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刚刚曝光的调查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俄乌战争的认知,美国对乌克兰并非简单的武器援助,而是全方位操控战局!
更爆炸的是,乌克兰高层的内斗以及泽连斯基的一个决定,竟然直接葬送了关键反攻!
这不是什么普通的联络点,而是一个实打实的战争指挥部!每天早晨,美乌军官会在这里聚集,共同确定当天要打击的俄军目标。
美方情报人员通过卫星、无人机和通信监听精确定位俄军位置,然后把坐标直接交给乌克兰方面。
这种文字游戏背后,是美国一边深度介入战争,一边又试图保持表面中立的双面策略。
2022年春天,当拜登政府将海马斯火箭炮系统交给乌克兰时,美国的参与达到了新高度。
这些超精确武器系统彻底扭转了战局,让俄军伤亡率飙升,乌克兰在2022年底出人意料地建立了战场优势。
美国的军事顾问最初只有12人,随后迅速扩展到30人,并逐渐从幕后走向一线。
——【·红线游戏:美国如何一步步深入战争泥潭·】——
现在回顾整个战争过程,我们能清晰看到美国介入程度的逐步升级。
2022年,美国海军获授权向乌克兰提供情报,用于打击克里米亚领海外的俄军舰艇。
随后,中情局也获准支持乌军在克里米亚水域内的行动,甚至暗中协助袭击了塞瓦斯托波尔港的俄舰。
美乌军官联手策划了对克里米亚约100个俄军目标的打击,这次行动效果显著,迫使俄军将大量设备和人员从克里米亚撤回俄罗斯本土。
最终,美国打破了最大的红线——俄罗斯领土。
甚至连中情局的政策也被改变了。
长期以来,中情局被禁止提供俄罗斯境内目标的情报。
2024年9月,一群无人机撞入这个距乌克兰边境470公里的军火库,爆炸威力如同小型地震,炸出了一个足球场宽的大坑。
这种步步升级的策略,反映了美国试图在不直接对抗俄罗斯的同时,最大限度削弱其军事实力的精心算计。
——【·乌克兰内讧,或为反攻失败的真正原因·】——
最惊人的爆料是关于2023年乌克兰反攻失败的内幕。
表面上,这次反攻因为俄军防线坚固而受挫,但实际上,乌克兰内部的权力斗争才是关键因素!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尼与总统泽连斯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早在2021年,泽连斯基提拔扎卢日尼越过其上司西尔斯基时,这种竞争就已埋下伏笔。
随着战争全面爆发,扎卢日尼的军事成就和公众支持率飙升,甚至超过了泽连斯基本人,这让总统感到不安。
2023年反攻前,美乌联合在威斯巴登进行了兵棋推演,形成了明确战略:主攻南部梅利托波尔方向,切断俄军通往克里米亚的陆地走廊。
这一计划获得了扎卢日尼和美方军事专家的一致支持。
然而,西尔斯基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方案:在东部巴赫穆特地区重创俄军。
关键时刻,泽连斯基选择支持西尔斯基而非扎卢日尼,但更糟的是,他没有集中兵力于一处,而是将有限资源分散到两条战线。
这个灾难性决定导致乌军既未能收复巴赫穆特,又未能在南线取得突破,整个反攻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一决策背后是赤裸裸的政治考量,据透露,泽连斯基当时急于在联合国大会前展示战场进展,以获得更多国际支持。
为了短期政治利益,他牺牲了军事上的最佳选择。
巴赫穆特战役就是明证,乌军付出数千人伤亡却未能阻止城市陷落。
这种内部分裂不仅影响了战场决策,还导致重要资源如HIMARS火箭炮系统的分配出现争议。
扎卢日尼和西尔斯基互相竞争有限的武器装备,进一步削弱了乌军的整体战力。
——【·库尔斯克突袭与朝鲜入场,成为战争的新转折·】——
2024年8月,乌克兰军队做出了战争中最出人意料的举动——入侵俄罗斯库尔斯克州。
这是二战以来首次有外国军队占领俄罗斯领土,完全打了克里姆林宫一个措手不及,在美国情报和打击支持下,乌军迅速占领了约1000平方公里的俄罗斯领土。
起初,俄军防御表现惨不忍睹,当地边防军大多是缺乏经验的新兵,有些甚至没有武装。
据乌克兰第80空降突击旅指挥官帕夫洛·罗兹拉奇透露,乌军特种部队早在8月4日就开始渗透库尔斯克地区,为主力部队铺平道路。
然而,克里姆林宫的反应带来了战争中的新变量——朝鲜军队。
据多方消息证实,从2024年10月起,约11,000名朝鲜士兵被部署到库尔斯克前线。
据乌克兰军方描述,这些朝鲜士兵采用近乎自杀式的苏联战术,以小队和连队为单位行动,依靠人海战术弥补技术劣势。
朝鲜参战标志着这场冲突的进一步国际化。
到2025年初,朝鲜部队在库尔斯克前线已经遭受重大损失。
据泽连斯基透露,约有三分之一的朝鲜军人阵亡,乌克兰军方甚至捕获了几名朝鲜士兵,其中一人后来因伤势过重死亡。
这些战俘身上发现的急救手册和忠诚宣誓书,揭示了朝鲜军队落后的医疗水平和极端的忠诚教育。
——【·特朗普回归,战争将何去何从?·】——
就在战场局势不断演变之际,美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特朗普重返白宫。
这位新总统多次明确表示希望快速结束俄乌冲突,这与拜登政府的长期支持乌克兰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表态被视为俄方对和谈可能性的积极信号。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首次通话中,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参与其中。
这一细节引发广泛猜测,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暗示着美国对乌政策可能出现重大转向,从全方位军事支持转向政治解决路径。
同时,战场形势也在发生显著变化,乌克兰在库尔斯克的进攻势头减弱,俄军甚至开始反攻,已收复部分失地。
截至2025年3月,俄军宣布已收复12个库尔斯克地区的定居点。
据福布斯报道,乌克兰主力部队已从库尔斯克撤离,重新部署到乌克兰境内。
在乌克兰东部前线,情况更为严峻。
俄军继续保持压力,虽然进展缓慢但稳定推进,乌克兰军队则面临弹药短缺和兵力不足的双重压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