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军官退役,也是如此。有人想走走不了,有人想留留不下,等你想法变了,又不得不走,或不得不留。
退役政策是一样的,军官身份也是一样的,但到了各个单位,标准可能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
去年,老刘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少校正营5年,经过深思熟虑,最后下定决心上交退役申请。本以为十拿九稳,结果被卡了。
老刘备受打击。从政策上说,新规出台,明确现役军官退出现役的最低条件。
也就是任干满6年,任本衔满3年。一般来说,非特别需要,符合最低条件,问题不大。
但有时候,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有的单位,人员紧缺,或符合“6+3”条件的一大堆,而退役指标有限,不可能都放走;有的单位,人员超编,符合一个,立马走人,绝不多留。
这可以理解,也很正常。从感情上说,老刘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多年,常年两地分居,父母妻儿不能照顾,萌生退役之念,盼望与家人团聚,亦是人之常情。
从单位上说,也需新老更替。年轻军官渴望进步,但部队岗位有限。老刘任职多年,晋升无望,“车到码头船到岸”,为年轻军官腾出位置,于己于人,有利无害。
但是,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单位需要,组织需要,个人愿望就应退居其次。
郁闷是难免的,老刘跟军校同学吐槽。没想到,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没有绝对的感同身受。

有的同学感慨,你太幸福了。我们这都想留,能多干一年是一年,最好能熬到退休!为了达成愿望,有的军官主动报考研究生,加入到严控的队伍。
老刘听了,惊讶不已。有的同学开玩笑,我比你还难,这个年纪还在严控期!
近年来,“两高一快”、紧缺专业和岗位人员,越来越难走了。有博士感叹,“补丁”多、“关卡”严,政策制度的“金钟罩”“铁布衫”难破。
老刘的心,陷入复杂和矛盾之中。新西兰的更苦。“我们这千方百计留人,‘单达龄’后,有‘双达龄’,还可延期。”
哎!老刘跟着叹了口气,心里不是滋味。改革后,退役矛盾似乎更加突出了。
一是军官职业化的结果。职业化的核心是鼓励长期服役,延长服役年龄、提高退役门槛、减少退役名额是应用之义。
但是,保障措施未完全建立之前,职业军人并非是唯一和最佳选项。
二是军官发展路径清晰。国家对军官的安置方式有4种,分别是:复员、转业、逐月、退休。军官可以结合个人实际,对号入座,到站下车。
而现实是,大部分人干不到退休。既然要走,晚走不如早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退役竞争的白热化。
从政策制度的发展看,毋庸置疑,军官退役是越变越好。
一是退役法定。之前,军官退役没有标准。军校学员毕业即退役,军官成为就业的“跳板”;政策制度规定未明确统一,军官全程可以退役,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改革后,这些弊端得到根本的纠治。政策制度对退役的最低条件、“达龄”标准进行了明确,只有满足条件才能退役。当然,客观上增加了退役的难度。由于制度刚性,导致想走走不了,想留留不下。但从组织层面,退役更加有序;从个人层面,更加公平合理。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二是在个人愿望与组织需要之间,初步形成动态平衡。改革成功与否,不能单纯以个人愿望达成去衡量。
军官退役,必须满足最低条件,或达龄标准,这是个人义务,必须达到;更是组织承诺。
从个人上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到一个国,小到一个家,集体利益应摆放于适度优先位置,个人利益退居其次。
从组织上说,坚持“钢丝绳上踩高跷”,掌握好个人愿望与组织需要的动态平衡原则。对想走的军官,积极帮困解难,主动关心关爱,就是放人。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留得住人留不住心。
建议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对军官退役进行改进和优化:
一是制定退役量化积分。目前,在转业安置中,实行量化积分制度,按照积分进行选岗,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这也为军官退役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如果将量化积分制度延伸到现役阶段,参照贡献和积分决定退役优先,既能发挥激励作用,让“想走”与“多做贡献”由割裂变为统一,又给了军官盼头,不至于躺平、混日子。
二是加快完善职业化待遇保障。近年来,军人待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但是还有空间。随着时间的推进,职业化待遇保障从梦想走进现实,也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军人职业,本来就是高风险、高投入。在和平年代,意味着不怕牺牲、默默奉献,且这种牺牲奉献,与普通社会劳动不同;在战争时期,代表着英勇杀敌、为国捐躯,需要为军人解决后顾之忧。

大幅提高工资待遇,提高军人职业吸引力,一是有利于促进收获与付出成正比,鼓励长期服役;二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官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三是优化逐月制度。让军人喜逐月、乐逐月、愿意逐月,好处很多:一是切实降低地方安置压力。二是提高军人安置质量,三是逐月作为未来主流安置方式,待遇越高,有利于军人扎根军营、安心服役。
四是开展激励与淘汰。有网友说,解决军官问题有三把钥匙:发展环境、退役制度和待遇保障。三者互相联系,相互制约。
开展激励与淘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军官发展环境,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发展环境好了,待遇保障高了,退役还能成为矛盾吗?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军官最介意的,在退役时几乎不选逐月的原因不是前期(60岁前)逐月金比自主择业少点,而是后期(60岁后)逐月金太少,无法很好保障生活
“从个人角度看,更加公平合理”[大哭][大哭]同条件服役现在的军官逐月比自主择业公平合理??[大哭]………
总算为逐月说了几句实在话,逐月待遇差能不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