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两个都挺重要的,从战术角度来说,有球能力是基础,而无球能力则是制约该球员发展上限的能力,甚至可以说,现在站在顶级职业联赛里的这些球员,论有球能力也好,无球能力也好,几乎都是他们青训那旮里顶优秀的——哪怕他是安东尼。
不过在更加娱乐化和大众化的视角下,有球能力特别强的观赏性相对来说比较高。
对于普遍的一些集锦球迷来说,看有球集锦造成的多巴胺冲击感比研究无球背后的行为逻辑更容易产生视觉到大脑的共鸣,有种不觉明历的感觉。
但是对于无球的行为逻辑,一方面比较难理解,二来现在高水平的比赛节奏都太快,其具体背后的行为逻辑需要至少0.5倍速逐帧回看,再配合一些空间科普才能领略到其中的魅力。
先谈谈有球的问题,最普遍的集锦球迷认为就是过人,而且要华丽的过人。
事实上,在现在区域结合盯人防守的情况下,因为防守的压缩空间和阻断出球路线的防守,给进攻球员突破的空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情况下过人都发生在转换进攻阶段,而成功率其实并不算高。
这张图是统计从09/10赛季英超场场均尝试15次过人,最终场均成功过人3次以上的球员。
其中纵轴线是场均过人成功率,横轴线是场均过人次数。
绝大部分上这个榜单的球员无一例外都是盘带高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有球能力最强的那些。
而在这帮「高手」脚下,大部分的过人成功率,也就仅仅在60%-70%区间就了不起了。
哦对了,就像我过去所说的,现在统计成功过人,并不以完全甩开对方2米为界限来判定,只要晃开足够的传球/射门角度就算成功过人。
而在现在的足球比赛,我们看到那种一对一的过人尝试次数会比之前更少,连续盘带过人的尝试就更少了——压缩空间之后更难过人了。
所以在职业足球领域里,最让教练看重的基础技术能力是:停球
当然也不用那么花哨,但是停球是几乎最重要的基本功,停,停+转,停+转+过基本都是一套连贯动作,是在接球前就需要考虑的问题。
大体上,顶级联赛的职业球员,这部分基本功都可以说是佼佼者了,只不过位置不同展现出来的东西不同而已。
毕竟在正式比赛里,这玩意会随着草皮质量,球员体能,心理状态,对方压迫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所以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
而停球在持球当中效果也很强,毕竟在持球推进过人当中,有急停、变向、加速等动作,这些盘带动作实际上都关联「停球」这个技术属性。
顺便补充一句,「停球」这是中文翻译,实际上在英语里,这个技术动作我们通常管它叫做「First Touch」(首次触球)。
所以,我们看一个球员的有球能力强不强,最终返璞归真可以看他的停球。
无球方面就难欣赏得多,比方说这位曾经作为金球奖第二的中后卫,踢的比赛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无球状态,但是人家可是金球奖第二啊!
他的防守无球位置和移动路径选择和接后续动作的思考,甚至都可以单独写一本教科书出来。
但是,在绝大部分集锦球迷眼里范戴克的防守是「范退退」:
然后集锦球迷就会说:「范戴克当然在被过人榜单里除名,只要他退得够快,就没有人能过得了他。」以此形容他对防守毫无作用。
实际上范戴克的退,是根据对手持球人的推进速度,队友的位置,以及球门的位置来判断的,他主要做的并不是完全封堵对方的推进、传球、射门,而是压缩对方的推进、传球、射门的角度和选择。
侧身防守的情况下,保持距离和身位,不轻易交出防守重心,等对方先做第一步动作,随后再根据身位的优势提前卡主对方下一步的动作。
在禁区前沿的防守反击同样也是,如果观察到门将在近角位置,就尽可能封远角,反之亦然。
这种无球能力要不是高手的话,金球奖票选能到第二就真的见鬼了。
同样的对于策动性跑位也是,比方说2024金球奖罗德里。
观察到空间的回撤接球,无球跑动当中的寻找接应性出球点的跑位空间能力,正面防守能力,后排插上能力,无不显示着无球跑动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无球跑动,能化解对方压迫于无形,能给自己,或者队友的接球创造出空间。
不过这种需要通过连续片段来逐帧去研究,不然就真的感觉只是平平无奇的比赛画面。
最后说一句,足球,毕竟是11个人的团队游戏。
一场90分钟的比赛里,场上22个球员,即便算平均数,一个球员也仅仅只有4分钟左右的有球时间,其余86分钟都在无球当中,集锦球迷毕竟不是真球迷。
一个球员好不好,是不是高手,看看当地球迷的反应,就知道了:(国际米兰传奇队长萨内蒂告别演讲)
而同样是来自于米兰城的另一支球队:A.C.米兰。
传奇左后卫马尔蒂尼退役的时候看看球迷打什么样的横幅?(这个也不是有球能力顶尖的高手吧?)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而这,也是我爱上足球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