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秘史134】董厥:忠骨难扶倾厦

米多知道 2025-04-05 09:27:13
【丞相府初露锋芒】

建兴三年的春雨打在丞相府的青石阶上,董厥捧着竹简穿过回廊,耳边突然传来熟悉的清朗声音:"董令史留步。"

转身便见诸葛亮执羽扇立于廊下,目光如炬:"昨日所议汉中屯田之策,卿言'以战养耕',此四字可抵千军。"

董厥慌忙躬身:"丞相谬赞,不过是效法先秦军功授田......"话未说完,诸葛亮已笑着打断:"莫要自谦,我观卿所拟《劝农令》,连田垄间距都算得分明。"

廊檐雨水滴落成帘,年轻的主簿未曾想到,这段对话将被史官记作"每与之言,思慎宜适"的评语。

【尚书台风雨飘摇】

景耀二年的冬夜,尚书令官署炭盆哔剥作响。董厥摩挲着陈祗留下的青铜虎符,案头堆着三份奏章:姜维请求增兵的军报、诸葛瞻弹劾黄皓的谏书、以及南中上呈的饥馑急奏。

"董公还在犹豫?"值夜的小吏添茶时忍不住开口。董厥望着窗外飘雪,忽然想起二十年前与丞相夜话时,那人曾指着星斗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最是难掌。"如今火已燎原,执勺之人却要在这冰炭同炉的朝堂里,寻一方不偏不倚的立足之地。

【剑阁烽烟与绵竹血泪】

景耀六年的秋风吹动剑阁旌旗,董厥按剑立于城头,望着远处魏军连营的炊烟。张翼快步登阶,铠甲上的血迹未干:"阴平道已失,诸葛瞻他......"

话未尽,老将的喉头已然哽咽。董厥闭目想起月前朝会上,后主听着黄皓诵读"祥云现于成都"的谶言时,那孩童般雀跃的神情。

忽然城下传来喧哗,却是廖化带着残兵奔来,须发皆白的将军嘶声喊道:"绵竹破了!诸葛父子战至最后一兵!"董厥手中剑鞘重重顿地,震落三片染血的银杏叶。

【洛阳归途与蜀地余温】

咸熙元年的春柳拂过洛阳官道,董厥与樊建并辔而行。忽听得道旁酒肆传来蜀地口音的《梁父吟》,两人俱是一震。

"董参军可知?"司马昭的使者曾在接风宴上举杯笑道:"相国赞您如汉之萧何,危局能持中正。"此刻听着故国乡音,董厥却想起成都陷落那日,自己率众出降时,守城老兵含泪递来的米糕——那是用剑阁军粮蒸的,硬得硌牙。

他忽然勒马回望西南,对樊建轻声道:"当年丞相教我'夙夜匪懈',今当再赴汉中,只是这路......"余音散入风中,惊起一群北归的雁。

0 阅读:18