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下,打开各类社交平台,“军恋”“军婚” 标签的文字与视频内容随处可见。
随意搜索,便能看到与军人的合影、标注着定位的家属院影像、工资条截图等信息在屏幕上不断涌现。
分享军婚、军恋日常,本是个人自由,但若因此触碰保密红线,则绝不可取。在这些看似甜蜜的分享背后,实则暗藏诸多泄密隐患。
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恋爱、婚姻生活,展示甜蜜瞬间,是许多年轻情侣、夫妻的日常,人们对此早已司空见惯。
然而,军人配偶、女友的分享却往往夹杂着特殊信息,其中潜藏的风险不容小觑。

其一,探亲“晒” 家属院:
网络上,诸如“‘90 后’‘00 后’军嫂家属院的一天” 之类的内容屡见不鲜,创作者们细致入微地记录着在家属院的生活点滴。但在不经意间,部队营区大门、单位内部场景,以及身着军装训练的军人形象被曝光。
画面中,军人的军衔、兵种,甚至姓名清晰可见。这些看似平常的分享,却可能让别有用心者从中获取重要军事信息。
其二,发工资“晒” 到账金额:
每到年初奖励工资发放,以及三月份探亲路费到账的时间节点,网络平台便会掀起一阵“晒工资” 热潮。表面上,这只是个人收入的展示,可军人工资待遇实则关联着诸多敏感信息。
不同军种、岗位、级别的工资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军队的结构、编制情况。
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极有可能被境外势力利用,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其三,随意“晒” 军装照:
部分军嫂、军人女友热衷于在网络上发布军人的照片、视频。或许有人认为,不过是几张图片、一段视频,不会泄露什么重要信息,没必要小题大做。
但在情报搜集者眼中,这些都是珍贵的信息来源。一旦别有用心之人借此主动接近,以套取更多军事信息,普通军属未必能够察觉并保持警惕。尤其是军装照,其蕴含的信息量远超普通照片。
它不仅会暴露军人身份,使军人成为潜在目标,而且军装上特定的标识、徽章、装备细节等,都可能无意间泄露部队编制、装备型号、任务区域等军事机密。
即便有些军属未直接发布军人照片,将网名设置成与军人相关的特殊标识,同样会为别有用心者提供可乘之机。
同时,未经许可在网上发布军装照,还违反了部队的保密规定和纪律要求,军人及军属需为此承担相应责任。

军嫂、军人女友作为军人最亲密的人,为军人家庭默默付出,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尊敬与爱戴。
然而,从网络上大量存在的泄密风险内容来看,部分军属的保密意识仍较为薄弱。
有的军属认为,只要给军人肩章打码,不拍摄军事装备,发布的内容就不会有问题,对地理信息等数据缺乏基本的保密意识。
还有些人为了获取流量,刻意打造“军嫂” 人设,过度消费社会对军人家属的好感,扰乱网络环境。
面对这些问题,筑牢军属保密防线已是迫在眉睫。首先,军队及相关部门应强化对军属的保密教育。
长期以来,保密教育主要聚焦于军人群体,但在“万物皆可晒” 的时代,军属的保密意识培养同样不容忽视。
可定期开展保密知识培训讲座,通过真实案例深入剖析泄密危害,让军属直观感受到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将保密意识深深植入军属心中。
其次,军人家属自身要主动提升保密意识。在网络上发布内容时,务必保持审慎态度,多问自己“是否会泄密”。对于不确定是否涉密的信息,一定要与军人仔细核实,切不可为了一时的流量和关注度,触碰保密红线。

此外,各大网络平台也需切实履行审核责任。建立针对军事相关内容的严格审核机制,对涉及军人、军队元素的文字、图片、视频进行重点筛查。一旦发现存在泄密风险的内容,立即下架处理,并对发布者予以警示。
军装和军属身份,绝不是吸引流量的工具。凡是涉及军队的事务,都关乎国家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
作为军人的另一半,更应守护好军装所承载的国家使命与责任。国家给予军人家属各种福利优待,社会向军嫂致以敬意,这是对军属默默奉献的认可与尊重。
但军属真正的荣耀,在于为军人家庭撑起半边天的坚韧与担当,而非社交平台上刻意营造的虚假光环。
身为军属,不仅要维护军人军属的良好形象,更要牢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自觉守护国家安全的“无声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