月大韩帝国中央银行成立。大韩帝国还积极实施国土开发政策: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7月朝鲜政府发布了六条“铁道规则”决定在国内兴建标准轨距铁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汉城电气会社成立。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起汉城市内开始运行电车并安装了路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汉城又开始建设自来水和下水管道。汉城等地还兴建起了公园、剧场等基础设施。在日俄战争前汉城的电气化和现代化已初步完成。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韩帝国设置量地衙门在美国人的协助下丈量全国土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0月大韩帝国设立地契衙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3月又将量地衙门合并入地契衙门中。韩国在推进量田事业的同时根据量田之成果作成“量案”,又根据“量案”对土地所有者发给“地契”。“地契”的立案制度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产权制度。同一时期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韩国已建立10间汉城国立小学、6间外语学校、1间医科学校、1间师范学校及62间地方国立小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韩国设立国家医院广济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0月高宗李熙下令设立惠民院。这其实是一个负责赈恤救护鳏寡孤独贫穷之人的社会福利机构。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2月李熙又下令在汉城设总惠民社、在各郡设分惠民社。韩国从此开始引入近代化的社会福利事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汉城、仁川、平壤、釜山等地已开通长途电话。这一时期韩国涌现出《独立新闻》、《皇城新闻》、《帝国新闻》、《大韩每日申报》等近代报刊对国民启蒙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高宗李熙光武改革的重头戏还是在军事领域。毕竟其它任何改革成果都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保护。早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高宗李熙就派遣特使前往俄国签署秘密协议取得军事援助。李熙计划用3年时间使韩国新式军队的士兵和军官达到4万人的规模。韩国聘用经验丰富的俄国军事教官建设新式部队,又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学校和兵工厂。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韩国新式军队已达3万人。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十七(1903年3月15日)高宗皇帝下诏以征兵制代替募兵制。整个改革期间军事支出连续几年都占据了韩国财政支出的40%以上,可韩国军事实力并未因此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韩国改革后竟野心勃发想效仿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光绪三十年(1904年)韩国军官李范允趁日俄战争爆发之际率6000人入侵我国东北延边地区,但这些由俄国教官培训出来的新式韩军几个回合下来被清军打得落花流水。

任何改革都需要一定时间积累才能见到效果,更何况韩国本就是一个贫弱的国家。就连大清都被列强打得落花流水,更何况一个昔日的藩属国仅仅改革数年成绩实在有限。高宗李熙的改革理念是旧本新参——即以旧的制度为本参考新事物。高宗李熙的光武改革本质上是在维护君主专制的旧体制前提下酌情变通。李熙在引入一些新事物的同时仍拼命地疯狂强化君权。一些开化派知识分子主张建立近代议会把韩国改造成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他们组织了独立协会伸张民权发起“万民共同会”等政治运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李熙取缔独立协会为君主专制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随后李熙以宪法形式颁布了《大韩帝国国制》明确规定大韩帝国实行“专制政治”、“无限君权”。这标志着韩国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高宗李熙的光武改革和清朝的洋务运动一样都是在维护一个旧王朝,而不是建设一个崭新的近现代国家。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的因循守旧也影响到了经济、军事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管理状态混乱无比。

造成这种混乱的本质原因就是高宗皇帝的私心。高宗李熙为加强皇权拼命敛财增强皇室的财力。当时的财政分为两套系统:一是国家政府的财政部门,一是皇室内府的财务部门。高宗李熙把管理皇室财政的宫内府硬生生打造成了第二政府。改革期间宫内府陆续增设了西北铁道局、铁道院、矿学局、绥民院、平式院、通信司、警卫院等附属机构,还包揽了大韩帝国的财政税收及新兴产业。

宫内府在各项经济事务上都与政府部门分庭抗礼极大程度地拖慢了改革效率。在高宗皇帝的表率下韩国各级官吏上行下效贪腐成风。卖官鬻爵的现象比起更改国号以前有过之无不及。表面上改革让汉城等地出现了医院、银行、电车、电话等新生事物,可韩国人的脑子仍受过去旧时代思维的束缚。更糟糕的是历史已没留给韩国试错的时间了。甲午战争后清朝势力退出朝鲜半岛,取而代之的是日、俄两国加紧在半岛扩张势力。

日俄战争示意图

高宗李熙试图让日、俄两国在半岛形成互相牵制的局面从而左右逢源。他抓住日、俄势均力敌彼此牵制的机会开展改革试图富国强兵,但只要日、俄势均力敌彼此牵制的微妙平衡一旦被打破对韩国而言就是灭顶之灾。光绪三十年(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战后俄国势力退出朝鲜半岛。至此大韩帝国已失去所有能与日本博弈周旋的筹码。宣统二年(1910年)日本终于通过《日韩合并条约》吞并了朝鲜半岛。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李熙改朝鲜国号为“大韩帝国”时应当是想振作一番的。在过去的数千年间朝鲜半岛国家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诞生的这个“大韩帝国”是半岛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帝国。这个“帝国”曾开展了一场旨在实现富强的改革,但改国号称帝仅仅13年后“大韩帝国”就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